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详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1、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 什么特征?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答题示例——鉴赏意象类
示例2、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
问: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 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 哪些性格特点。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 求、品性等)
练习1、刘秉中《南乡子》
问:纵观全词,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这首词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 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但并未 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 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人物形象答题注意点:
①读懂诗歌,明确形象类型; ②读懂题干,明确题型特点; ③分点作答,明确答题范式。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1、陈与义《寻诗两绝句》
问: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 以分析。(4分)
答:⑴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⑵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 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形象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试
表达技巧;
说 明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
景(写景诗或杂感诗中的景象) 象 物(咏物诗或杂感诗中的物象)
答:⑴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 散逸的高僧形象。(2分)
⑵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 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 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 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3分)
人物形象复习要求:
1.掌握常见题型和相关答题范式; 2. 积累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3. 多读多记多做多练。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 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诗歌形象 之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 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
的如 形何 象鉴
赏 诗 中 人 物
(一)简析题,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一句话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 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
答题示例——概括作用类
示例3、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描绘了一副(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 画面内容(抓住主要意象描述,不得直接用 原句)+意境特点的画面。(还可接着分析蕴 含的思想感情。)
或描绘了一副(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意境 特点的画面:描述画面内容(抓住主要意象 描述,不得直接用原句)
课后巩固——古诗形象答题规范讲义
3、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 了怎样的氛围?(3分)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 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2分) 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 出她的容貌之美;(1分) 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2分)
练习4、卢尚书《哭李远》
问:这首词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5分)
小结:鉴赏意象类答题模式
1、罗列所写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2、描述景物所在诗句,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 围特点;
答题示例——鉴赏意境类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诗的后四句写了怎样的景与情?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4、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⑴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 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 之情。
⑵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 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 我的诗人形象。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5、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问: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 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 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课后巩固——古诗形象答题规范讲义
3、贺铸《南歌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
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2)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
风光图。(2分)
鉴赏诗歌形象 之
景物形象
景物描写类型: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鉴赏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 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
意等)。
知识梳理
1、什么是意象
景象即景物形象,常指借景抒情诗中的的 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 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 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体会诗中这些意象给我们的感受 第四, 通过风格流派来判断
常见提问方式:
1、鉴赏意象类: 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意象)?这些景物(
意象)有什么特点?烘托了什么氛围? 2、鉴赏意境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 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3、概括作用类:
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答题示例——鉴赏意象类
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高雅,才高于 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3分) “一竿钓”“半局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 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雅生活情趣,(1分) “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运比况, 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亦包含 了淡泊功名、寄情山水的拔俗志趣。(1分)
练习5、温庭筠《更漏子》
课后巩固——古诗形象答题规范讲义
4、李益《度破讷沙(其二)》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
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 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 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 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 空寂、缠绵、婉转、朦胧;(清丽、隽秀) • 幽静、幽美、淳朴、宁谧(恬淡、静美) •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 •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肃杀
萧条 荒寒 荒芜 虚幻 飘渺 ,凄惨 凄凉冷寂(感伤、哀婉)
如何把握诗歌意境
第一,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第二,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体味意境 第三, 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2、钱继章《鹧鸪天·酬孝峙》 问: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 法?(4分)
答:⑴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 ⑵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3、张鎡《竹轩诗兴》 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⑴全诗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 形象。 ⑵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 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 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 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练一练——鉴赏意境类
敖陶孙《洗竹简诸公同赋》
问: “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
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远处平原上树林掩 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 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 竹。(2分)
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 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 赏。(2分)
常见意象记诵。
2、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 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 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意境宏阔)
答题示例——概括作用类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 易写的是初__春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暮__春__ 时的景物。
答题示例——概括作用类
示例2、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梅子、芭蕉、柳花。
作用1、景物体现季节特征
练习2、顾况《过山农家》
问: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 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刻画了一位爽直、纯朴、勤劳的山农形象: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 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 出劳动者的本色。
练习3、周邦彦《一落索》
问: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5分)
答: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柳色葱翠。(每2点1分)
答题示例——鉴赏意象类
示例3、陆游《秋夜纪怀》
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 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
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练一练
陈与义《岸帻》
问: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 要分析。(5分)
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 阴笼罩,翠壁乱云缭绕,细雨打湿青林,透出 阴冷寂寞的气氛。
(5分。景象概括3分,简析2分)
对画面描述题,答题模式一般为:
问: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象?请简 要分析。(3分)
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辗转无眠,以致眉 翠淡退、鬓发散乱,备感暗夜绵长、衾枕苦 寒的孤独寂寞的闺妇形象。
?
