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7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

A.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B.使用塑料制品方便了人民生活 C.因地制宜,保护生物 D.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 新增加的人口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
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加上生产技术和工 艺水平的落后,使得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 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持续性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
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 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 全球整体的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7.下列叙述中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AC ]
A.以市场为导向,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引导适度消费 C.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D.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
8.下列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C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三)征服自然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生 产力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 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 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 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危及人类的 生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 新增加的人口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
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加上生产技术和工 艺水平的落后,使得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 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持续性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
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 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 全球整体的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7.下列叙述中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AC ]
A.以市场为导向,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引导适度消费 C.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D.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
8.下列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C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三)征服自然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生 产力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 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 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 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危及人类的 生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精品课件

贵州安顺煤电厂
氟中毒
贵州因燃煤导致氟 中毒的人口达1900万, 占贵州总人口的一半。 当地煤氟含598mg/kg。 氟中毒从20世纪70年代 开始发生,受害者先出 现牙齿变黄变黑(氟斑 牙)、30岁后出现腿呈 X 形或O形、躬腰背驼 或者下肢瘫痪、手臂能 曲不能伸等症状。
水华
“水华”:发生在淡水区域 ,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 全球性
• 地域性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主要表现
城市
环境污 染
交通、工业、 人类聚居地过 分密集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水污染等
生态
农村 破坏
利用资源方 式不当或强 度过大
水土流失 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 物种减少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 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 长的双重压力。
环C 境
物质
A 人类社会
B
废 弃
能量
物
环D 境
• 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 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说出以下图片 反映了哪种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
自净能力。
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酸雨使森林枯萎
印度
屠杀海豹
烤猴子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共33张PPT)

2.核心思想: 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 和谐互进 的伙伴关系。
平等友好
、互惠共生
三、人地伙伴论 3、意义
1、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2、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 3、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4、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山水城市”杭州: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目前,黑土层每年约以0.7厘米~1厘米的速度流失(而形 成1厘米的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专家预测,以这样的速度, 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 。这种土,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东北黑土区将变成名副其实的 “北大荒”。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只怕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
1.我国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沼泽,恢复湿地,主因是( D )。
A.三江平原可垦荒的土地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
2.近20年来,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成因不对的是( B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洪灾频繁
C.水污染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1、人地关系对立 2、地理环境严重制约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甚至威胁人类未来 的生存与发展
针对性练习
下列关于人类中心论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 利用的境决定人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 D.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过分强调人的 主观能动性
针对性练习
下列关于人地伙伴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过分强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忽略了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B.人类需要一切顺从自然 C.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 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D.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新人教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人定胜天”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 相 关”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举例: 举例:鲧禹治水的故事
• 鲧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堙”、 鲧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 等堵塞围截的方法, “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并逐年加高加厚的 办法,而不疏导河道,导致水无归宿。 办法,而不疏导河道,导致水无归宿。所以鲧 虽经九年的努力, 功用不成, 虽经九年的努力,但终因“功用不成,水害不 息”,治水最后以失败告终 治水最后以失败告终! • 禹治水:禹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 禹治水:禹经过实地考察, 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 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 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 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 治水患。 治水患。
2、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1)部分资源衰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部分资源衰竭,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生态破坏,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
二、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 可能论方面的 可能论: 选择能力 适应论: 适应论:人类对环境的变化有适应能力 生态论: 生态论:用生态的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三、人地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 1、产生的历史背景 、
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使 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 成的严重后果. 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 境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教学课件

(3)如果生活在乡村,看到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不合理灌溉 导致土壤盐渍化;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毁林开荒、滥垦滥牧等造 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如果生活在城市,看到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 影响主要有:工业生产活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 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
过度消耗资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图6.5反映的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图6.6反映的是工业社会 时期集约型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
(2)原始的刀耕火种主要是砍伐森林和烧荒之后获得小块平整的土地,种植作物; 工业社会时期对人类土地利用的范围和强度都增加了。原始的刀耕火种,尽管对自 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 然景观还能够恢复。但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如果是在热带雨林地区,则容易引 起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工业社会时期集约型的大规模生产, 对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 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 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 内不能消除。
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 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 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 题、经济问题。
过度消耗资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图6.5反映的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图6.6反映的是工业社会 时期集约型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
(2)原始的刀耕火种主要是砍伐森林和烧荒之后获得小块平整的土地,种植作物; 工业社会时期对人类土地利用的范围和强度都增加了。原始的刀耕火种,尽管对自 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 然景观还能够恢复。但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如果是在热带雨林地区,则容易引 起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工业社会时期集约型的大规模生产, 对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 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 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 内不能消除。
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 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 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 题、经济问题。
人教课标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6

