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3·山东泰安一模)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
秦巴山区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
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
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
据此完成1~2题。
1.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海拔大于1 000米,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B.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C.降水多,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少,有机质分解多
(2023·山东淄博三模)研究表明,自晚冰期以来,天山北坡气候总体表现为冷湿、暖干的组合并交替出现。
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自然带的位置和范围产生了显著影响(下图)。
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晚冰期以来气候暖干特征最显著的时期是()
A.距今11 500—7 500年前
B.距今7 500—6 500年前
C.距今6 500—4 800年前
D.距今4 800—3 000年前
4.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对针叶林带的影响是()
A.位置上移,面积减小
B.位置上移,面积增大
C.位置下移,面积增大
D.位置下移,面积减小
5.图中草原1、草原2和草原3按水分条件由好到差排列,正确的是()
A.草原1、草原2、草原3
B.草原1、草原3、草原2
C.草原2、草原1、草原3
D.草原3、草原2、草原1
(2023·山东潍坊二模)互花米草秸秆密集、地下根茎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外来植物。
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及其快速扩张,使得原有湿地景观特征和栖息地结构发生巨大改变。
下图示意江苏盐城海岸互花米草对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据此完成6~7题。
6.互花米草引种后,该地海岸带()
A.与海洋连通性增强
B.湿地蓄水量增加
C.海岸线受侵蚀后退
D.植被覆盖率提高
7.推测海岸地带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生物栖息地
B.减轻海岸侵蚀
C.调节河流径流量
D.改善当地气候
(2024·江西开学摸底考试)在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位的变化与植被植物体内丙二醛(简称MDA)含量关系密切。
MDA含量变化能反映地下水对植物的胁迫程度。
塔里木河下游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而后30年间最大断流天数一度达到228天,断流长度超过1 200千米。
下图为塔里木河流域不同断面某荒漠植被MDA含量与地下水位关系图。
据此完成8~10题。
8.塔里木河断流问题一度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A.地下水位下降
B.降水急剧减少
C.排放废热增多
D.过度引水灌溉
9.从亚合甫马汗、阿拉干到考干三个断面地下水对植被胁迫程度的整体变化是()
A.增大
B.先增后减
C.减小
D.先减后增
10.为改善下游断流和胁迫状态应()
A.修建更多水库
B.大力植树造林
C.禁止一切开发
D.协调水量分配
11.(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漠河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北麓,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县级市,这里气候寒冷,兴安落叶松茂密,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河流地貌景观独特。
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千米,漠河地区多年冻土持续退化,在山体斜坡和相对较高地区,冻土的融深加大,大量融水向低洼地区聚集,改变了湿地的分布,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并影响全球碳循环过程。
下图示意漠河市位置、地形、河流与湿地分布和额木尔河某河段景观。
(1)额木尔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在漠河地区留下了“九曲十八弯”。
说明额木尔河“九曲十八弯”的成因。
(2)气候变化导致漠河地区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
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3)湿地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固定和释放的“开关”(在厌氧环境,有机质腐烂分解会产生甲烷)。
分析漠河湿地的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1.B 2.A解析第1题,根据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关系(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气温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海拔大于1 000米区域相关系数较大,故两者的相关性以高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以夏季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降水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海拔小于等于1 000米区域相关系数较大,两者的相关性以低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也是以夏季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
因此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夏季。
第2题,根据题意,观察图中大于1 000米的系数变化可知,秦巴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盛,后期的枯枝落叶更多,土壤获得的有机碳更多,因此呈正相关;降水越多,土壤淋溶性越强,导致土壤有机碳进入水中并流失,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应呈现负相关,气温越高,对物质的分解作用越强,矿物质风化速度越快,有机碳也流失越快,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越少,应呈现负相关。
3~5.3.B 4.C 5.A解析第3题,在该山地的五种不同的植被中,针叶林生长需水量最大,而在7个不同时期里距今7 500—6 500年前的这段时间里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小,说明这一时期的气候最为干燥;在这一时期针叶林的林线海拔最高,而林线高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林线海拔越高,所以这一时期的气温相对其他时期最高,据此推测晚冰期以来气候暖干特征最显著的时期是距今7 500—6 500年前。
第4题,针叶林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气候变湿,有利于针叶林的生长,针叶林的面积会有所增大,森林的生长海拔上限与热量条件密切相关,气温变低,会导致针叶林生长的海拔上限降低,位置下移。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山麓到山顶分布荒漠→草原3→草原2→针叶林→草原1→高寒荒漠(雪线),从荒漠到针叶林水分条件变好,从针叶林到草原1水分条件变差,水分条件最差的是草原3,草原1和草原2分布于针叶林两侧,但草原1海拔更高,蒸发更弱,且高山冰雪融水更多,水分条件优于草原2,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为草原1、草原2、草原3。
6~7.6.D7.B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互花米草秸秆密集、地下根茎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及其快速扩张,使得原有湿地景观特征和栖息地结构发生巨大改变。
潮间带盐沼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互花米草引种后,潮间带盐沼受到互花米草阻挡,水沙交换受阻,该地海岸带与海洋连通性减弱;潮间带盐沼受到互花米草阻挡,湿地蓄水量减弱;海岸线受侵蚀减弱。
第7题,互花米草引种后,该地海岸带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轻海岸侵蚀,进而减少盐沼面积;互花米草的繁衍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调节河流径流,改善当地的局地小气候,但这些都不是引种该物种的主要目的。
8~10.8.D9.A10.D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距河道越近,地下水位呈现上升趋势;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降水不会急剧减少;排放废热与断流无关;塔里木河流域发展绿洲农业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断流。
第9题,读图可知,从亚合甫马汗、阿拉干到考干MDA 含量增加,故三个断面地下水对植被胁迫程度的整体变化增大。
第10题,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水源短缺,不适宜修建更多水库;大力植树造林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断流和胁迫状态会加剧;
禁止一切开发,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量分配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下游断流和胁迫状态。
11.答案(1)漠河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纬度高,地处多年冻土带,河流难以下蚀,以侧蚀为主,形成众多河曲。
(2)气候变暖引起多年冻土融化,加速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渗,导致土壤变干,原始湿地萎缩;融水向低洼区汇集,形成新生湿地;多年冻土融化引起地表沉降甚至塌陷,新生湿地土质松软,造成林木倾倒、死亡。
(3)原始湿地萎缩,土壤变干,加剧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新生湿地土壤水分增加,底层冻土融化,向大气中释放的甲烷增多。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额木尔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且由材料“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可知,冻土层阻隔了水分下渗,同时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使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曲流发育;随着侧蚀作用不断增强,河流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地貌。
第(2)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地温升高,冻土分布的最南界北移;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气温升高,使得原有的冻土融化,水分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形成新的湿地,新生湿地扩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为多年冻土分布地区,因冻土融化,表层土壤缺少冻土的支撑,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同时因土壤下部多年冻土的存在,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根系难以深入土壤深处,造成树木根系浅;冻土融化后,地表水下渗到土壤深处或山坡底部地势较低处,土壤表层变干,有机质加速分解,山坡上的树木因缺少地表水补给、难以吸取地下深处的地下水和肥力下降而缺水、死亡;而在新生湿地中,由于水分增加,土质变得松软,也易造成林木倾倒、死亡。
第(3)题,漠河湿地的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主要从释放二氧化碳与释放甲烷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从释放二氧化碳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漠河原始湿地面积萎缩,说明该地区土壤变干,土壤变干后会加剧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使有机质分解,从而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从释放甲烷的角度来说,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漠河新生湿地土壤水分增加,导致底层冻土开始融化,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