的如 形何 象鉴
赏 诗 中 人 物
(二)概括题 例、黄庭坚《寄黄几复》 问: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 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答:为官清廉、怀才不遇,好学不倦 (一点一分)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描绘出一幅幽静和谐清新自然的画面,
表达作者过隐居生活的悠然闲适之情。
答题步骤 : 意象→意境→诗情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意象和画面。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景)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答题示例——鉴赏意象类
示例2、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
问: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 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 哪些性格特点。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 求、品性等)
练习1、刘秉中《南乡子》
问:纵观全词,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这首词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 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但并未 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 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人物形象答题注意点:
①读懂诗歌,明确形象类型; ②读懂题干,明确题型特点; ③分点作答,明确答题范式。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1、陈与义《寻诗两绝句》
问: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 以分析。(4分)
答:⑴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⑵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 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形象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试
表达技巧;
说 明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
景(写景诗或杂感诗中的景象) 象 物(咏物诗或杂感诗中的物象)
答:⑴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 散逸的高僧形象。(2分)
⑵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 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 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 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3分)
人物形象复习要求:
1.掌握常见题型和相关答题范式; 2. 积累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3. 多读多记多做多练。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 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诗歌形象 之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 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
的如 形何 象鉴
赏 诗 中 人 物
(一)简析题,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一句话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 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
答题示例——概括作用类
示例3、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描绘了一副(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 画面内容(抓住主要意象描述,不得直接用 原句)+意境特点的画面。(还可接着分析蕴 含的思想感情。)
或描绘了一副(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意境 特点的画面:描述画面内容(抓住主要意象 描述,不得直接用原句)
课后巩固——古诗形象答题规范讲义
3、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 了怎样的氛围?(3分)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 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2分) 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 出她的容貌之美;(1分) 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2分)
练习4、卢尚书《哭李远》
问:这首词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5分)
小结:鉴赏意象类答题模式
1、罗列所写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2、描述景物所在诗句,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 围特点;
答题示例——鉴赏意境类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诗的后四句写了怎样的景与情?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4、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⑴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 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 之情。
⑵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 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 我的诗人形象。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5、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问: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 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 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课后巩固——古诗形象答题规范讲义
3、贺铸《南歌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
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2)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
风光图。(2分)
鉴赏诗歌形象 之
景物形象
景物描写类型: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鉴赏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 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
意等)。
知识梳理
1、什么是意象
景象即景物形象,常指借景抒情诗中的的 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 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 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体会诗中这些意象给我们的感受 第四, 通过风格流派来判断
常见提问方式:
1、鉴赏意象类: 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意象)?这些景物(
意象)有什么特点?烘托了什么氛围? 2、鉴赏意境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 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3、概括作用类:
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答题示例——鉴赏意象类
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高雅,才高于 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3分) “一竿钓”“半局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 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雅生活情趣,(1分) “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运比况, 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亦包含 了淡泊功名、寄情山水的拔俗志趣。(1分)
练习5、温庭筠《更漏子》
课后巩固——古诗形象答题规范讲义
4、李益《度破讷沙(其二)》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
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 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 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 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 空寂、缠绵、婉转、朦胧;(清丽、隽秀) • 幽静、幽美、淳朴、宁谧(恬淡、静美) •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 •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肃杀
萧条 荒寒 荒芜 虚幻 飘渺 ,凄惨 凄凉冷寂(感伤、哀婉)
如何把握诗歌意境
第一,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第二,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体味意境 第三, 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2、钱继章《鹧鸪天·酬孝峙》 问: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 法?(4分)
答:⑴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 ⑵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人物形象练习讲解: 3、张鎡《竹轩诗兴》 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⑴全诗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 形象。 ⑵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 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 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 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练一练——鉴赏意境类
敖陶孙《洗竹简诸公同赋》
问: “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
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远处平原上树林掩 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 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 竹。(2分)
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 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 赏。(2分)
常见意象记诵。
2、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 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 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意境宏阔)
答题示例——概括作用类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 易写的是初__春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暮__春__ 时的景物。
答题示例——概括作用类
示例2、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梅子、芭蕉、柳花。
作用1、景物体现季节特征
练习2、顾况《过山农家》
问: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 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刻画了一位爽直、纯朴、勤劳的山农形象: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 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 出劳动者的本色。
练习3、周邦彦《一落索》
问: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5分)
答: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柳色葱翠。(每2点1分)
答题示例——鉴赏意象类
示例3、陆游《秋夜纪怀》
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 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
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练一练
陈与义《岸帻》
问: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 要分析。(5分)
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 阴笼罩,翠壁乱云缭绕,细雨打湿青林,透出 阴冷寂寞的气氛。
(5分。景象概括3分,简析2分)
对画面描述题,答题模式一般为:
问: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象?请简 要分析。(3分)
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辗转无眠,以致眉 翠淡退、鬓发散乱,备感暗夜绵长、衾枕苦 寒的孤独寂寞的闺妇形象。
?
的如 形何 象鉴
赏 诗 中 人 物
(二)概括题 例、黄庭坚《寄黄几复》 问: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 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答:为官清廉、怀才不遇,好学不倦 (一点一分)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描绘出一幅幽静和谐清新自然的画面,
表达作者过隐居生活的悠然闲适之情。
答题步骤 : 意象→意境→诗情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意象和画面。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景)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