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项不当,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朗读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zhǒng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贻:送,赠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六、赏析
始 十五从军征,八十 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 中。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 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 途一直未能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 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 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 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 面前,站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 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
• 《十五从军征》 •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
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 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
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 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 3、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但 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2分) • 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 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 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
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关于“乐府”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 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 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 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 府
情节:
小结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 泪沾巾
情感变化: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 —心意茫然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 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 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 人民带来的苦难。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 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 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 沾满沙尘征衣上。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 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 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 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 1、解释加点的字
•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饴阿谁:
• ①才 ②菜羹 ③洞 ④同“贻”,送给
•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理解性默写 • 1、表现老翁孤独凄凉处境和心情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2、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3、凄凉破败的景色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4、主人公回家看到的景象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5、与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6、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7、描写老人现在的境况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 月即飞雪;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百花开;
• 2、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理解字词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归:回家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阿:语气词,无意义 道逢:在路上遇到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狗窦:狗洞 雉:野鸡
•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旅:野生 葵:葵菜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十《
五乐
从
府 诗
军
集 》
征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2、涵咏揣摩,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品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 十五
•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 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
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 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过零丁洋》
• ①、能概括诗人被俘前经历的句子是辛苦----干戈 寥落四周星。
• ②、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 山河----身世----。
• ③、表现诗人崇高民族气节精神的句子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8 曹刿在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采用后发制人取胜
原因的句子是 (
)
• 10 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_________ ,________:由此观之,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4、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 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 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 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 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 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
朗读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zhǒng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疏通诗意
•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远望: 松柏冢累累兵役 Nhomakorabea狗窦:兔入
给
回乡所见:
人
梁上:雉飞
民 带
近看 中庭:生旅谷
来 的
沉
井上:生旅葵
重
灾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整体感知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 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 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
朗读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zhǒng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贻:送,赠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六、赏析
始 十五从军征,八十 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 中。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 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 途一直未能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 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 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 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 面前,站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 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
• 《十五从军征》 •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
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 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
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 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 3、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但 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2分) • 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 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 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
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关于“乐府”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 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 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 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 府
情节:
小结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 泪沾巾
情感变化: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 —心意茫然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 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 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 人民带来的苦难。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 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 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 沾满沙尘征衣上。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 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 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 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 1、解释加点的字
•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饴阿谁:
• ①才 ②菜羹 ③洞 ④同“贻”,送给
•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理解性默写 • 1、表现老翁孤独凄凉处境和心情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2、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3、凄凉破败的景色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4、主人公回家看到的景象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5、与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6、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7、描写老人现在的境况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 月即飞雪;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百花开;
• 2、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理解字词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归:回家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阿:语气词,无意义 道逢:在路上遇到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狗窦:狗洞 雉:野鸡
•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旅:野生 葵:葵菜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十《
五乐
从
府 诗
军
集 》
征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2、涵咏揣摩,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品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 十五
•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 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
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 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过零丁洋》
• ①、能概括诗人被俘前经历的句子是辛苦----干戈 寥落四周星。
• ②、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 山河----身世----。
• ③、表现诗人崇高民族气节精神的句子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8 曹刿在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采用后发制人取胜
原因的句子是 (
)
• 10 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_________ ,________:由此观之,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4、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 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 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 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 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 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
朗读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zhǒng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疏通诗意
•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远望: 松柏冢累累兵役 Nhomakorabea狗窦:兔入
给
回乡所见:
人
梁上:雉飞
民 带
近看 中庭:生旅谷
来 的
沉
井上:生旅葵
重
灾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整体感知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 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 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