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原理与过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固体的燃烧特点 固体燃烧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过程,
使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 不断地发生燃烧。
第9页/共36页
(八)燃烧方式
1、气体的燃烧方式 (1)扩散燃烧—煤气炉燃烧。 (2)预混燃烧—爆燃,达到爆炸极限的气体混合物被点燃。 2、液体的燃烧方式
通常液体的表面上方都有一定的液体蒸气,在火源的作用下,蒸气在燃烧。
第29页/共36页
热传播有如下三种途径: (一)热传导
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质,从温度较高部位传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 (二)热对流
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三)热辐射
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第30页/共36页
火灾严重性的影响因素
• 1、可燃材料的影响
• (性质、数量、分布)
第26页/共36页
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
建筑空调系统未按规定设防火阀、采用可燃材料风管、采
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都容易造成火灾蔓延。通风管道蔓延火灾,
一是通风管道本身起火并向连通的空间(房间、吊顶、内部、
机房等)蔓延;二是它可以吸进火灾房间的烟气,而在远离火
场的其他空间再喷冒出来。
第27页/共36页
• 2、建筑布局对火灾的影响
• 房间开口的大小和形状 • 房间的大小和形状 • 房间的热性能
第31页/共36页
第32页/共36页
第33页/共36页
第34页/共36页
第35页/共36页
感谢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1页/共36页
(二)燃烧的类型
掌握燃烧类型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对于了解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和 预防、扑救火灾是非常重要的
1、闪燃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
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第2页/共36页
2、着火 可燃物在氧气中受火源的作用表面发生
持续燃烧的现象。
3、自燃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明火焰等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
• ④ 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可燃构件与装
饰物在火灾时直接成为火灾荷载,由于它们的燃烧因而导致
火灾扩大。
第25页/共36页
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 在现代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垃圾等竖井, 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 发生火灾,就可以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楼层。
产生的燃烧现象。
4、阴燃 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5、爆燃 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
第3页/共36页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用一个燃烧三角形来表示
可燃物
温度(点火源)
氧化剂
只有具备了可燃物、温度、氧化剂这三个必要条件,燃烧才能够发生,才能构成一个燃烧三角形。 (重点讲日常如何防火)
第4页/共36页
(四)燃烧的充分条件
可燃构件与装饰物在火灾时直接成为火灾荷载由于它们的燃烧因而导致火灾扩精选ppt28火灾通过竖井蔓延火灾通过竖井蔓延在现代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垃圾等竖井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楼层
(一)燃烧的概念
燃烧,俗称“着火”。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 烟现象。
等。 5、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 6、光辐射:如太阳光第8、页/共玻36页璃聚光等。
(七)燃烧特点
1、气体的燃烧特点 气体的分子比较简单,无需经过分解蒸发过
程,直接燃烧,燃烧速度快。 2、液体的燃烧特点 可燃液体燃烧是液体蒸气进行燃烧,其燃烧
与否、燃烧速率等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 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
•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
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
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
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
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
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
地面坚固,不会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
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
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该阶段的火灾持续时间受点火源、可
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火灾发展
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
•
(1)初始可燃物全部烧完而未能延及其他可燃物,致使
火灾自行熄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初始可燃物不多且距离
其他可燃物较远的条件下。
第18页/共36页
(五)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 灾燃烧猛烈阶段、火灾熄灭阶段。
第19页/共36页
1.初期增长阶段
•
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
火燃烧。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
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
