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并发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
血液透析时的并发症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技术性故障引起,完全可以避免;另一类属透析
疗法本身所带来的并发症。

1.技术性故障或意外
(1)透析膜破裂:常因静脉端突然阻塞、负压过大或透析器多次复用所致,此时可见
透析液被血染。

防治:合理复用透析器,透析膜破裂需更换透析器。

(2)凝血:肝素剂量不足、低血压时间长、血流量不足、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等均可诱发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凝血。

表现为血流缓慢、静脉压升高或降低,随后除气室内泡沫增多
或管道内出现凝血块。

防治:①测定血凝时间;②合理应用肝素;③提高血流量;④防止低血压;⑤严重凝血
时应立即停止透析,禁止将血液驱回体内。

(3)透析液高温:常因血液透析机加热器失控所致。

曾有透析液温度达55℃,患者
发生溶血和高钾血症而死亡的报告。

防治:①透析前应认真检修血液透析机温度监护器。

②如果发生此意外,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内血液不能输入体内,应立即输新鲜血使红细胞维持在一定水平,用无钾透析液继续透
析,密切注意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改变。

(4)透析液配制错误:使用低渗性透析液可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清钠<120mmol /L,临床表现为水中毒,如头痛、恶心、肌肉痉挛、丧失定向力、意识错乱、抽搐、溶血,伴有背痛与腹痛。

高渗透析液可引起高钠血症、细胞脱水,表现为口渴、头痛、定向力丧失、
木僵和昏迷。

防治:①低钠血症发生后应立即改正常透析液透析。

②高钠血症发生后,应输入低渗液
体,用正常透析液透析。

(5)硬水综合征:常因反渗机故障所致。

透析液内钙、镁含量增加,出现高钙与高镁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皮肤烧灼感、发痒、发红,兴奋和昏迷。

防治:应用合格的反渗水进行透析。

(6)空气栓塞:常见原因:①血泵前管道有破损;②透析液内有气体扩散到血液内;
③肝素泵漏气;④空气捕捉器倾倒;⑤驱血时将气体驱入;⑥接管或溶解瘘内血栓时空气进入体内。

临床表现以空气多少、栓塞部位而不同,可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烦躁、发绀、
神志不清,甚至死亡。

防治:①强调预防;②一旦发生要立即夹住管道,左侧卧位,取头低脚高位至少20min,使气体停留在右心房,并逐渐扩散至肺部。

吸纯氧(面罩给氧),右心房穿刺抽气。

气体未抽出前禁止心脏按摩,注射脱水剂及地塞米松,用高压氧舱治疗等。

(7)发热:透析开始后即出现寒战、高热者,为管道污染或预充血入体内后引起的输血反应。

透析lh后出现的发热多为致热原反应。

防治:①严格无菌操作;②透析前应仔细检查透析用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及消毒有效期;
③作血培养;④轻者静滴地塞米松5mg,或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50-100mg,重者应停
止透析;⑤给予广谱抗生素。

(8)病毒性肝炎: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之一,并可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甚至可造成对医务人员的威胁,引起肝炎的流行。

防治:①定期检查患者及工作人员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和抗HCV抗体及HCVRNA检测。

②工作人员注意个人防护,戴手套和口罩,在透析室内严禁进餐。

操作中勿刺破皮肤,如有暴露创口,应暂不从事透析工作。

③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复用需经过氧乙酸消毒。

④透析中尽量避免输血。

⑤HBsAg阳性患者最好隔离透析,按传染病患者隔离、消毒措施处理。

透析器、血液管道及穿刺针用后丢弃。

⑥医务人员及透析患者可以主动免疫、
注射疫苗。

⑦丙型肝炎可用干扰素治疗。

2.透析治疗所致的并发症
(1)失衡综合征:一般在透析开始后1h发生,迟者可在透析结束后数h.轻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倦睡、烦躁不安、肌肉痉挛;中度者表现为扑翼样震颤、肌肉阵挛、定向力丧失、嗜睡;重者表现为精神失常、惊厥、木僵或昏迷。

防治:①首先进行诱导透析,减少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超滤脱水不宜过快。

②出现症状者可静注50%葡萄糖或3%氯化钠40ml,抽搐时静注地西泮(安定)10mg或苯妥英钠0.1-0.2g,注意纠正酸中毒。

③重者停止透析。

(2)低血压:透析中低血压多数与过量脱水,血容量急剧下降有关。

在很短时间内过量的超滤,致使心搏出量和输出量降低。

另外,低氧血症、自主神经功能(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低钠透析、醋酸盐透析、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感染、透析膜或过敏性毒素,均可引起低血压。

少数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原因不明。

防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①防止过量超滤:每小时超滤不宜超过患者体重的1%,采用定容透析机,定期调整患者的干体重。

②改善心功能: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老年人及儿童不宜采用大面积透析器。

③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

④改变透析方式: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或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滤过。

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⑥一旦发生低血压,应将患者平卧,减慢血流量,并输入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输白蛋白、血浆或全血,
败血症所致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常会导致心衰及死亡。

高血压基本可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两类。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复杂,除容量和肾素外,交感神经、钙离子、心房利钠多肽等也可能参与致病。