二、直面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2)局域性: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发展 中国 家 发达 国家 环境问题 比发达国家 问题严重, 以生态破坏 为主 形成原因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 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人口和 发展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 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过度的消耗资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知识背景]人地关系 环 境
物质 废弃物 人类社会 能量 良性作用 环 境 恶性作用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新技术革 历史阶段 时期 时期 时期 命时期 时期
距今300 公元前 万年 8000年 18世纪初 约6亿 20世纪 50年代 约30亿 现在 60多亿
二、直面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1)全球性:已经危及到 人类的生存 (2)局域性:有些已经演变成 社会公害 经济发展 和危害________ 人体健康 成为制约________ 的重要因素。
二、直面环境问题
(1)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 题不只影响 某一个国家 或地区,且 可能影响到 其他国家甚 至全球。 环境污染:酸雨污染、水污 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 染等 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 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 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物种 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 球 性
二、直面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2)局域性:
①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城市 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地区 染集中 噪音污染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乡村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 地区 物种减少、水资源枯竭 度过大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人类正在毁灭地球的照片
在占俄印在美英地罗尼远国国庞斯冲离 俄火大西浪的世勒力的伯运和 界 冈发墨动利平 贸 州电西员亚号易威中哥戴地矿中拉,城德区(心姆被拥•,的特M苏污i有从中国r里染M2偷途家纳0i的n猎岛 森0亚e0空者上 林)万在气处, 被是人爪、缴一 砍世口哇二获只 伐界,海氧 化平的湾上信殆碳均西里天最尽以每伯冲翁大 。及平利浪因的水方亚,吞钻蒸公海虎食石气里湾虎太矿从为几皮。多烟6乎。塑3囱已料70中被死0人冒人亡。出类,。垃尸圾体覆在盖海。 滩上腐烂。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28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1 1 ?1 社会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3
2
29
三、走向人类协调——可持续发展
默读课本95-96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 可续续发展的三大内涵是什么?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须遵循那三大原则?
作用微弱
农业文明时期
• 人地关系:改造自然 • 环境问题: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 • 特点:人对环境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明显增强
工业文明时期
• 人地关系: 征服自然 •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 特点: 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练一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展】
l 坚持科学发展 l 不放弃不减慢不倒退
26
三、走向人类协调——可持续发展
默读课本95-96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 可续续发展的三大内涵是什么?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须遵循那三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可持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新授课
renjiaobangaozhongdilibixiuerxinshouke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n 认识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n 根据有关资料,能够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
原因、表现、分布特点; n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n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环境问题是如何分类的?
3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是怎么样的?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
物
质
废
和
人类社会
弃
能
物
量
环境
直接原因: •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
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
境自净能力。
根本原因: 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直面环境问题
默读课本95-96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 可续续发展的三大内涵是什么?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须遵循那三大原则?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 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
l 不只顾短期利益、"杀鸡取卵" l 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默读课本92-95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 环境问题是如何分类的?
3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是怎么样的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14
环境问题一:资源短缺
索取 > 再生 表现:煤炭、石油、天然气、土地、 水、森林等。
15
环境问题二:生态破坏
过度砍伐 + 过度放牧 + 过度捕捞 + 不合理用水
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
16
环境问题三:环境污染
排放 > 净化
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 性污染、海洋污染。
17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问题存在地区差异
海洋污染 湿地破坏
海洋污染
A.人生天注定 B.自然主宰人类 C.人定胜天 D.寻求人地协调
7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8
是时候工湿沙工直厂地尘厂面?排暴排环失放来放地境废袭污!水问气题 了!
9
二、直面环境问题
默读课本92-95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城市 环境污染
20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4%
75%
国际之间 人口数量比例
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
能源消耗比例
发展中国家
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为主
以生态破坏为主
21
练一练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 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
C 因是 (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默读课本90-91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问题:人类历史上采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特点分 别是什么?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采集渔猎文明时期
• 人地关系:崇拜自然 •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小 • 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
1997年12月9日的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会场
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于在日本京都通过的。 2005年2月16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将正式生效。
目前全球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 化国家。
出路?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4
三、走向人类协调——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
核污染 工业污染
光化学烟雾
土地退化
过度捕捞
森林破坏
海平面上升
18
(二):直面环境问题
默读课本92-95页图文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高效阅读、标画答案、增进理解。 时限:3分钟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 环境问题是如何分类的?
3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是怎么样的?
农村 生态破坏
城乡之间
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 l 同代之间
平 l 代际之间
性 原
l
物种之间
则 l 国家之间
共同性原则 l 全人类共同参与
可持续 发展
持续性原则 l 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
练一练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
A 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