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四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四校高三第一次调
研考试物理试题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球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着地后反弹,然后又落下,每次与地面碰后动能变为碰撞前的1
4。

以刚开始下落时为
计时起点,小球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选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B.每个阶段的图线并不相互平行
C.每次与地面相碰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
D.每次与地面相碰后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是前一次下落时间的一半
2、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在某一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10m/s,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2m/s2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A.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B.在前4s的时间内,甲车运动位移为29.6 m
t=时,甲车追上乙车
C.在4s
t 时,乙车又回到起始位置
D.在10s
3、2017年11月5日,我国用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如图所示),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下列关于火箭在竖直方向加速起飞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B.火箭喷出的热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热气流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C.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保温泡沫塑料从箭壳上自行脱落后,相对地面由静止下落
4、如图所示,PQ两小物块叠放在一起,中间由短线连接(图中未画出),短线长度不计,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物块Q 重力的1.8倍;一长为1.5 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与P块拴接,现保持轻绳拉直,将两物体拉到O点以下,距O点竖直距离为h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其中PQ的厚度远小于绳长。

为保证摆动过程中短线不断,h最小应为()
A.0.15m B.0.3m C.0.6 m D.0.9 m
5、如图所示,一圆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为O。

直细棒AB的B端搁在地面上,棒身靠在球面上并和球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切点为P,细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若移动棒的B端沿水平地面靠近圆球,使切点P恰好以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B端向右匀速运动B.θ角随时间均匀增大
C.PB长度随时间均匀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各放置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其中ABC处为正点电荷,D处为负点电荷,P、Q、M、N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
A.M、N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P、Q两点电势相同
C.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由Q沿直线移动到M,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在O点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可沿着O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0.10 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 10πt(国际单位)
8、如图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c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 E、输出功率P R、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 r,随路端电压U变化的图象,但具体对应关系未知,根据图象可判断
A.P E-U图象对应图线a.由图知电动势为9V,内阻为3Ω
B.P r-U图象对应图线b,由图知电动势为3V,阻为1Ω
C.P R-U图象对应图线c,图象中任意电压值对应的功率关系为P E =P r + P R
D.外电路电阻为1.5Ω时,输出功率最大为2.25W
9、关于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压强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增大
D.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E.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水蒸发越慢,人就感觉越潮湿
B.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即使伞面上有很多细小的孔,伞也能达到遮雨的效果
C.用热针尖接触金属表面的石蜡,溶解区域呈圆形,说明石蜡具有各向同性
D.无论液体和细管壁是否浸润,都能发生毛细现象
E.摄氏温度每升高1°C相应的热力学温度就升高1K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实验室有一个室温下的阻值约为100Ω的温敏电阻R T。

一实验小组想用伏安法较准确测量R T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其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约为5kΩ);电压表V2(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0kΩ);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为50mA,内阻约为30Ω);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开关S、导线若干。

(1)综合以上信息,请你帮助该实验小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测量其电阻的电路原理图_____,其中电压表应选用__(填“V1”或“V2”),电流表应选用__(填“A1”或“A2”);
(2)实验中测得不同温度下电阻阻值如下表
温度t(0C) 0 10 20 30 40 50
阻值R( ) 100.0 103.9 107.8 111.7 115.6 119.4
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中作出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___
(3)由图线可知,该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
(4)根据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可以制成测温仪表,原理如图,E为电源,是一量程适当的电流表(0刻度在刻度盘左端,满偏电流在右端),使用时只要将的刻度盘由电流改为温度,就能测量所处环境的温度,则改换后越靠近刻度盘右端表示的温度越____(填“高”或“低”),盘面的刻度是___(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12.(12分)木-木间动摩擦因数约为0.3,实验室中测量某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1)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

从某个清晰的打点开始依次标注0、1、2、3、4、5、6,分别测出0点到各点的距离d1、d2、d3、d4、d s、d6。

已知打点周期T,求得各点木块运动速度v i,其中第4块木块的速度v4=___________;取0点时刻为零时刻,作v-t图得到木块加速度为a,已知木块的质量M、钩码的总质量m及当地重力加速度g,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

