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区二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百分比。

2.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_________;如果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可以了解_________;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学生根据图片讨论说出竹节虫、北极熊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

2.探究结果交流
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实验结论,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

4.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寒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

同一座山自下而上有如此种类繁多的植被分布。

请你简述其中的道理。

3.20世纪初,在美洲有一草原用来养鹿,人们为了扩大鹿群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

请你分析20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巩固练习】
1.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2.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A.鱼类的季节洄游
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3.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

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土壤
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沙漠鼠夜晚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
5.山坡南面的树木之北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高
B.阳光充足
C.水分多
D.空气新鲜
6.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块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鸣叫
7.沙漠植物胡杨的根可伸到地下数米深,并且叶片很小,与此有关的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
C.营养物质
D.水分
8.为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张华同学测定了校园草地一天中的湿度,数据见下表(单位:%)。

请你根据数据回答:
(1)对数据分析处理后,在下图坐标上绘出一天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

(2)从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结论吗?为什么?
婴儿的诞生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

(重点、难点)
②知道生殖细胞的特点及受精过程。

(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生命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关注自身健康和发展,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竞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受精作用,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有的放矢。

2、多处设置分组讨论、交流、上台展示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思维。

3、利用图片、视频、模型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男女生殖系统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模型等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母亲孕育生命的材料。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温故
知新
(2分钟)
创设情景
感悟导入(4分钟) 教师活动
看图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受精?
说说受精的过程。

这种生殖方式是什么生殖?
过渡:人类新生命的诞生也是有性生殖的过程,是
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

展示图片:小时候谁问过爸爸妈妈:我是怎么来
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回答的?
过渡:可能爸爸妈妈因为一些顾忌,没有很好的告
诉大家,看看这一家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师扮演妈妈、学生扮演孩子进行情景对话:
孩子:妈妈,我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来到这个世
界的啊?
妈妈:你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是爸爸妈妈共同
制造的。

爸爸给了妈妈很多精子,它们拼命向前
冲,到达妈妈身体里面一个叫输卵管的地方。

最先
到达的精子能够和那儿的卵细胞结合,形成新的小
生命。

知道吗?在成千上万的精子里面,只有最强
壮跑得最快的精子才能和卵细胞结合。

而你就是那
场比赛跑了第一而形成的小生命。

孩子:原来在妈妈肚子里,我就得了第一呀。


是,爸爸是怎样产生精子,妈妈是怎样产生卵细胞
的呢?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
思考回答
各种答案:
从肚脐眼里
生出来的;
从垃圾箱里
捡来的;别
人家抱来
的......
学生扮演孩
子与老师进
行角色对
话,同时欣
赏彩图,初
步感悟生命
的诞生。

设计
意图
利用学生
已有的知
识,在回
顾旧知的
同时,引
发学生思
考我们人
类的生殖
方式,从
而导入课
题。

联系与学
生密切相
关的现实
问题,引
发疑问,
引发了学
生的好奇
心,激发
了学生的
求知欲。

有趣而温
馨的对话
自然地引
导学生克
服羞怯,
走向对生
殖系统的
探索。

导入
目标(1分钟)
合作
竞学妈妈:这个……这要从爸爸妈妈的生殖系统说起
了。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生殖系统的组成(知识目标①)
1、观察与思考:展示男性生殖系统的侧面图
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本图4.3-2自学1分钟再分组讨
论:
①组成男性生殖系统的器官有哪些?尝试说出它们
的功能。

②产生和输送精子的器官有哪些?
2、出示男性生殖系统正面图
出示男性生殖系统模型
3、师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①男性生殖系统的器官及功能:
外生殖器包括阴囊、阴茎;男性内生殖器由睾丸、
附睾、精囊腺、输精管、前列腺、尿道组成。

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粘液
②精子的产生和排出路线:
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
4、指导学生实例分析:
学生明确本
节课的重难

学生观看男
性生殖系统
的图片,分
组讨论各个
器官的功
能;产生和
输送精子的
路线。

学生填写正
面图的各部
分名称
同位间相互
订正。

学生代表指
出模型上男
性生殖系统
各部分名称
使学生明
确将要达
成的目
标,做到
有的放
矢。

利用直观
的图片,
变抽象为
具体形
象。

既激
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
趣,并较
好地调动
学生学习
的主动
性。

引导学生
带着问题
讨论、交
流,可以
更好地帮
助学生开
拓思维,
使学生的
分析能
力、解决
问题的能
力和合作
能力得到
进一步提
高。

通过实例
分析引导
学生深入
思考,加
深对睾丸
功能的认
识。

点拨
建构(20分钟)古代“太监”由于被阉割了部分生殖器官,失去了
生殖能力,成为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请你推断一
下,太监是被割除了哪个器官?由此可见男性的主
要生殖器官是什么?它属于哪两个系统?
5、观察与思考: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侧面图。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产生和输送卵细胞的器官是哪些?尝试说说它们的
功能。

6、出示女性生殖系统正面图
出示女性生殖系统模型
7、师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①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及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功能:
卵巢: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有输送卵细胞的功能,受精的场所
子宫:孕育胎儿的场所,发生月经的地方
阴道:娩出胎儿月经排出的通道
②卵细胞产生部位和排出路线: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8、分析:
①一位年轻女患者去做阑尾炎手术,却被误切卵
巢,这一医疗事故会对患者造成什么影响?若被误
切了子宫又会对患者造成什么影响?
点拨:没有了卵巢就没有了生殖的能力,没有了女
性的特征。

