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岭南道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谪岭南道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李德裕(787
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

(5分)
2、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6分)
参考答案
1. “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

(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2. 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

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 “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对,3分)

1、首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精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5分)
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6分)
参考答案
1、①这两个字是“争”和“暗”(1分)。

②“争”是竞争的意思。

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

再加上山路盘旋,行
人难辨东西而迷路。

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是山和水在争路一样。

(2分)③“暗”是昏暗的意思。

“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

(2分)(答到其它字,酌情给分)
2、尾联用了两种手法:①化用典故。

②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

③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④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

(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


简析
此诗以迁谪之人的敏感笔触描写了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山光景物、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全诗语言凝重,诗情沉郁,流露出诗人谪居岭南的抑郁不平以及浓烈的思乡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