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言文教法的衔接与过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7
教学科研
JiaoXueKeYan
教师·TEACHER
2018年8月Aug.2018
的同时,让学生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视频动画,通过动画的形式对《晏子使楚》故事进行演绎,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而在感悟阶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故事进行演绎,通过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在积累和运用阶段,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组织比赛、互动游戏等方式,减少阅读练习的枯燥性。

3.丰富阅读内容,延伸阅读方向横向分层教学法一方面强调阅读教学上的层次化、差异性,另一方面则应重视阅读文本上的丰富,要有更多的阅读资料对课堂教材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积累。

基于这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向着以下几个方向不断努力:第一,要注重对阅读材料的搜集,通过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优秀阅读文本。

并且,为了满足横向分层教学的需求,保障阅读材料选择的规范性,小学还可以构建阅读材料文本库,
方便小学语文教师对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选择。

第二,选择拓展阅读文本应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如在学习《安徒生童话》的故事过程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通过对其他故事进行阅读深化对童话的了解和认识,并尝试以分层的方式阅读童话故事,总结童话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注重新旧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既要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又要积极接受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强化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与时俱进。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时,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还可以提前准备好辅助阅读材料,如《牧童斗狼》《盲人坠桥》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寓言的认识,掌握寓言阅读规律。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中国寓言故事》,或观看《中国寓言故事》的视频动画,通过对书籍的阅读、对阅读材料的分层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横向分层教学法细化了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对该方法进行广泛、普适的应用,可以减少学生的理解困难,让学生构建层层深入的学习模式,但是应该看到该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的限制较多,思想过于保守、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都很容易影响该方法的应用,因此学校需注重应用环境的建设,针对教师进行思想上的转变,深化横向分层教学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分层训练、丰富阅读内容等多种手段,完善横向分层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德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
分层教学方法探析[J].黑河教育,2017(12):35-36.
[2]曹明霞.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
向分层教学的几点探讨[J].课外语文,2017(1):53.
中小学文言文教法的衔接与过渡
陈贤敏
摘 要:文言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高的。

近年来文言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但是由于中小学语文学科对文言文的要求不同,教学形式、教学目标以及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材的理解差异导致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在新环境与新知识系统的夹击下纷纷 “落马”。

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应当整合中小学文言文教法,让他们更平缓地将知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关键词:文言文教材;语文教学;衔接;过渡作者简介:陈贤敏(1989—),女,福建闽侯人,福建省福州市东升小学教师,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24-0037-02
(福建省福州市东升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引言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计划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课标将语文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这预示着初中的文言文篇目也将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要未雨
绸缪,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在小学阶段,以通俗易懂的文言文开启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之旅。

小学五、六年级学习四篇短小的文言文之后,初一新生马上就面临一个学期两个单元,将近十篇文言课文的“洗礼”。

在新环境与新知识系统的夹击下,许多学生大呼困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我认为应从小初衔接上下功夫,整合中小学文言文教法,让他们更平缓地将知识系
统进行无缝对接。

二、小初衔接过程中文言文过
渡不良的主要原因
1.中小学文言文要求不同小学阶段文言文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语言知识点少,侧重于朗读和浅层的理解,文言文教学主要解决完整复述白话文意思以及单字的释义等问题,比较简单。

七年级以后的文言文教材类别
教学科研2018年8月
增多,内容不断加深,知识点扩散,对学生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但要背诵,更要理解运用。

并且小学教师文言文讲解速度慢,理解容量小;中学文言文教学容量大,教师讲课速度快,文言文讲解点到即止,大部分靠学生自己根据注释或者学习辅助书籍、工具书来自己理解。

尤其是文言文特别难理解,学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死记硬背,没有真正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从而感到学习吃力。

随着文言文内容的增加与难度加大,失败次数多了以后,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造成成绩下滑。

2.小学与初中文言文教法存在差异
(1)小初语文教学形式相悖,侧重点不同。

基于新课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注重教学形式,注重感悟,要求降低,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领悟,培优辅差工作扎实有效;初中则并不在意教学形式,注重对比,对语言点的理解要求更高,整体教学偏向优生,为三年后的中学升学考试做准备。

以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为例,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有感情朗读,读出节奏,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即为达到教学目标。

而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世说新语》中的《咏雪》则要求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同时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求学生学完《咏雪》能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小初教学目标设置不同。

在教材目标处理上,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置,小学语文教师将三个维度分开表达,注重朗读感悟,提升情感,学习内容多且要求高;初中语文则将把“过程和方法”和“知识、能力、情感”融为一体,注重对比,学习语言知识重在日常积累,注重拓展延伸。

(3)小初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材的理解差异。

小学教师理解文言文只注重字词句的解释,学生学习完能用白话文复述内容就达到了目的,只要能通顺流利朗读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初中教师对文言文教材的解读注重概念的引导,在日常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常用词法方面,通过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以及古代文
化常识的讲解,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虚
词,领悟语法运用等问题,从而牢固掌
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进
行常用词的积累,或掌握文言词法、句
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促进知识类
化。

在重点讲了特殊的字和句之后,学
生就能较完整地读懂课文,也就能理解
课文的内容,最后以升学考试文言文阅
读来检验教学成果。

三、小初衔接过程中文言文教
学策略
1.中小学教材内容的衔接
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应该研读
中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
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要适当抬高,
教学目标教学难度应平缓上升,设置好
阶梯维度,不能操之过急。

2.文言文教学教法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多挖掘
现有的文言文课文,适当提高问题难度,
慢慢让学生适应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与
初中接轨。

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舍得放手,将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更好
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3.进行文言文拓展阅读
除了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少量文言
文课文,教师可以从比较简单的文言典
籍中选择合适的文言文进行补充教学。

如教师可以参考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古诗
文背诵推荐篇目(72篇),同时可以
根据中学教材进行补充教学。

因为初中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使学生具有
较强的文言文应用能力和文言文探究能
力,为其将来终身自我学习和有个性的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作为小学教师,
尤其是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则有
义务做好铺垫,为学生小升初过程平缓
过渡添薪加柴。

4.小学语文教师文言文涉猎能力
以及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现当
代文学与语言能力运用教学中,应该自
觉研究“国学经典”,广泛地阅读些经
史子集,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言文素
养,这样亦能影响带动学生学习文言文。

教师应该在传统经典的滋养中提升自己
的智慧和人格,学国学,诵经典,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个人道德品质,
帮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寻找到中华的
文化之根。

5.实时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
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好的教
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言文的
学习中。

著名教授易中天在评述于丹讲
解的《论语》时说:“于丹表达的方式
现代、人性,她用一些实例来解读《论
语》,更通俗易懂。

”于丹教授对国学
经典《论语》的解释通俗易懂,真正做
到了雅俗共赏。

我们可以效仿于丹教授,
可以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当今热
门的电视节目接轨,如《中华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以及热播中的《国
家宝藏》等一系列以中华五千年历史文
化为载体的多档制作精良且具有丰富内
涵的电视节目。

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另外,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
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要讲究抑扬顿
挫,掌握它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诵读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教材的理
解,逐步形成诵读感悟的习惯,最终养
成一定的语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语文运用环境
中,文言文教材对于国学经典的传承起
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担负着传承传统
文化的重大职责,传递着许多超越时代
并且相对稳定的优秀文化内容。

因此,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
文化之美,感受国学这颗璀璨的明珠的
光芒,在新课程新理念下探讨小初文言
文教学衔接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
都应该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一套切实有
效的衔接方法,让文言文学习不再成为
中学生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秀玲,张 洁.中学语文课程标
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6.
[3]张 虹.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