误切了子宫失去妊娠能力。

强调: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二胎之后必须结扎(说
明:女:输卵管结扎;男:输精管结扎),你知道
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与教师
一起小结男
性生殖系统
的器官及功
能:
学生分析思
考回答:男
性的主要性
器官是睾
丸。

在教师
的点拨启发
下回答:睾
丸属于生殖
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

学生观看女
性生殖系统
的图片,分
组讨论各个
器官的功
能;产生和
输送卵细胞
的路线。

学生填写正
面图的各部
分名称
同位间相互
订正。

学生代表指
出模型上女
性性生殖系
统各部分名

学生与教师
一起小结
这个环节
多给学生
表现的机
会,增强
学习的动
力。

生物知识
与实际问
题有机结
合,进一
步培养学
生学习的
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我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领下,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回顾前面所学的植物的生殖,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生殖方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用“一家三口的温馨对话”,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积极思考。

对于“生殖系统的结构”的知识,充分利用图片指导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理解精子或卵细胞的产生排出路线,进而理解生殖系统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特别是男女主要性器官(睾丸、卵巢)的功能。

借此提出第一性征的概念。

对于“受精作用”结合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具,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受精作用环节适时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总之本节课采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
1、本节课设计的问题较多,学生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只能随着教师的思路探究。

下一步多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讨论时,部分同学不主动、不积极,以后要多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

婴儿的诞生(1)导学案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

(重点、难点)
②知道生殖细胞的特点及受精过程。

(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生命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关注自身健康和发展,感恩父母。

自主探究:
带着【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阅读课文并标注关键词
合作竞学分组讨论1:
①组成男性生殖系统的器官有哪些?尝试说出它们的功能。

②产生和输送精子的器官是哪些?
分组讨论2:
产生和输送卵细胞的器官是哪些?尝试说说它们的功能。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区别:
巩固训练
A类
1.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和。

2.受精的场所是,子宫是和的地方。

3. 称为第一性征。

4.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B类
5. ( )的形成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A. 卵细胞
B. 精子
C. 受精卵
D. 胚胎
6. 下列器官同属于两种系统的是( )。

A. 卵巢 B. 子宫 C. 输卵管 D. 前列腺
7. 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这是因为( )。

A. 卵细胞内含有更多的染色体
B. 形成受精卵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 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8.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 腹腔
B. 卵巢
C. 子宫
D. 输卵管
C类:
9.下列哪组器官具有分泌性激素的作用?( )
A. 输卵管和输精管
B.卵巢和睾丸
C.子宫和精囊腺
D.精囊腺和前列腺
10.为了防止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常常在那个部位进行结扎手术()
A.输卵管
B.子宫
C.阴道
D. 卵巢
课下作业:
《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第60-61页第1--11题;
[自主学习1]
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第一道防线:和。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

3.第三道防线:和。

[合作探究1]
1.皮肤和黏膜的作用?
2.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合作探究2]
体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的作用?
[合作探究3]
1.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的作用?
2.抗原、抗体的概念?
3.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二、免疫的类型
[合作探究4]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合作探究5]
第三道防线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它与第一、二道防线有何不同呢?
三、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合作探究6]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四、计划免疫
1.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随堂检测
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流感病毒的侵袭吗?
1.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A.角质层防止病菌侵入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灭D.血液中的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
2.免疫的实质是()
A.消灭与人体接触的细菌B.消除人体内的代谢废物
C.识别并消灭病原体 D.识别、破坏、排斥“非己”成分
3.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不易成活。

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
4.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是接受器官的机体的排异反应,机体的这种功能属于()
A.预防感染B.自身稳定C.免疫监视D.计划免疫
5.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再患肺结核B.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C.眼泪中的溶菌酶杀死细菌D.服用过“糖丸”的儿童不会患脊髓灰质炎
6.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皮肤瘙痒,出现丘疹等过敏反应,引起上述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免疫学上叫()
A.病原体B.抗原C.抗体D.疫苗
7.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C.抗体是一种蛋白质D.抗体是在抗原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8.某人不小心脚底被铁钉扎伤,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9.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牛、马、羊等食草牲畜最容易得此病。

主要症状是高热、黏膜紫黑、呼吸困难,常常来不及医治而死亡。

尸体应该烧毁或深埋。

健康牲畜每年接种灭毒的炭疽杆菌疫苗。

接触病畜的皮毛或进食未煮熟的畜肉类可引起人类炭疽病,以皮肤炭疽最常见。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炭疽病进行过深入研究,发明创造了疫苗的方法和预防接种,从而使免疫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请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
(1)炭疽病的病原体是。

(2)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病原体毒性减低,称为,它不具备传染性。

经注射、口服、鼻吸等方法进入健康畜体内,使健康畜体内产生相应的,从而获得免疫。

(3)带菌的牛、羊等对健康人来说是,健康人可称为,烧毁或深埋病畜尸体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4)按传播途径分,炭疽病是一种传染病。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1]
1.皮肤黏膜
2.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3.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自主学习2]
1.疫苗有计划传染病
2.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抗原
[合作探究1]
1.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2.皮肤的分泌物将病菌杀死。

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合作探究2]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合作探究3]
1.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等异物)。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合作探究4]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合作探究5]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合作探究6]
1.最初的含义是免除疾病。

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自身稳定防止感染免疫监视
[归航拾贝]

[随堂检测]
不能,特定的抗原只能产生特定的抗体,而这种抗体不能对其他抗原起作用——免疫的特异性。

课后训练
1.D 2.D 3.A 4.A 5.C 6.B 7.B 8.D
9.(1)炭疽杆菌(2)抗原(疫苗)抗体(3)传染源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4)体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