2、窒息灭火(CO2、N2、水蒸气) 降低燃烧区域内的氧浓度到一定的数量下。
3、隔离灭火(关阀门、泡沫灭火器) 把可燃物和引火源分隔开来,燃烧就会自动
中止。
第7页/共36页
(六)火源
从引起火灾的角度来说,火源有多种,常见的 有:
1、明火焰:700℃—2000℃。 2、炽热体:如短路熔珠、电焊熔珠等。 3、火 星:摩擦撞击火星、燃烧飞出的火星等。 4、电火花:静电火花、强弱电火花、雷电火花
要使燃烧能够持续发生,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着火能量。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5页/共36页
防火的基本措施
• 1、控制可燃物 • 2、隔绝空气 • 3、消除着火源 • 4、阻止火石蔓延
第6页/共36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灭火的基本原理
1、冷却灭火(水) 把燃烧的物质用水冷却到其燃点以下。
1、A类火灾场所必须配置可以灭A类火灾的灭火器。 2、B类火灾场所必须配置可以灭B类火灾的灭火器。 3、C类火灾场所必须配置可以灭C类火灾的灭火器。
第17页/共36页
(三)火灾的划分
1、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 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 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
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
由 通 风 控 制 着 , 室 内 火 灾第保22持页/着共3稳6页定 的 燃 烧 状 态 。 火 灾 全 面
减弱熄灭阶段
• 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 断减少,以及可燃物数量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 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则认为火灾 进入熄灭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间内的全 部可燃物烧光,室内外温度趋于一致,宣告火灾结束。
第23页/共36页
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途径
• 1、水平方向蔓延 • 2、通过竖井蔓延 • 3、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 4、窗口向上蔓延
第24页/共36页
(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 ① 未设防火分区。对于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 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内未设水平防火分区,没有 防火墙及相应的防火门等形成控制火灾的区域空间。
•
(2)火灾增大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通风不足使燃烧强
度受到限制,于是火灾以较小的规模持续燃烧。若通风条件
相当差,则在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灾也会自行熄灭。
第20页/共36页
第21页/共36页
2.充分发展阶段
• 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起火房 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 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 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 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轰燃是室内火灾 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 于安全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 很难幸存。
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
在现代建筑中,从起火房间窗口喷出的烟气和火焰,往往会沿窗间墙经窗口向上逐层蔓延。若建筑
物采用带形窗,火灾房间喷出的火焰被吸附在建筑物表面,有时甚至会卷入上层窗户内部。
第28页/共36页
三、热的传播
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 灾发展的决定因素。
• ② 洞口分隔不完善。对于耐火建筑来说,火灾横向蔓延的另 一途径是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如,户门为可燃的木质 门,火灾时被烧穿;普通防火卷帘无水幕保护,导致卷帘失 去隔火作用;管道穿孔处未用不燃材料密封等。
• ③ 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装设吊顶的建筑,房间与房间、 房间与走廊之间的分隔墙只做到吊顶底皮,吊顶上部仍为连 通空间,一旦起火极易在吊顶内部蔓延,且难以及时发现, 导致灾情扩大;就是没有设吊顶,隔墙如不砌到结构底部, 留有孔洞或连通空间,也会成为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的途径。
第10页/共36页
3、固体的燃烧方式 (1)蒸发燃烧—硫、磷、沥青的燃烧。 (2)分解燃烧—木材、纸张、棉、麻等的燃烧。 (3)表面燃烧—木炭、焦炭的燃烧。 (4)阴燃—成捆堆放的棉、麻、煤等。
第11页/共36页
(九)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生成的气体一般是 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第12页/共36页
二、火灾
第13页/共36页
(一)火灾的概念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第14页/共36页
(二)火灾的分类
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纸等。 2、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溶化固体火灾,如汽油、沥青等。 3、C类火灾:气体火灾,煤气、天然气等。 4、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等。
• ① 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建筑的楼梯间,若未按防火、防烟 要求进行分隔处理,则在火灾时犹如烟囱一般,烟火很快会 由此向上蔓延。
• ② 火灾通过电梯井蔓延。电梯间未设防烟前室及防火门分隔, 则其井道形成一座座竖向 “烟囱”,发生火灾时则会抽拔烟 火,导致火灾沿电梯井迅速向上蔓延。
• ③ 火灾通过其他竖井蔓延。建筑中的通风竖井、管道井、电 缆井、垃圾井也是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此外,垃圾道 是容易着火的部位,也是火灾中火势蔓延的主要通道。
第15页/共36页
(三)常见灭火器的种类
1、ABC干粉灭火器:可灭A、B、C三种类型 的火灾;