(2)关于上述实验操作过程:长木板必须保持___________(填“倾斜”或“水平”)。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总长度为L=75cm,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体,气体温度27℃时管内气柱的长度为48cm ,此时管内外水银面相平。

若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拉出水银槽,此过程中管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

取大气压强P 0=75cmHg 。

求:
(1)玻璃管离开水银槽后管内气柱的压强;
(2)将玻璃管拉离水银槽后,再将玻璃管缓慢转动180°到管口竖直向上放置,之后缓慢加热气体,直到水银上端面刚好到达管口,转动过程中无气体漏出,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14.(16分)如图所示,光滑轨道槽ABCD 与粗糙轨道槽GH (点G 与点D 在同一高度但不相交,FH 与圆相切)通过光滑圆轨道EF 平滑连接,组成一套完整的轨道,整个装置位于竖直平面内。

现将一质量1m kg =的小球甲从AB 段距地面高02h m =处静止释放,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1kg 的小球乙发生完全弹性碰撞。

碰后小球乙滑上右边斜面轨道并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E 点。

已知CD 、GH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GH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圆轨道的半径R =0.4m ,E 点离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 (E 点为轨道的最高点),(2
10/g m s =,s 370.6o in =,cos370.8o =)求两球碰撞后:
(1)小球乙第一次通过E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球乙沿GH 段向上滑行后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若将小球乙拿走,只将小球甲从AB 段离地面h 处自由释放后,小球甲又能沿原路径返回,试求h 的取值范围。

15.(12分)如图所示,在区域Ⅰ中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区域Ⅱ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4.0T B =;两区域中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两区域足够大,分界线如甲图中虚线所示。

一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拴住静止在区域Ⅰ中的A 点,小球的比荷1C /kg q m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小球与分界线的距离x =0.4m 。

现剪断细线,小球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 1从分界线的C 点进入区域Ⅱ,在其中运动一段时间后,从D 点第二次经过分界线。

图中除A 点外,其余各点均未画出,g =10m/s 2,求:(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
(2)C 、D 两点间的距离d 及小球从C 点运动到D 点的时间t 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题分析】
A .由于小球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知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故A 错误;
B .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和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下落过程和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每个阶段的图线相互平行,故B 错误;
C .与地面相碰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前一次下落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k E mgh =
与地面相碰后上升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k
E mgh ''= 根据题意有
14
k
k E E '= 解得 14
h h '= 故C 错误;
D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与地面相碰后上升的时间
2h t g
''=与地面相碰后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是前一次下落时间的
t =解得
2t t '=
故D 正确;
故选D 。

2、B
【解题分析】
A .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故A 错误;
B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甲车在前4s 的时间内的运动位移为:
2015412 1.216m 29.6m 2
x v t at =+=⨯+⨯⨯= 故B 正确;
C .在4s t =时,两车的速度相同;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是运动物体在相应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所以在4s t =时通过的位移不同,故两车没有相遇,甲车没有追上乙车,故C 错误;
D .在10s 前,乙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一直沿正方向,故乙车没有回到起始位置,故D 错误;
故选B 。

3、B
【解题分析】
A .火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以及内部燃料喷出时的作用力,故A 错误;
B .火箭喷出的热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热气流的作用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B 正确;
C .火箭加速向上,故处于超重状态,故C 错误;
D .保温泡沫塑料从箭壳上自行脱落后,由于具有向上的速度,故做竖直上抛运动,故D 错误。

