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引导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1-31T15:55:49.4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月2期作者:郝慧慧
[导读] 流行音乐在现代化的音乐传播技术和商业化操作下,成为社会大众音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和青少年社会音乐生活所面临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内容等几方面,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做了初步的探讨。

郝慧慧河南省永城市实验中学 476600
【摘要】流行音乐在现代化的音乐传播技术和商业化操作下,成为社会大众音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和青少年社会音乐生活所面临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内容等几方面,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生音乐教学音乐作品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1-045-01
在几年的中学音乐教学中,始终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那就是同学们越来越喜欢流行歌曲,对教材上的内容却总是提不起兴趣来。

尽管我每次都精心备课,觉得很有信心能上好的课,结果却都不尽人意。

音乐课上总有学生提出听听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说教材上的歌离他们太远了。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很尴尬,也很无奈。

流行歌曲究竟对学生施了什么魔法,让学生这样喜欢它,难道教材上的作品就没有能让学生喜欢的吗?不得不承认: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广大青年学生。

但现实生活中流行歌曲也是良莠不齐,作为音乐教师的我该怎样做呢?经过反复的深思,我觉得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使优秀的流行歌曲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学。

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根据近十年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经验,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具有生活化的语言、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贴近生活、能够体现人的内心情感等特点,因此容易被中学生接受和喜爱,它有其存在和发展的道理,要盲目禁止和排斥它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这些特点就足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情有独钟。

我们要做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因此,广大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个对待流行音乐的正确态度,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其次,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等特点,现在的中学生都很喜欢流行音乐。

而现实中,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风格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更需要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

其中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前提。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还不周全,有与异性交往的渴望。

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人的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肤浅的、懵懂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非常喜欢。

相比较而言,教材上所选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好像就显得有点枯燥、乏味了。

其实不然,教材上的作品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精心筛选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备课、上课。

最后,围绕教材,筛选精品,正确对待。

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

我们学校每年文艺汇演、周年校庆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选的都是像《你不再爱我》、《伤不起》这样的爱情歌曲。

可见,选择部分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并与音乐教材中的作品相结合,供学生欣赏或学唱,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一个重要任务,如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们是一家人》、《生死不离》等等。

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温情、励志歌曲,比如周华健的《朋友》、汪峰的《飞的更高》、韩红的《天路》、谢霆锋的《我是黄种人》等等,能不断增加音乐教学中“流行、健康、向上”的元素。

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比起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引进广阔的音乐艺术领域,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选择流行音乐,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节奏、旋律、音色、和声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学习歌曲《走进西藏》时,那高亢嘹亮的旋律、深情的衬词,仿佛把学生带到了质朴、圣洁的雪域高原,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藏族风情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流行音乐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对外界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

同时他们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
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

而流行歌曲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

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歌曲,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关键在于教师精心备课,对歌曲和欣赏的曲目仔细推敲和筛选。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

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她认为自己是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禁止学生听唱。

因为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艺术性较强、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感情。

应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学唱、欣赏流行歌曲。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老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音乐,学生比音乐更重要。

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实践,按照他们的想像、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

老师给他们一个任务,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

教学活动就是学生的活动。

教学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我也会让流行音乐在学生的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灿烂起来。

流行音乐并不可怕,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进入课堂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

作为老师,只有自己潜心关注流行音乐,了解流行音乐的沿革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精神本质和丰富内涵,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提高音乐素质、提升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

尊重学生的音乐兴趣,精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音乐材料,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提升,让学生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充分揭示音乐的社会功能,才能进而使学生真正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让有意义的音乐伴随终身。

综上所述,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享受流行音乐的美,而不是让学生去抗拒、回避它。

其实,现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精品,好的作品同样具有净化、呼唤美好心灵本质的作用。

既然流行音乐“赶不走”,我们音乐老师就应该在音乐教学内容之外,积极学习、研究流行音乐,以更专业、更全面的眼光,对流行音乐进行选择性的合理利用,真正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传递音乐知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音乐艺术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书本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真正享受流行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2]尤静波《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3]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