2、BC干粉灭火器:可灭B、C类型的火灾; 3、泡沫灭火器:可灭A、B类火灾; 4、CO2灭火器:适用于B、C类和电气火灾; 5、清水灭火器:用于A类火灾。 6、1211灭火器:正被逐暂淘汰,一般场所已
第16页/共36页
使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 不断地发生燃烧。
第9页/共36页
(八)燃烧方式
1、气体的燃烧方式 (1)扩散燃烧—煤气炉燃烧。 (2)预混燃烧—爆燃,达到爆炸极限的气体混合物被点燃。 2、液体的燃烧方式
通常液体的表面上方都有一定的液体蒸气,在火源的作用下,蒸气在燃烧。
第29页/共36页
热传播有如下三种途径: (一)热传导
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质,从温度较高部位传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 (二)热对流
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三)热辐射
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第30页/共36页
火灾严重性的影响因素
• 1、可燃材料的影响
• (性质、数量、分布)
第26页/共36页
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
建筑空调系统未按规定设防火阀、采用可燃材料风管、采
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都容易造成火灾蔓延。通风管道蔓延火灾,
一是通风管道本身起火并向连通的空间(房间、吊顶、内部、
机房等)蔓延;二是它可以吸进火灾房间的烟气,而在远离火
场的其他空间再喷冒出来。
第27页/共36页
• 2、建筑布局对火灾的影响
• 房间开口的大小和形状 • 房间的大小和形状 • 房间的热性能
第31页/共36页
第32页/共36页
第33页/共36页
第34页/共36页
第35页/共36页
感谢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1页/共36页
(二)燃烧的类型
掌握燃烧类型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对于了解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和 预防、扑救火灾是非常重要的
1、闪燃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
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第2页/共36页
2、着火 可燃物在氧气中受火源的作用表面发生
持续燃烧的现象。
3、自燃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明火焰等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
• ④ 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可燃构件与装
饰物在火灾时直接成为火灾荷载,由于它们的燃烧因而导致
火灾扩大。
第25页/共36页
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 在现代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垃圾等竖井, 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 发生火灾,就可以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楼层。
产生的燃烧现象。
4、阴燃 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5、爆燃 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
第3页/共36页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用一个燃烧三角形来表示
可燃物
温度(点火源)
氧化剂
只有具备了可燃物、温度、氧化剂这三个必要条件,燃烧才能够发生,才能构成一个燃烧三角形。 (重点讲日常如何防火)
第4页/共36页
(四)燃烧的充分条件
可燃构件与装饰物在火灾时直接成为火灾荷载由于它们的燃烧因而导致火灾扩精选ppt28火灾通过竖井蔓延火灾通过竖井蔓延在现代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垃圾等竖井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楼层
(一)燃烧的概念
燃烧,俗称“着火”。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 烟现象。
等。 5、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 6、光辐射:如太阳光第8、页/共玻36页璃聚光等。
(七)燃烧特点
1、气体的燃烧特点 气体的分子比较简单,无需经过分解蒸发过
程,直接燃烧,燃烧速度快。 2、液体的燃烧特点 可燃液体燃烧是液体蒸气进行燃烧,其燃烧
与否、燃烧速率等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 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
•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
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
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
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
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
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
地面坚固,不会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
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
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该阶段的火灾持续时间受点火源、可
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火灾发展
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
•
(1)初始可燃物全部烧完而未能延及其他可燃物,致使
火灾自行熄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初始可燃物不多且距离
其他可燃物较远的条件下。
第18页/共36页
(五)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 灾燃烧猛烈阶段、火灾熄灭阶段。
第19页/共36页
1.初期增长阶段
•
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
火燃烧。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
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
2、窒息灭火(CO2、N2、水蒸气) 降低燃烧区域内的氧浓度到一定的数量下。
3、隔离灭火(关阀门、泡沫灭火器) 把可燃物和引火源分隔开来,燃烧就会自动
中止。
第7页/共36页
(六)火源
