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职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
[摘要] 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树立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理念;改革现有人文教育教材和教考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重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在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教育;技能教育
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还是否需要重视人文教育?又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我国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坚持高职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种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人才的竞争。

因此,作为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2 坚持高职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是高职教育改革提出的严峻课题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如果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够,必将造成大批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人才片面发展。

2.1 当前高职院校对技能教育的偏重,使得学生非专业知识浅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较差,导致学生工具化。

学生偏重于专业课、技能课和工具课,而对基础文化课、人文科学课则反应冷漠,应付了事。

2.2 工具化的教育,使学生学习的功利目的明显,满足于死记硬背与机械的模仿,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充分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遇事
反应迟钝、冷漠,不易产生情感与兴趣,思路偏狭、抱负不大,缺乏形象思维、开拓意识与创新意识,与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距。

2.3 在轻视人文教育的倾向下,造成了学生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上的失衡与冲突,价值、信仰的迷失与困惑,精神、情感的空虚与乏力等人文危机现象。

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大滑坡,金钱至上、个人至上的价值观风行,高科技用于犯罪等不良风气,高职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3 坚持高职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设想与对策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理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职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科学教育;重专业知识、轻文化基础的偏颇现象,并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以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为了求职就业的教育,而传授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素质的人文教育并不能满足直接帮助就业的功利需求,因此可学可
不学、可有可无。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单纯服务于职业需要与经济发展的工具,对学生仅仅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忽略了对学生为何而生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与发展。

3.2 改革现有人文教育教材和教考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3.2.1 应改革现有的人文学科教材。

根据目前高职教育的现实与特点,把适合高职学生成长需要的人文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编写两年制高职人文教材,并强调其针对性、适用性。

力求使其在课时量较少的情况下容纳较多实用的知识信息量,并且易懂、易记,学生乐于接受,又有助于智力开发与能力的提高。

3.2.2 在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上,可以把人文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起来,同时开辟人文教育第二课堂,请校内外学者与成功人士开设有关方面的专题讲座、报告和心理咨询活动,并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周末和假期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以弥补人文课时不足的缺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