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无锡市长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无锡市长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创作的引导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之一,同时还要确立关于文学的常识意识,而这些都会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造成影响。
因此,批评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精品化、经典化也要在批评过程中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评,其成果和意见以文章的形式刊布在期刊和专业媒体上。
到了网络文学,专业批评往往存在众多问题。
从外部来看,批评意见很难对大众读者起效。
首先,传播载体限制了批评意见的传播空间。
在一部网络小说的主页上除了读者跟帖评论和指标式信息,看不到专业评论意见;而发表在纸质报刊上的评论又与作品有着“物理隔绝”。
其次,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
批评家只面向专业群体,文学批评变成了专门的知识生产和交流活动;大部分网络文学批评运用学术理论和观点,只满足同行间的交流,很难被大众读懂。
从批评的内部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
放眼当下的网络文学现场,就像一座尚未完工的大厦,还没有各安其位的秩序——因为没有与现场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论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资源极为驳杂,致使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成了理论家“杂货铺”里的橱窗,批评家“自说自话”的现象很普遍,难以形成同频共振的对话。
在文学与批评的大范畴下,这些问题又与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首先,批评没有随着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打法”。
传统文学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和批评是单向度的;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的动态方式上线,作品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为“粉丝共创”预留了空间和机会。
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和传播链条拉长了批评的长度,不仅批评的时间发生了明显前移,也表现出了创作的“长尾效应”——批评可以一直延伸到衍生品开发中。
这样一来,创作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活动现象就超越了文本本身,成为批评家需要直面的问题。
对象的变化导致网络文学的研究和批评难度远远大于传统文学。
其次,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之间街接不畅。
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除文学理论外,大部分是从文化、经济等领城的理论成果中“借”来的,很容易忽视网络文文学的“文学”身份。
当下的网络文学重理论、轻批评,一些批评文章热衷于分析故事情节的自身逻辑,却忽视了对作品的价值导向、审美倾向、创作技法等方面的优劣判定。
网络文学在写作技法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有的是创作者为吸引眼球,有的则是作者自身素养和创作能力不足所导致。
但这也与网络文学批评审美标准失之于宽,立场和态度飘忽暧昧,以及没有提出主导性、建设性的意见有关。
从读者数量、作品数量和对大众层面的影响力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文络文学批评不仅要像传统文学批评那样承担“质检员”和“鉴定师”的职责,检验作品的艺术水平及主题价值,更要对作品中的价值观、故事设定、描写尺度、创作技法给出判断。
在文学环境和背景发生大变化的前提下,应当重新审视已有的文学批评传统,通过建立新的批评理论坐标和评价体系,探索新的批评方法,促进文络时代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桫椤的《作为“问题”的网络文学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和背景的变化造成了传统文学批评的难以适应,故应对已有的文学批评传统重新加以审视。
B.网络文学批评运用了学术理论和观点,创作对象仅限于专业人士,使得接受群体受限制。
C.网络时代文学都以动态方式呈现,使得网络文学的批评难度远大于以静态方式呈现的传统文学。
D.从读者、作品等的数量和大众影响力来看,网络文学已成为主流文学,而传统文学已无人问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网络文学批评,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清晰。
B.文章第二段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了处在网络文学时代的专业批评所面临的问题。
C.文章用“‘杂货铺’里的橱窗”的设喻,阐明了网络文学的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的观点。
D.文章第四、五段论述网络文学批评出现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原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发展快而繁杂,批评家们手足无措“自说自话”,暴露了网络文学批评的问题。
B.处理好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问题,就能建设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C.网络文学水平不高,与作者的素养能力不足和网络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太宽都有关系。
D.网络文学给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挑战,文学批评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前者的精品化、经典化。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24.2亿斤、20.6亿斤,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增加800万亩,丰收在望。
”农业农村部相关官员介绍说,2020年还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会有个好收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十三五”期间,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粮食连年丰收,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470公斤,持续高亍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了不起
的伟大成就。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称赞道。
