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养环境的具体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鸡饲养环境的具体要求
作者:曲文清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3期
曲文清
(黑龙江省讷河市青色草原种畜场161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也在悄然改变。

许多专家
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提高动物的福利化水平,就是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

实践结果表明,
通过提高肉鸡的福利水平,改善肉鸡的饲养环境,就可以提高肉鸡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鸡肉
品质。

1场址的选择、场区规划及建筑设施
场址的选择即要保持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还要有可持续发展性。

场址应选择远离城区、交通方便、电力、物质供应齐备,离居民区远些,地势高燥向阳、通风良好,防疫及周围
环境的配置齐全的地方。

要想有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就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养殖肉鸡提供舒适的环境,良好的场址、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肉鸡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事必会减少疾病及传播。

鸡场的规划。

随着肉鸡产业标准化的不断推进,种植绿化带也逐渐在鸡场开始普及和推广。

场区规划更加合理深入,生活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等更加科学化。

这样,不仅有利于畜禽生产,提高效率,还有利于生产者对养殖环境的控制、便于畜禽免疫,
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

禽舍的建筑、配套设施。

鸡舍的结构是由鸡只所需最佳生活环境和建造成本二者所决定的。

随着肉鸡行业的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规模标准化鸡舍逐年增多,舍内温湿度监测、空气质
量监测系统化、自动化水平开始加强,鸡舍自动化环境控制逐渐被重视。

以封闭式和开放式二
种鸡舍为例进行比较。

封闭式鸡舍,建筑物四周无窗,完全靠人工控制其周围的小气候和环境,这样的鸡舍受外界影响较小,要求机械自动化水平较高,但能源消耗较大,便于管理。

开放式
鸡舍则四周有窗,受外界影响较大,要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但能源消耗低,不易生产管理。

2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肉鸡的饲养密度和供水供料系统以及环境控制能力密不可分,原则上第一周龄
每平方米不大于35只,第二周每平方米不大于25只,第三周不大于20只,第四周不大于15只,第五周及以后不大于13只。

肉鸡饲养密度取决于硬件条件、环控能力、外界气候和鸡的饲养日龄等综合因素,前四周的饲养密度越小,鸡就越健康,环境压力越小,用药量就越少。


展鸡群活动空间,提高其舒适度、健康度。

温、湿度、光照及通风管理:一是温度。

肉鸡随着日龄的增长,抵抗力增强,可逐渐降低
舍温,达到适宜的温度即可,详见表1。

二是湿度。

湿度变化会影响肉鸡生长。

肉鸡相对湿度在60%~70%,育雏前两周湿度在
65%~70%,3周以后到出栏期间在65%左右,鸡舍应避免产生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

三是光照。

光强与光源布置灯泡距地面高度在2m左右,光强应在进雏后3天由6W/m2,以后逐步降到
1.5W/m2,灯泡的可由最初3天的60W,改为40W、25W、15W,灯泡数量不易减少,以免造成光
照分布不匀,通常每3m间距安装一个灯泡。

四是通风。

为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降温除湿,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禽舍要经常通风换气。

通风前要考虑舍内温、湿度,然后再决定采取
多长时间的通风换气。

开放式鸡舍要注意打开门、窗通风,同时也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鸡体。

封闭式鸡舍要加强机械通风。

3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舍内特殊位置的管理。

门、窗下,风机、湿帘附近,这些特殊位置相比其他地方的温
湿度有差异,尤其是寒冬、夏季,该处较室内其他相差更大,这些地方极会造成鸡群的应激反应。

二是减少噪音。

舍内操作时要谨慎小心,防止人为或机械产生的噪音,影响鸡群正常生活。

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饲养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肉鸡的生产水平及福利程度的高低,
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饲养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才有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进而提高
饲养水平。

四是注重环境保护。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有保护环境意识,生活垃圾、禽副
产品及畜禽粪便、病死鸡等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采用先进的的技术手段来改善鸡只生活空间,提高其福利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