利用概念图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编辑 陈姝宇
文 / 张京毅 李玉霞
利用概念图
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出概念图这一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评价工具。
一、概念图与教学评价
概念图被称为可视化思维,是一种通过绘图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理解的工具,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结构图。
它构图的思路是将某一知识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通过交叉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和意义关系。
概念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表示事物的规则属性;交叉连线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概念图最上层的是最概括的概念,下一层概念是从属的级别,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意义关系。
教学评价是概念图被提出后首先应用的领域。
这是由于以往的评价方法一般只重视检查学习者对知识是否掌握,而概念图除了具备传统意义的评价功能,还可以测定学习者对概念理解的深浅,评定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如何对概念的认识深入或扩展。
概念图也非常适合于进行自我评价,这是因为概念图在构图过程中重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学习者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辨别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从而促进自己知识结构的完善。
由此可见,将概念图引入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提高。
概念图在教学评价的应用形式既包括客观题也包括主观题,客观题易于评判、答案清晰且唯一,一般是以填图题和读图改错题的形式呈现,客观题的缺陷是缺少可构建性。
主观题能够更清晰和准确地反映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构建他们自己对概念体系的理解,由此展现学生或正确或有偏差或错误的理解。
主观题主要以构图题形式呈现,能够充分发挥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的优势,激发学生更主动地认知加工。
本文重点讨论以构图
摘 要:本文介绍了概念图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概念图评价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所在,并通过前期准备、评价实施和总结反馈三个阶段的设计,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利用概念图进行评价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图 教学评价 计算机基础
课 题: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专项课题《概念图教学策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508028)的研究成果。
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图教学评价。
二、概念图评价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学习操作不代表不需要理解概念、总结规律,恰恰相反,纷繁复杂的操作更需要梳理不同内容的关系。
因此,将概念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非常有必要。
特别是在课程评价阶段应用概念图,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使用概念图容易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更加有效地记忆知识、扩展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样,对概念理解的角度不同,表达的知识结构和呈现的概念图方式也就不同,绘制的概念图也就不一样。
因此概念图的绘制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构建概念图主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但教师只是帮助和启发学生某些知识和概念的建构,概念图最终靠学生通过自己或小组合作形式,在理解、分析和综合后进行绘制。
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个体的认知与发展。
三、基于概念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设计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评价一般分为前期准备、评价实施和总结反馈三个阶段进行。
师生共同参与三个阶段的所有活动,体现了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理念。
前期准备阶段:既然要利用概念图进行评价,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念图、如何构建概念图以及如何绘制、概念图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绘制概念图可以借助电脑工具软件,也可以使用纸笔绘制。
概念图绘图的自由空间较大,绘出的图形也不唯一,因此,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多学习和模仿概念图的绘制。
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灵活掌握概念图的绘制,本阶段也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实践绘制操作能力。
评价实施阶段:一般是在课堂上每章内容学完以后,首先是教师公布具体概念图评价标准,其次要求学生完成
72
OCCUPATIO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
编辑 陈姝宇
文 / 祁 杰
信手拈来仅实例 精雕细琢真“文章”
相应概念和知识的概念图绘制并上交。
在课余时间,学生依据教师公布的评价标准以及参照教师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自评与互评。
互评以3~5人小组为单位,教师随机抽取并发放其他小组的概念图,并要求小组成员针对这一组概念图进行打分。
小组间的互评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相同知识内容多元概念图展示的扩展,促进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误区及盲区。
此外,教师会随机抽查学生的评分情况,并与评分的学生进行交流、给予指导,从而确保互评的有效性。
总结反馈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概念图绘制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还可以选出绘制优秀的概念图进行展示,供其他同学参考借鉴。
此外,教师会保留所有学生绘制的概念图,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复习。
基于上述思路及步骤,笔者将概念图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中,例如在word 软件学习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对于该软件有一个整体认识,让学生自行画出概念图。
右图所示为针对word 学习内容“创建word 文档”核心概念所绘制的概念图。
通过这个概念图可以让学生对于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每一章由若干任务组成,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任务驱动法运用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任务设置和任务素材选取,教师往往缺少对素材的关注,导致良好的设计因缺乏优秀素材的支撑而显得苍白无力。
笔者结合台州市中职院校计算机新课程教研情况,分析教师授课使用任务素材的习惯,在与各县、市专业带头人的讨论中发现,教师在使用任务素材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使用随意。
在知识海洋和生活常识中,素材多如牛毛,信手拈来都可以使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素材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素材甚至跟技能目标风马牛不相及。
二是在“多”不在“精”。
有时一堂课会运用三到四组何创建word 文档的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其对于操作的使用就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被动地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概念图绘制的过程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不必设置太多限制
概念图的绘制是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和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每个学生的认知体系中都不一样,因此不必设置太多限制,以免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2.不必要求一次成功
概念图的绘制是对已有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回顾,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学生很难一次将某个知识点相关内容全部一次展现出来,因此,允许学生对相关内容有后续的补充,这也是学习的提升。
四、结论
概念图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绘制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概念图,学与教双方都能受益。
在学生方面,能够借助概念图构建相关知识和概念,及时更改已有知识体系中的误区和盲区,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师方面,通过概念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已有基本技能的应用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调整,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通过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概念图策略可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单一任务素材,有些甚至高达六组。
使用过多拖沓冗长的素材,一堂课频繁地在任务素材间进行切换,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是素材仅仅是“素材”。
素材只是技能操作时一个附着点,仅为了印证技能的特点,功能单一,不能体现其他附加值。
任务素材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成为精品素材,才会使任务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生通过练习不仅能掌握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效益最大化的素材是“活”的、灵动的,也是有生命力的。
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巧用任务素材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精心选用,增加素材的“亲和力”
1.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职校学生知识蕴藏量和思维水平相对较弱,任务素材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素材选取技巧
图 创建word 文档概念图
word 文档
创建word 文档
73
2017
0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