浓浓的科技范儿改变着农业,也增添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均较2015年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地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十三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强粮食储备应急管理,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
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9月30日)材料二: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近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这一波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每百斤122.4元,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
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理多买点儿粮食,一些贸易商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适当多囤点儿粮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要避免跟风,既要防止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浪费,也要防止出现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的损失。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
(摘编自乔金亮《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经济日报》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
“农者,天下之大本”。
农业不仅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了由长期供给不足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依然存在。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连片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降水量悬殊,各地的干旱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总体而言,中国农业干旱的地域分布特点是:淮河以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春夏连旱居多;两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出现伏旱,而春旱较少;四川西北地区多春、夏旱,四川东部地区多伏、秋旱;西南地区冬、春旱较多;西北地区一般是常年干旱。
随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每年的粮食生产总受灾面积稳步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2005年,我国每年的粮食生产总受灾面积在6000万亩- 8000万亩之间。
2006年之后,稳定在2000万亩- 4000万亩之间。
(摘编自鲍国良、姚蔚《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联合国有关官员的高度赞誉。
B. 近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引发广泛关注,其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洪涝灾害的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的传导。
C. 我国的粮食生产虽然完成了从长期供给不足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我们还并不能高枕无忧,而应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风险。
D.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降水量不一,旱灾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淮河以北地区和两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特点就不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部分消费者和一些贸易商怀着各自目的囤积粮食,这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做既会因保管不善而造成浪费,也会因价格下跌给自己带来损失。
B.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平衡健康地发展,和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的增长密不可分。
C. 干旱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充分认识其季节性、区域性、连片性的特点,有助于我国决策部门因时因地制定相关适宜政策。
D. 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人们并不会无能为力,如我国面对干旱,就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粮食生产总受灾面积逐年下降。
6. 请综合材料,概括说明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
爹的丧事
周福书记对着话筒大声喊,架在大树上的四个大喇叭把他嘶哑的声音传遍全村:“老少爷们儿,疫情严重,大家不要惊慌,科学预防很重要,要做到不串门拜年,不聚会;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周福的手机响起,他摁了电话,把要宣传的事项讲完。
周福把电话拔过去,弟弟周禄慌张地说:“哥,你赶紧回家,爹病重了!”
周福给村主任刘军山交代完事情,急急忙忙地赶回家。
爹睡在火炕上。
周福半跪在爹身旁,握住爹鸡爪样的手。
爹的脸白着,有点儿肿。
周福眼睛发红:“爹,您要好好活着,抱重孙于。
”
爹咧嘴笑,声音低沉地说:“你放心,我这老病不咋的,立了春病就缓了。
”
周福的手机响起。
刘军山语气很急地说:“书记,你快来第九检测点,几个外地来的人,不听劝阻,硬要进村。
”
爹抬起手摆摆:“你去忙吧,挑好村上的担子,你照顾好自己。
”
周福掖好爹的被子,掉头出门。
三叔跟出来,叫住周福:“大侄子,大哥这病危险呢,你可要早想办法。
”
周福说:“叔,我明白哩,明早带爹去城里医院。
”说着,骑上电动车去了村东头。
一个留平头戴墨镜叼烟卷的胖子高声跟刘军山和两个值班员吵嚷,周福认出是王老二的小儿子王小柱。
这小子在外地搞工程,听说挣了很多钱。
胖子吐一口烟:“我一切正常,回家看我爹,还不行了?”
周福说:“大侄子,非常时刻,不行。
村里在西沟口设了隔离室,准备好了米、油、肉。
你们在那儿隔离观察十四天,才能进村。
”
胖子狠狠地踹一脚挡路的杆子,跳上越野车,隔窗骂道:“老犟牛!”
周福跺脚:“这年轻人,咋这样子呀?”
刘军山“呸”一口:“平时对王老二不管不问,过年来显摆了。
”
俩人赶往西沟口。
那儿是个养鸡场,年前鸡出栏了,十几间房屋空闲,做了隔离室,从外地来的三家十一口人分开住在里面。
周福和刘军山走进暖烘烘的屋中,男人、女人、小孩和老人像见了亲人般亲热,周福问了他们的吃住,扯了会儿家常,询问还有什么困难。
刘军山拿体温枪测了体温,做了登记,给镇上上报了表册。
天黑下来,周福给村上另外八个检测点送热水。
夜很黑很冷,路上有雪,周福不小心摔了一跤。
电动车车头支离破碎,周福蹭破了裤子,蹭烂了腿,鲜血直流。
回到村部,已是十点多。
周福给周禄打电话,周禄说:“爹刚睡着,你也早点儿休息,明天早起早出发。
”
周福用酒精给伤口消毒,拿纱布缠绕包扎。
值班员说:“书记您去卫生所看看,不要伤了骨头。
”
周福笑说:“哪有那么娇贵?老皮老骨耐实着呢!”周福裹上棉被躺在行军床上,感觉身上哪儿都疼,翻来覆去睡不着。
迷迷糊糊刚睡着,手机急促地响起,周福一下子坐起来。
周禄哭着说:“哥,你快回家!”
