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分类试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A卷全国卷
区域农业发展
(2012·课标文综,2~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
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解析第1题,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耕地被大量挤占;再加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
故在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明显。
第2题,黑龙江省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较高。
答案 1.A 2。
D
3.(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
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8分)
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
第(2)题,建三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害虫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害虫的生息繁
衍。
第(3)题,建三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
第(4)题,建三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B卷地方卷
区域农业发展
(2015·浙江文综,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