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江之歌
2.五彩池
3.七月的天山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5 、山海关
阅读链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综合学习一
6、穷人
7最美好的礼物
8有月亮的晚上
9成全一棵树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阅读链接
爱的絮语
综合学习(二)
我的小笔头
11 《心的翅膀》教学设计
12 百合花开
世界边沿在哪儿
14、壮哉,少年游
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阅读链接学会乐观
综合学习、三
姚振函简介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17. 相片
18 将军与孤女
19阳光下的皮肤
20.地球万岁
不能忘却的圆明园
综合学习四
小学语文冀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轻轻翻开这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课本,我们便开始了一次远行。
随着一篇篇优美的文字我们纵情于山水之间,领略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自然山水在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文化的传承与博大,让大自然的神奇尽显风姿。
留连于山光水色、亭台楼阁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滋养,眼界得到开阔,胸怀变得博大,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吧!
《长江之歌》将让我们领略到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母亲河,走近那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感受她穿越古今、亘古不变的豪迈情怀,触摸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母亲情愫。
让我们用无限的赞美与最真诚的祝福歌颂她吧!
《五彩池》则把我们带到了四川省松潘县藏龙山上,让我们亲身感受那“世外桃源”般的神奇。
水池形状千姿百态,池水颜色五彩斑斓,再加上水池周围色彩绚烂的花朵,这幅浑然天成的美景怎不让人感到如入仙境呢?
《七月的天山》这则游记让我们置身于一种抛却喧闹之后的寂静、远离酷暑之中的清爽、洗尽雕琢之余的纯朴之美中,这样一次旅行让我们的心灵也随之接受了一次洗礼。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水乡优美的画卷。
徜徉其中,我们被绍兴水乡的精灵——乌篷船,深深吸引,流连其间,我们为那五千座姿态万千的桥而叹服,心底深深地羡慕绍兴孩子能够坐在桥上听故事的经历。
油然而生一种感慨:绍兴,真美!
《山海关》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雄伟壮观、地势险要的关口,展示了它千年雄关的巍峨气势。
随着作者抚今追昔,我们也不禁为那些捍卫国土的英雄而肃然起敬。
《阅读链接》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楼文化,让我们走近中国名楼,来感受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吧!
这一次旅行,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相信这趟旅行也将为你的人生打下另一番底色,抑或开启了你的心智。
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资料,在美读中品赏领悟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出长江的宏大气势,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对祖国长江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2.五彩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赏具体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五彩池之美、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写景部分,体会景象的美与奇。
2.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3.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文章的内容,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展示,结合图片资料,通过学生小组互助学习,互换交流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绍兴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绍兴船和桥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水乡绍兴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5 、山海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课。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结合图片、资料,学生交流、思考、朗读,领悟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海关之雄伟壮观,还要体悟其“忠贞”的灵魂。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作用。
阅读链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课本中对楼的介绍的知识,搜集中国名楼的资料。
2、欣赏楼的建筑之美。
3、品味楼的人文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将阅读链接内容以及与课外搜集的资料相结合,运用、讨论、交流、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楼的建筑之美和人文内涵。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中国名楼的资料,师生共同整理。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古乐)
【教学过程】
屛是毛泽东所书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浓郁的艺术氛围更增添了岳阳楼魅力。
解说员4: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鹳雀楼。
它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始建于北周时期。
因鹳雀经常栖息在上面而得名。
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历史名楼。
从现有文献资料记载中分析,鹳雀楼是古代边塞战场上的瞭望楼,全楼高台重檐,楼体十分壮观,加之地理位置很好,前看有秀丽的中条山,俯看是黄河滚滚,远望是山河美景。
层楼之雄伟,风景之秀美,使鹳雀楼在唐宋时期就成为中原大地登高览胜的一个好去处,声名远扬。
历代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登高望远,咏诵出不少壮丽而不朽的著名诗篇。
,最为传世的佳作首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我们吟诵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
”相信大家都会被诗中雄阔的美景所吸引,被诗中不断进取的精神所激励,都会对这座历史名楼无限向往。
三、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赏中国名楼学习活动,大家一定对楼的由来有了了解,在领略了楼的建筑之精美后,一定会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由衷敬佩,一定会为文人墨客的才华所折服,课后大家可以搜集更多有关中国名楼的资料,例如:位于山东的“蓬莱阁”、广西容县境内的“真武阁”、安徽马鞍山的“太白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贵州贵阳的“甲秀
综合学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我的采蜜集”,背诵《天净沙·秋》。
2、口语表达“明天我要去远行”,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习作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朗读、对话中理解两段文字的内涵。
2、在朗读、想象中感悟这首元曲的意境。
3、在敞开心扉的开放式的交流中发展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要有耐心。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懂得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
4、喜欢出去走一走,学会享受大自然中万物的美。
【教学重难点】
1、与人交流时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2、课前能积累习作素材,课堂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阅读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文章,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记录下自己的随行、随思。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我的采蜜集
1、师:美国《幸福》杂志曾在正大栏目中刊登过这
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
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改行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
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
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
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类的世界,化为植物。
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
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
但是,很少有人想做回现在的自己。
如果让你回答,你会给出什么答案呢?
(学生自主发言)
师:是啊,我们在这看似重复与平淡的日子里慢慢消失了激情,内心深处都渴望变换一种生活。
(出示“采蜜集”的第一段话。
)
(指名朗读“采蜜集”的内容。
)
师:难道熟悉的地方真的就没有风景吗?