故选B 。

4、D
【解题分析】
设摆到最低点时,短线刚好不断,由机械能守恒得
()()()212P Q P Q m m g L h m m v +-=
+ 对Q 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1.8Q Q Q m v m g m g L -=
将L =15m 代入得
0.9m h =。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5、B
【解题分析】
A .将
B 点速度沿着平行杆和垂直杆方向分解,如图所示:
故 1v v cos θ
= 其中v 1=v p ,P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故v p 不变,由于θ变大,故v 变大,即B 端向右加速,故A 错误;
B .结合几何关系,经过时间t 后的θ角增加为:
222
t t θ
ωθω⨯+=+() 故θ角随时间均匀增大,故B 正确;
C .PB 的长度等于CB 的长度,由于B 点向右是加速运动,故PB 长度不是随时间均匀减小,故C 错误;
D .由于B 正确,故D 错误;
故选B 。

6、B
【解题分析】
A .场强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M 、N 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 错误;
B .P 、Q 两点即关于A 、
C 两正电荷对称,又关于B 、
D 两异种电荷对称,根据对称性可知四个点电荷在P 、Q 两点产生的电势相同,B 正确;
C .M 、N 、P 、Q 关于A 、C 两正电荷对称,所以对于A 、C 两正电荷而言,这四个点的电势是相等的,对B 、
D 两异种电荷而言,P 、Q 两点的电势高于M 、N 两点的电势,所以负电的粒子由Q 沿直线移动到M ,根据:
p E q ϕ=
可知负电荷电势能一直增大,C 错误;
D .这四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力大小改变,加速度改变,所以从O 点静止释放的粒子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D 错误。

故选B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BCE
【解题分析】
A .由y -t 图象可知,t =0.10 s 时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
C .由y -t 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 =0.2 s ,由y -x 图象可知λ=8 m ,故波速
v =T
λ=40 m/s , 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 到0.25 s 内传播的距离
Δx =v Δt =6 m ,
选项C 正确;
B .t =0.25s 时,波形图如图所示,
此时质点P 的位移沿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B 正确;
D .由
Δt =0.15 s =34
T , 质点P 在其中的12
T 内路程为20 cm ,在剩下的14T 内包含了质点P 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10 cm ,因此在Δt =0.15 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 ,选项D 错误;
E .由y -t 图象可知质点Q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 =0.10·sin 20.2πt (m )=0.10sin 10πt (m ),
选项E 正确. 8、BC 【解题分析】 A.总功率:
2
E E U E E P EI E U r r R
-==⨯=-+
, 可知P E -U 图象对应图线a ,由数学知识得知,图象a 的斜率大小:
9
33
E k r =
==; 当U =0时,
2
9E E P r
==,
联立解得 E =3V ,r =1Ω, 故A 错误; B.内阻消耗的功率:
2
()r E U P r
-=
, 由数学知识可知,r P U -图象的对应图线b ,故B 正确; C.根据功率关系可得: E R r P P P =+,

221R E r E
P P P U U r r
=-=-
+, 由数学知识可知,r P U -图象的对应图线c ,故C 正确;
D.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当外电路电阻为1Ω时,输出功率最大,最大输出功率为
2
22132W 2.25W 441
m E E P R r ⎛⎫
⎪⎝⎭====⨯, 故D 错误。

故选:BC 。

9、ACD
A.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作用,所以其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所以A正确;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并不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也有个别分子的动能减小,所以B错误;
C.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C
T
可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加,故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增大,所以C正确;D.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所以D正确;
E.外界对气体做功
W>
由于不知道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W Q
∆=+
无法确定气体的内能增加还是减小,故E错误。