周福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跑,腿上钻心的痛,周福跑进屋,爹的身子冰凉,他对周禄吼道:“你干甚吃的,为啥早不叫我?”
周禄哭泣:“你那么忙,顾过爹吗?”
爹是村里的老支书,苦了一辈子。
想起爹艰辛的一生,周福放声呜呜地哭。
三叔拍拍周福的肩膀:“大侄子,安排后事,让大哥风风光光地走!”
周福沉吟片刻:“叔,爹的丧事从简吧,现在提倡厚养薄葬,我要带头做表率。
”
“不行,咱们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骂咱们不孝!”周禄以了脸吵嚷。
“村里人知晓咱们孝顺爹,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咱们问心无愧!”周福大声说
三叔捋着山羊胡:“你们是孝顺,可村里人会来吊唁老支书,亲戚朋友会来祭奠大哥,这丧事还得办。
”
周福说:“非常时期,坚决不能聚集,我来说明情况。
”
周福一边流泪,一边发信息:“老少爷们儿,至亲好友,家父因病于今日凌晨辞世。
家父操劳一生,勤俭一生,养育之恩终生难忘。
非常时期,丧事从简,大家不要登门吊唁。
礼数不周,叩首致歉!”
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殡仪馆的车来了,周福抱着爹上车。
车驶上村道,周福看到每隔十多米,路旁站一户人家,燃一堆火。
村民低头掩面流泪,他们给老支书送行。
周福的泪汹涌地流下:“爹您一路走好,儿会像您一样,挑好这担子!”
下午六点,周福回到村子。
他对着话筒,嗓子哑着大声喊:“老少爷们儿,大家到检测点领取消毒液。
明天在全村开展集中消毒杀菌……”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通过周福对着广播喊活,既让读者感受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又点明了故事所发生的社会背景。
B. 周福的父亲去世后,村民自发掩面流泪燃起火堆为他送行,体现了村民对一生艰辛的老支书的敬重和缅怀。
C. 同为儿子,王小柱平时忙于在外挣钱对父亲不管不问,周福虽然在父亲的身边却因为工作忙而顾不上父亲的病。
D. 父亲嘱托周福:“挑好村上担子,照顾好白己”,既体现父亲对他搞不好群众工作的担忧,又表现了对他的爱护。
8.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所写内容发生在两天内,时间很集中;所写事件围绕主人公周福来选材,典型有力,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品质。
B. 小说叙述周福父亲病重而逝的事件,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从中体现周福的形象特点。
C. 小说的语言富有特点,如“老少爷们儿”“老皮老骨耐实着”生动、形象,极富画面感,并且呈现出时代性。
D. 小说结构严谨.开头与结尾都写了周福用嘶哑的声音对着话筒大声喊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9.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周福的形象
10. “尺水兴波”是小说中常用的技法,“兴波”指在小说中制造波澜、产生曲折,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
请从情节设置方面,探究小说是如何“兴波”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缞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B. 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C. 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当
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D. 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我国古代官名。
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B.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C. 削籍,意味着除名,因为做官的都是有官名册的,削籍就是将你从官名册中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 丁艰,亦称“丁忧”“丁内艰”“丁外艰”,是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所以没有任命他为宰相。
B. 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 黄道周先后两次就判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上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罪。
D. 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2)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①,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③?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②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
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贺。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③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虽为婉约之作,风格与豪放之作明显不同,但是其内在的情感也有相通之处。
B.上片写词人看到美人头上春幡,方知“春已归来”,其“袅袅”一词,颇为传神。
C.下片开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整个下片。
D.本词用比兴手法,所运用的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富有象征意味。
16.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___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春联以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请根据横批,利用所给材料组成三幅春联,要求符合对联体式,且用完材料。
横批:辞旧迎新新年大吉四季常安
材料:山川春来桃李冬去人增寿齐秀丽几个喜共芬芳
一层楼福满楼新年更上天增岁月春满乾坤旧岁又添
(1)辞旧迎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新年大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四季常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