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里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的物质;知道对不纯净的水进行净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利用感官、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情感目标:善于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是:对不纯净的水进行净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是: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利用感官、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需要的教学用具:烧杯、纱网、纱布、滤纸、滴管等
二、教法、学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法:通过补充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水,解决教学重点知识;
动手实验:学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利用感官、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水污染》视频资料,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水里面有什么?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教师板书:水里有什么
2.教师出示课件:1994年淮河水污染事件和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两个实例:让学生交流汇报水中有杂质。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多种杂质,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等,有溶于水中的杂质,如各种矿物质等,还有细菌、病毒等。

(二)引导学生对水进行净化,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沉淀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用实验材料,自主尝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

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沉淀。

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

)板书:沉淀
第二个步骤:过滤
沉淀在水底的杂质除去了,水变干净了吗?学生多次交流,先隔着纱网把水倒进另一个杯子,杂草和一些小碎末就被挡在纱网上。

通过引导,学生选用纱布过滤,教师指出滤纸也是一种过滤材料,并演示,板书:过滤
第三个步骤:消毒
我说‚我已经感到口干舌燥,这杯水可以喝了吧?‛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打开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思维。

教师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

同学们刚才说‚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煮沸是生活中简单又可行的消毒方法。

还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等消毒用品。

我们把煮沸和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板书:消毒
4.教师总结水的净化方法,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板书:净化
5.各小组做好实验记录,展示实验结果。

(学生在展示结果的过程中,应用了净化水的不同方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探究空间,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究过程中,使水变清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可以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思索,设计方案
‚让我们参观自来水厂,记录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并自行设计我的‘自来水厂’‛。

这样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中‚引导学生的探究由教室内走向社会中‛的开放教学观念。

(四)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了解废水造成的破坏情况。

谈谈感想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板书设计:
水里有什么
沉淀(箭头)
净化过滤
消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