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6泊船瓜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船瓜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学习并掌握诗句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政治改革的期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1. 正确读写并理解“京口”、“瓜洲”、“钟山”等词语。

2. 分析“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句中的多音字和生词。

(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美景。

2.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改革的渴望。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隐含的政治寓意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2. 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情境创设
(1)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如“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等,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向往和兴趣。

(2)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吗?”引入课文主题,同时简单介绍王安石的背景,如“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改革的渴望。


2. 背景铺垫
(1)通过讲述王安石的生平故事,如“王安石曾两次担任宰相,推行新政,虽然遭遇了重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让学生对王安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改革的期望?”通过角色代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语音语调训练
引导学生齐声朗读《泊船瓜洲》,注意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对押韵的字词,如“间”、“山”、“岸”、“还”,要强调其在句中的音韵美。

接着,让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并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2. 生字生词学习与辨析
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京口”、“瓜洲”、“钟山”,并解释它们在诗中的含义和地理位置。

同时,通过形近字比较,如“钟”与“锺”,“洲”与“州”,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小游戏,如“我来拼字”,让学生用偏旁部首拼出生字,以此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字生词,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深入探究
1. 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1)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与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与文学成就。

(2)通过讲述王安石变法的艰难历程,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泊船瓜洲》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 诗句结构与意境分析
(1)逐句分析“京口瓜洲一水间”等诗句的句式结构,让学生理解其语言的精炼与节奏感。

(2)通过图片和音乐,营造江南水乡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情感。

3. 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
(1)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拟人修辞,让学生体会春风给江南带来生机的生动形象。

(2)分析“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设问手法,探讨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4.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1)引导学生讨论《泊船瓜洲》的主题,理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政治改革的渴望。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5. 语言实践与创作训练
(1)设计填空、改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鼓励学生模仿《泊船瓜洲》的句式,创作表达对家乡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短文或诗歌。

(四)课堂互动
1. 分组讨论:王安石的抱负与《泊船瓜洲》
(1)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讨论主题,如“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地理背景,“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诗人情感,以及“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政治寓意。

(2)讨论指导:教师提供讨论指引,包括如何从诗句中提取信息,如何联系王安石的政治生涯来理解诗歌。

(3)成果分享: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安石的政治抱负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2. 角色扮演:我是王安石
(1)角色分配:学生随机抽取角色卡片,扮演王安石及其家人、朋友或政敌,准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对变法的看法。

(2)情境模拟:教师创设情境,如王安石在京口瓜洲的船上,面对明月,思考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家乡之情。

(3)情感表达:学生根据角色,用第一人称表达情感,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王安石的内心世界。

3. 诗歌创作:我眼中的故乡
(1)创作引导: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故乡,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赞美。

(2)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的困难。

(3)作品展示:学生自愿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
1. 创作实践:故乡情怀的表达
(1)引导学生回顾《泊船瓜洲》中王安石对故乡的深情表达,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故乡有哪些特点,可以是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或者是家乡的某个角落。

(2)鼓励学生以“我的故乡”为题,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

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会,每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诗歌鉴赏:现代视角下的古诗文
(1)讨论《泊船瓜洲》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让学生思考古诗文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以及古诗文对现代人情感的影响。

(2)引入其他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让学生比较不同诗人对故乡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3)开展“古诗新唱”活动,让学生尝试将古诗文改编成现代歌曲,或者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古诗文,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古诗文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六)课堂小结
1. 诗歌内容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政治改革的坚定决心。

从“京口瓜洲一水间”到“明月何时照我还”,每一句都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诗人笔下那江南的春色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吗?
2.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泊船瓜洲》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更隐喻了诗人对改革的期望。

同学们,你们在朗读时是否注意到了这些语言的
巧妙运用?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思想内涵与学习启示
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改革成功的渴望。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习诗歌的表面意义,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内涵。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2. 收集关于王安石的其他诗歌,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五、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生字生词
诗歌结构与意境
情感与思想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估
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二)教学方法调整
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探索更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