(出示“采蜜集”的第二段话。
)
(指名朗读“采蜜集”的内容。
)
师:你更喜欢哪段文字?为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
(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
2、抄写“采蜜集”
3、小组内交流采集的经典句段。
二、读读背背
1、出示白朴的《天净沙·秋》
2、指名朗读
3、疏通意思。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及自己的真实体验,深刻理解“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真正含义。
透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更深刻地理解这两段话的含义,给学生以启迪。
4、轻轻地吟诵,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感情朗
读。
5、背诵。
6、拓展阅读《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口语交际
1、师: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乘着文字,在字里行
间,我们一起游览了长江、五彩池、天山、绍兴与山海关,那么你最喜爱哪儿?为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
2、师:这些地方虽然我们的足迹还未曾到达,但我
们的内心早已心仪已久。
当然我们在书中还游览过许多胜地,你喜欢哪里?(学生自主发言)3、师:听得出你们的心早已飞到那神奇美丽的大自
然中。
是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真正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旅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
有了梦想,便有了激情;有了梦想,便有了力量。
揭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4、自读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了解世界各国的风景胜
地。
教师多媒体展示。
5、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世界各地美丽的风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梦,课下同学们也搜集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相关资料,(图片及文字)下面我们就也一起来个评选。
小组交流。
提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当同学介绍之后,可以向同学提问,或者帮助补充。
6、全班交流。
7、“梦想之旅”大排行。
(学生投票产生)
四、我的小笔头
(一)联系生活,梳理思路
1、师:假日总是短暂,可快乐却依然沉淀在我们的
心底深处。
在这短短的7天里,我们载着自己的梦想出行,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体会秋日图景的美妙。
回顾本单元的文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话题交流做好铺垫。
搜集、整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通过小组交流,同学间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
小组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能更好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
通过多媒体展示,将学生内心的那根心弦拨动,唤起孩子的美好情感。
(多媒体播放学生假期活动剪影)
2、师:刚才我们一起重温了那段快乐的时光,此时
此刻你一定想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指导写作
交流时注意:
当时的情景怎样、你有什么感受。
叙述是否清楚,有没有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如果学生没有实现愿望,也请说说他原来的打算及后来的感受。
(三)自由写作,交流评价
把事情写下来,注意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生动,表意准确,写清当时的见闻,自己的感受等。
要有真情实感。
(四)评议作文,赏析佳作
1、选一两篇佳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从中获得
灵感和心得。
2、小组间相互评议。
注意彼此间的取长补短,评出最佳开头、最佳
选材、最佳语言、精彩片段等。
3、推选佳作,相互赏析。
在对话中,帮助学生丰满材料,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通过相互评议,学生修改习作,做到叙述具体,表达清楚,语言具有感染力。
也就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打动人心。
指导学生用心生活,用心写作。
【参考资料】《天净沙·秋》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
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
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
颇费心神。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作为曲文的结束语。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小学语文冀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是啊,人之于草木不同,就在于人有情,亲情、友情、师生情……人生有涯,情谊无边。
夏秋冬春四季流转,终有一日,都将曲终人散,而唯有情谊却可以常驻心田。
就让我们走进“签手情谊,畅响关爱“这一单元来一次心灵之旅。
当我们一次次走进“穷人”的生活,走进“穷人”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们会从“穷人”身上看到最美的心灵,看到最闪光的品质。
我们会意识到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同情别人、不计得失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我们就不会是“穷人”,这个社会也不会“贫穷”。
“最美好的礼物”不在于价值多少,而在于那份心意,在于包含其中的人性之美。
其实我们身边,有多少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例子啊!父母看儿女吃得香甜,比吃到自己嘴里更幸福;老师看到学生成才,比自己成功更欣慰……让我们真的学会给予吧,给予真的比接受更快乐。
“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有情谊流淌的人生,真美!《有月亮的晚上》似一幅恬淡自然、安详宁静、旷远辽阔的水墨画,引人无限遐想;又像一首清新隽永、意境悠长、余音绕梁的小诗,令人回味无穷。
就让这束“月光”在我们心间久久珍藏,让这份“情谊”在我们身边缓缓流淌。
“成全”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因为“成全”的不仅仅是一个心愿,更是一个生命。
快要枯萎的小树需要成全,一个残疾孩子需要成全,我们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成全。
成全草的芬芳,花的清香;成全蜜蜂的忙碌,鸟的歌唱;成全自己的坚强、成全自己的理想,成全亲人对我们期盼的目光。
只因为,成全就是爱。
“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
”“正像臧克家《有的人》中所写的那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先生就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一个人何以能赢得人们这么高的赞誉?那是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因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
也许,我们不能名垂青史,但我们至少也要做一个对人民,对他人有益的人。
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吧,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一提到母亲,我们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重要的是母亲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艰辛和心血,还因为母亲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母亲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灯塔。
无论何时何地,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总是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千万记住这不是唠叨,只要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原来母亲的每一句“唠叨”都蕴含深刻的哲理。
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唯独不能忘记的就是母亲,包括母亲的唠叨,因为那里有母亲对儿女最真挚的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链接去聆听母亲《爱的絮语》吧!
6、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了解故事梗概,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2、感悟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6穷人
桑娜渔夫
义不容辞
非……不可……
善良、勤劳、淳朴
7最美好的礼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儿美好的心灵。
4、理清文章地叙述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给予比接受真的更令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
2、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
3、从小男孩儿的一言一行中感受他纯洁无私的心灵。
过程与方法: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通过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给予比接受真的更令人快乐”。
【教学过程】
板书:
7 最美好的礼物
哥哥→保罗
↓
小男孩→弟弟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8有月亮的晚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品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过程与方法:
1、自渎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交流讨论,感受乡村月夜美好,体会师生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感受师生间深厚情谊。
板书:
月色清凉如水 8有月亮的晚上
师生情深似海
9成全一棵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
2、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板书
9成全一棵树
孩子
爱
母亲成全树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下列词语:追悼、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小组合作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