故选ACD。

10、BDE
【解题分析】
A.空气相对湿度越大,人体水分越不容易蒸发,人们感觉越潮湿,不是绝对湿度。

故A错误。

B.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导致水不能透过,故B正确。

C.用热针尖接触金属表面的石蜡,熔解区域呈圆形,这是多晶体金属导热具有各向同性的表现,无法说明石蜡具有各向同性,故C错误。

D.液体和细管壁浸润与不浸润都会有高度差,所以都能发生毛细现象。

故D正确。

E.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为T =t+273。

摄氏温度升高1°C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1K,故E正确。

故选BDE。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V1A2图见解析其阻值随温度升高线性增加低不均匀
(1)[]1由于V T
T A
R R R R >,应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又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待测电阻的阻值相比较小,所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测量其电阻的电路原理如下图:
[]2[]3由电源电动势为3V 知,电压表应选V 1;电阻值约100Ω,所以通过电阻的电流最大不超过30mA ,因此电流表
应选A 2;
(2)[]4根据测得不同温度下电阻阻值,用一条平滑的直线将上述点连接起来,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这条直线上或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下图:
(3)[]5由图线可知,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线性增加;
(4)[]6 根据图像知R =100+kt ,随t 的增大,R 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流I 减小,所以越靠近右端表示的温度越低;
[]7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与R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由图像知R 与t 的关系是线性的,所以I 与t 的关系非线
性,I 的刻度均匀换成t 的刻度就是不均匀的。

12、
53
2d d T
- ()mg m M a Mg -+ 水平
【解题分析】
(1)[1]根据木块运动第4点的瞬时速度等于3、5两个计点的平均速度,即可得
3553
422x d d v T T -=
= [2]对木块与钩码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g
a m M
μ-=
+
解得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mg m M a
Mg
μ-+=
(2)[3]由于该实验需要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所以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60cmHg (2)450K 【解题分析】
(1)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 ,初状态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1=75cmHg ,V 1=48S
玻璃管拉离水银槽时,设管内水银柱长度为x ,则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2(75)P x =-cmHg 2(75)V x S =-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1122PV PV =
解得: x =15cm 故:
27560P x =-=cmHg
(2)拉离水银槽未旋转时,气体的压强和温度为
227273300T =+=K
旋转加热后压强:
3(75)P x =+cmHg=90 cmHg
设末状态气体温度为3T ,由查理定律可得:
3
223
P P T T = 解得:
3450T =K
14、(1)30N ;(2)1.62m ;(3)h ≤0.8m 或h ≥2.32m 【解题分析】
(1)小球甲从A 点到B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0012
m gh m v =
甲甲 两小球碰撞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00m v m v m v '=+甲甲乙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2'200111222
m v m v m v =+甲甲乙 小球乙从BC 轨道滑至E 点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11
322
m v m g R m v =⋅+乙乙乙 小球乙在E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2
1v N m g m R
+=乙乙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乙对轨道的压力N '=N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v s =','N =30N (2)D 、G 离地面的高度12cos370.48h R R m =-=
设小球乙上滑的最大高度为m h ,则小球乙在GH 段滑行的距离1
sin37
m h h
s -= 小球乙从水平轨道位置滑至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21
02
m m gh fs m v '--=-乙乙 其中cos37f
mg μ=,/s v '=,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1.62m m h =
(3)只有小球甲时,小球甲要沿原路径返回,若未能完成圆周运动,则20.8h R m ≤=
若能完成圆周运动,则小球甲返回时必须能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 。

设小球沿GH 上升的竖直高度为h ∆,上升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 W ,则:cos37
sin37
f h
W fs mg μ∆'==⋅
小球甲从释放位置滑至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1()0f mg h h h W --∆-= 设小球甲返回至G 点时的速度为G v ,根据动能定理:212
f G m
g
h W mv ∆-= 从G 点返回至E 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
2211(cos37)22
G E mv mg R R mv =++ 在E 点,2E
v mg m R
=
由以上各式得h =2.32m
故小球甲沿原路径返回的条件为0.8h m ≤或 2.32h m ≥ 15、 (1) 4.0m/s v =;(2)1.4m ,1.2s 【解题分析】
(1)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受重力、电场力和细线的拉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故可知小球带正电,电场力大小
F Eq mg ==电
剪断细线后,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的加速度
()()
22
2102m/s mg Eq a m
+=
=
小球沿直线运动的距离
20.42m L x ==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2v aL =
解得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
4.0m/s =v
(2)由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则小球在区域Ⅱ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2
v qvB m r
=
圆周运动的周期
2π2πr m
T v qB
=
=
所以C、D两点间的距离
1.4m
d==
小球从C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
23
1.2s 4
t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