从引起火灾的角度来说,火源有多种,常见的 有:
1、明火焰:700℃—2000℃。 2、炽热体:如短路熔珠、电焊熔珠等。 3、火 星:摩擦撞击火星、燃烧飞出的火星等。 4、电火花:静电火花、强弱电火花、雷电火花
要使燃烧能够持续发生,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着火能量。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5页/共36页
防火的基本措施
• 1、控制可燃物 • 2、隔绝空气 • 3、消除着火源 • 4、阻止火石蔓延
第6页/共36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灭火的基本原理
1、冷却灭火(水) 把燃烧的物质用水冷却到其燃点以下。
1、A类火灾场所必须配置可以灭A类火灾的灭火器。 2、B类火灾场所必须配置可以灭B类火灾的灭火器。 3、C类火灾场所必须配置可以灭C类火灾的灭火器。
第17页/共36页
(三)火灾的划分
1、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 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 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
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
由 通 风 控 制 着 , 室 内 火 灾第保22持页/着共3稳6页定 的 燃 烧 状 态 。 火 灾 全 面
减弱熄灭阶段
• 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 断减少,以及可燃物数量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 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则认为火灾 进入熄灭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间内的全 部可燃物烧光,室内外温度趋于一致,宣告火灾结束。
第23页/共36页
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途径
• 1、水平方向蔓延 • 2、通过竖井蔓延 • 3、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 4、窗口向上蔓延
第24页/共36页
(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 ① 未设防火分区。对于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 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内未设水平防火分区,没有 防火墙及相应的防火门等形成控制火灾的区域空间。
•
(2)火灾增大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通风不足使燃烧强
度受到限制,于是火灾以较小的规模持续燃烧。若通风条件
相当差,则在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灾也会自行熄灭。
第20页/共36页
第21页/共36页
2.充分发展阶段
• 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起火房 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 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 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 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轰燃是室内火灾 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 于安全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 很难幸存。
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
在现代建筑中,从起火房间窗口喷出的烟气和火焰,往往会沿窗间墙经窗口向上逐层蔓延。若建筑
物采用带形窗,火灾房间喷出的火焰被吸附在建筑物表面,有时甚至会卷入上层窗户内部。
第28页/共36页
三、热的传播
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 灾发展的决定因素。
• ② 洞口分隔不完善。对于耐火建筑来说,火灾横向蔓延的另 一途径是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如,户门为可燃的木质 门,火灾时被烧穿;普通防火卷帘无水幕保护,导致卷帘失 去隔火作用;管道穿孔处未用不燃材料密封等。
• ③ 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装设吊顶的建筑,房间与房间、 房间与走廊之间的分隔墙只做到吊顶底皮,吊顶上部仍为连 通空间,一旦起火极易在吊顶内部蔓延,且难以及时发现, 导致灾情扩大;就是没有设吊顶,隔墙如不砌到结构底部, 留有孔洞或连通空间,也会成为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的途径。
第10页/共36页
3、固体的燃烧方式 (1)蒸发燃烧—硫、磷、沥青的燃烧。 (2)分解燃烧—木材、纸张、棉、麻等的燃烧。 (3)表面燃烧—木炭、焦炭的燃烧。 (4)阴燃—成捆堆放的棉、麻、煤等。
第11页/共36页
(九)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生成的气体一般是 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第12页/共36页
二、火灾
第13页/共36页
(一)火灾的概念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第14页/共36页
(二)火灾的分类
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纸等。 2、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溶化固体火灾,如汽油、沥青等。 3、C类火灾:气体火灾,煤气、天然气等。 4、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等。
• ① 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建筑的楼梯间,若未按防火、防烟 要求进行分隔处理,则在火灾时犹如烟囱一般,烟火很快会 由此向上蔓延。
• ② 火灾通过电梯井蔓延。电梯间未设防烟前室及防火门分隔, 则其井道形成一座座竖向 “烟囱”,发生火灾时则会抽拔烟 火,导致火灾沿电梯井迅速向上蔓延。
• ③ 火灾通过其他竖井蔓延。建筑中的通风竖井、管道井、电 缆井、垃圾井也是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此外,垃圾道 是容易着火的部位,也是火灾中火势蔓延的主要通道。
第15页/共36页
(三)常见灭火器的种类
1、ABC干粉灭火器:可灭A、B、C三种类型 的火灾;
2、BC干粉灭火器:可灭B、C类型的火灾; 3、泡沫灭火器:可灭A、B类火灾; 4、CO2灭火器:适用于B、C类和电气火灾; 5、清水灭火器:用于A类火灾。 6、1211灭火器:正被逐暂淘汰,一般场所已
第16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