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媲美/譬喻回溯/塑料花圈/圈
养贩卖/皈依
B . 骨髓/随意盘桓/城垣模样/模
仿悲恸/恫吓
C . 纨绔/胯下市侩/杂烩强迫/倔
强油炸/札记
D . 痉挛/靓妆噱头/戏谑横财/蛮
横档案/当铺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发轫增值税文采蜚然树倒猢狲散
B . 膈膜百纳衣黯然神伤苛政猛于虎
C . 不啻爆冷门铩羽而归抹一鼻子灰
D . 拥堵编者案直截了当图穷匕首现
3. (6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古典雅致的歌词、________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________。
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千里江山图》可谓________,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________。
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
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果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B . 与其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C . 如果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D . 与其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尽人皆知魂牵梦萦
B . 珠圆玉润栩栩如生妇孺皆知魂牵梦萦
C . 行云流水惟妙惟肖妇孺皆知朝思暮想
D . 珠圆玉润惟妙惟肖尽人皆知朝思暮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开掘和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B .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C . 古画要变得拉近人们的距离、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D . 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4. (6分) (2019高二下·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周制、尚文、礼乐是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人们之所以推崇周制,原因在于它的尚文,即孔
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而周制之所以被认为是尚文的,原因则在于它在诸多治国方略中选择了礼乐。
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首先,就礼乐与人内在精神欲求的关联看,它是“尽精微”的。
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就是强调礼乐在人心灵深处的奠基性。
其次,就礼乐与天道自然的关系看,它是“致广大”的。
《礼记·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则将礼乐看作了充塞天地、洋溢万物的普通概念。
那么,在心灵的精微与天地的广大之间,礼乐如何存在?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
在礼乐之间,礼为人的行为建立秩序,为了使这种秩序洋溢出生机活力,要以乐弘礼;乐作为使人性释放的力量,则极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所以又要反过来以礼节乐。
礼与乐两种相互制衡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至孔子时代,诗与乐分离,礼乐并举被进一步具体化为诗、礼、乐三分。
个体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统一被规划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式的三段论。
这样,在由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等一系列概念规划的价值体系中,又进一步显现出一种阶梯式的上升之路,即在诗、礼、乐之间,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乐境代表了理想政治所能达至的最高境界。
至此,我们当能总结出一个儒家政治次第上升的价值序列:首先,在礼乐与刑政之间,刑政是现实性的,礼乐是理想性的;其次,在礼乐之间,乐对礼具有超越关系。
再次,春秋晚期,虽然诗与乐发生了分离,但在根本意义上,中国上古时期的诗、乐、舞是不分的,它们共同归属于“乐”这个大概念。
据此,如果说“乐”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那么理想的政治也必然是被富有乐感的艺术表征的政治。
从以上分析看,礼乐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它既具有内在的深邃性和饱满性,又具有外在的弥漫性和上升性。
就其深邃性而言,它奠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人不能不乐”(《荀子·乐论》)。
就其饱满性而言,它以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使现实世界成为一个被诸种艺术元素配置而成的美好世界。
就其弥漫性而言,礼乐不仅规范人世,也通达自然,从而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贯通天地人神的宇宙精神。
就其上升性而言,礼乐在世而超越。
按照儒家的三世说,人类社会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进化,其中的“太平世”正是礼乐政治最终实现的时代。
据此来看,如果说审美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那么诗、礼、乐、舞等则是它的践履和展开形式。
(选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它关照到了人的精细微妙的精神欲求,也关照到了自然万物的广博深厚的境界。
B . 没有礼,则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没有乐,则易导致社会缺少活力;礼和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
社会的理想图景。
C . 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呈现次第性超越关系,礼境高于诗境、乐境高于礼境,乐境代表理想政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D . 礼乐基于人性,通过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使现实世界成为美好世界,也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宇宙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礼注重秩序,乐注重活力,礼乐互相制约。
B . 诗与乐原本是合为一体的,至孔子时代,礼与乐分离为诗、礼、乐,这使得人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同步进行。
C . 礼乐充盈于人的心灵深处,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礼乐也与天地万物和谐同在,共同构建了世界的生动有节制的秩序。
D . 上吉时期的“乐”包括了诗、乐、舞,它超越了礼,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则理想的政治具有艺术的表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朝选择了礼乐作为治国方略,因此周制被认为是尚文的;因为尚文,所以周制被人们推崇;周制、尚文、礼乐构成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B .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注重刑政反映了儒家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追求礼乐则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礼乐为现实注入了审美理想。
C .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表明大乐、大礼充塞于天地之中,并与之和谐共存,这是礼乐“至广大”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D .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礼乐具有其饱满性,只有将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现实世界。
5. (20分) (2020高一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一起弥漫出来。
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
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
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
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
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
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说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
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
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
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
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身上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
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
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
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
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
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细腻地刻画小伟的一连串心理活动,起到了侧面烘托父亲形象的作用。
B . 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父亲捉鱼却不带鱼竿和鱼饵,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小说通过神态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生动地表现了父子融洽的关系。
D . 小伟将工作业绩发朋友圈的做法,体现了他积极作为,勇于创新的领导风范。
(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分析“灯”的内涵和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6. (13分)(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囧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
(1)下列向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易:改变
B . 视五人之死视:看看
C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发动
D .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A . 四海之大
B . 亦以明死生之大
C .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D . 佯狂不知所之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用一个“嗟乎”感叹词,引起深重的感叹,引出了后面的抒情、议论。
B . 选文运用多组对比,从不同角度深人批判缙绅、高爵显位的龌龊品行。
C . 文中多用反问句,质问有力,褒贬分明,表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
D . 末尾以尊敬的口吻交待几位贤士大夫的姓名,这也是“记”这种文体的体例形式。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7. (4分)(2020·西安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用情景交融手法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描写行人由秦入蜀,山高路险内心惊悚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深秋霜降之时,常有________,________,在空谷中久久回响。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20高三下·湘赣皖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归家
[宋]李若水
半载长安客意寒,
一鞭归兴旧家山。
妻孥问我成何事,
买得虚名满世间。
归家
[元]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诗中第二句中“一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快马加鞭匆匆归家的急切之心。
B . 李诗后两句一问一答,概括了自己“半载长安”客居生活的复杂心情,有自嘲之味。
C . 王诗前四句叙写本来强健的母亲突然说眼睛不好要“我”归家,其实是想念在外的子孙,饶有趣味。
D . 王诗后四句用反衬的手法,写到家乡虽然贫寒破旧但人们风俗淳朴,自在快乐。
(2)两首诗都题为《归家》,但在诗歌体裁和思想情感上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20高三上·广州期末) 下面是一则征文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由我省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现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
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秀美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省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10. (1分)(2020·南京模拟) 简答题。
(1)《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回目有“投鼠忌器宝玉瞒赃”,这里的“鼠”和“器”分别指谁?指出“投鼠忌器”者是谁,并根据这个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
(2)下面是以《哈姆莱特》为题材的经典油画。
根据画面,指出与剧本相对应的事件,并简述其前因后果。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20·浦东模拟)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