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大学造富榜:好大学不等于富豪流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发布的2011中国造富⼤学排⾏榜,⼀如所有的⼤学排⾏榜,⼀亮相就引起了争议。
根据发布⽅统计,北⼤因造就了79个亿万富豪⽽连续3年问⿍ “造富摇篮”,清华、浙⼤分别以制造了70个、66个亿万富豪的成绩位列⼆、三名。
可是,⼤学怎能依据钱排⾏,经济上的成功难道就是教育的成功?友纷纷尖锐发问。
中国的⼤学排⾏榜,打出现那天起就被⼝⽔和板砖包围着。
从排名不公、评分指标不全⾯到“买榜”传闻,各种机构推出的排⾏榜始终⾯临公信⼒不⾜的考验。
每次排⾏榜公布时,没上榜的肯定不⾼兴,上榜了位次不靠前也不⾼兴,上榜位次即使靠前,可要是输了同城间的“德⽐”,全校上下也⽼⼤不乐意。
⼤学排⾏榜为何总惹是⾮?关键在于⽤什么才能衡量⼤学的⾼下。
这个标准不统⼀,得出的结论⾃然难以服众。
这也是教育部从来不做⼤学官⽅排⾏榜的原因。
⽽热衷于发布各种⾼校排⾏榜的民间机构,出发点、利益考量不同,选取的指标、权重也就不同,所得出的结论更是⼤相径庭,当然没有说服⼒。
其实,⾼校能够培养叱咤商场的富豪校友,也是⼤学教育成果的⼀种体现。
不过,倘若以培养出多少亿万富豪校友作为⾼校⽔平⾼低的重要参考指标,明显有些哗众取宠了。
从另⼀个⾓度看,这似乎也体现出市场经济时代的某种民间⼼态。
从福布斯到胡润,⾃打这种富豪榜⼀年到头总出现在我们⾯前,富豪们上榜、下榜、坐牢、破产的⼋卦,就牢牢吸引了⼀批⼜⼀批看客。
毕竟,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钱已经成为衡量⼀个⼈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成功者的故事,不愁没有⼈看。
能够批量制造富豪的地⽅,⾃然会让不少⼈肃然起敬。
⼀个⼤学,能培养出挣钱能⼒突出的学⽣,当然值得骄傲,可是,仅凭这⼀点,并不能意味着⼤学教育的成功。
那么,应该⽤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的成功与否?这个问题不禁让⼈联想起的“钱学森之问”。
没错,“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才?”这个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直困扰着教育界,为何学术⼤师灿若星⾠的盛况这么多年来始终难以重现?与之相对的问题就是,培养出什么样的学⽣,才算是好⼤学?钱学森对⾃⼰的问题的答案是⼤学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特的创新的东西,所以⽼是冒不出杰出⼈才。
由是观之,钱⽼显然认为创新⼈才的出现才意味着⼤学的成功。
确实,追求真善美、坚守科学精神、独⽴⼈格、有创新意识,是⼤学教育应该赋予学⽣的优秀品质,能够批量制造这样的学⽣,⼤学的成功⾃然⽏庸置疑。
反之,只擅长像流⽔线⼀样成批制造⾼官、富豪的⼤学,显然只能成为“造富摇篮”,⽽不是“造才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