防治: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有高血压,通过透析治疗可以控制血压。

未能控制时,可采取限制水、钠摄入量,加强超滤,降低干体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改变透析方式(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
(1)凡高分解代谢者(血尿素氮每日增长17.85mmol/L)立即进行透析。

(2)非高分解代谢者,但符合下述第一项并有其他任何一项者,即可进行透析:①无尿或少尿48h以上;②血尿素氮≥35.7mmol/L(100mg/dl);③血肌酐≥884μmol/L (10mg/dl);④血钾≥6.5mmol/L(6.5mEq/L);⑤血浆12.4mmol/L.
2.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目的是维持生命、恢复工作及作肾移植术前的准备。

目前人们主张早期透析,透析指征为:①内生肌酐清除率28.6mmol/L(80mg/d1),或血肌酐>707.2μmol/L(8mg/d1);③血尿酸增高伴有痛风者;④口中有尿毒症气味、伴食欲丧失和恶心、呕吐等;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高血压或尿毒症性心包炎,用一般治疗无效者;⑥出现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如个性改变、不安腿综合征等。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凡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的药物及毒物,即分子量小、不与组织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而不固定于某—部位者,均可采取透析治疗。

如巴比妥类、甲丙氨酯(眠尔通)、甲喹酮(安眠酮)、副醛、水合氯醛、氯氮卓(利眠宁)、海洛因、乙醇、甲醇、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奎宁、环磷酰胺、异烟肼、砷、汞、铜、氟化物、溴化物、氨、内毒素、硼酸、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以及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透析应争取在8~12h内进行。

下列情况并非透析禁忌证:①呼吸暂停;②难治性低血压;③昏迷;④肺部感染;⑤原有肝、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肺疾患或糖尿病。

血液透析的方法及内容
1.准备
①接通电源,开启供水装置。

②将透析液吸管插入浓缩透析液桶中,若为透析液中心供给,则应开启透析液中心供给装置。

③开启透析机监护器,将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安装在监护器上,正确连接。

④检查透析液电导度、透析液温度及流量。

机器进入透析状态后,连接透
析器。

2.接管
①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分别与透析管道动静脉端相连。

②动静脉外瘘应在无菌操作下分开动静脉连接管,与透析管道动静脉端相连。

③遵医嘱留取血液标本。

④将透析管路与内瘘
穿刺针或外瘘管牢固连接。

3.透析
(1)开动血泵,将血流量逐渐调至200ml/min以上,肝素泵注入量调至所需值。

设定透析液温度,根据患者体重增加情况设定跨膜压(TMP)。

检查监护器功能是否正常(空气报警;动静脉压力报警范围;漏血报警;透析液电导度报警),详细记录监护器各种参数。

有中心监护站者,应将监护器与机器连接,并开始记录透析时间。

(2)单纯超滤者,开启机器超滤键,将TMP调至所需值进行超滤。

(3)序贯透析,先超滤1-2h,然后关闭超滤,继续透析。

(4)高低钠透析,根据患者情况控制和调节透析液的钠浓度和报警范围。

(5)低温透析,可将其透析温度调节至34-35.5℃。

4.结束
(1)透析结束前30-60min先关闭肝素泵。

(2)结束时,以5%葡萄糖盐水250ml将透析器及管道内的血液缓缓驱入患者体内,必要时留血标本作有关检查;拔出内瘘穿刺针,穿刺点点状压迫5-10min,或分离动静脉外瘘管,以连接头将两端严密吻合。

(3)将透析液吸管从浓缩透析液桶取出,插入冲洗口冲洗10min.(4)消毒监护器内透析液通道,清洁擦洗机器。

(5)关闭透析监护器,切断
水源、电源。

附:透析器及血液管道的清洁消毒方法
(一)手工处理方法
1.冲洗用水用反渗水或软化水。

用水细菌计数应<200Fu/ml,鲎试验内毒素<1ng
/ml.
2.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及血液管道的处理用驱血后剩余的5%葡萄糖盐水快速冲洗透析
器及血液管道残血。

3.正向冲洗水源接透析器管道,冲洗血室。

冲洗水压力为25磅/平方英寸(PSI),
冲洗清洁为止。

4.反向冲洗水源接透析器的透析液入口,出口塞紧,水压25PSI,冲洗3-10min.
5.灌化学消毒剂用3%双氧水灌满透析器,静置30min,然后用反渗水正反向冲洗。

6.测试中空纤维容积透析器灌满水,维持水压10PSI,时间1-2min,然后把水全部
放入一量筒内计算,若容量减少不超过20%,透析器可重复使用,否则应丢弃。

7.血液管道处理血液管道经反渗水或软化水冲洗至清洁为止,若管壁有血凝块附着,
可用1%复方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后冲净。

8.消毒用0.1%-0.3%过氧乙酸分别灌入透析器血室及透析液室、血液管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空气除泡器及所有分接头处,塞住所有进出口,放置于清洁、干燥处备用。

(二)自动清洗机的使用
按各厂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血液透析用品及准备
1.患者的准备
(1)全面了解患者发病经过及心、肺、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肝功能、血脂分析、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气分析及酸碱、肌酐清除率、HBsAg、HCV、血常规、血小板、出血凝血时间、KPTT),生命体征,有无感染以及可利用的血管,以便
确定患者是否适宜透析治疗。

(2)临时性血管通路:①颈内静脉插管(方法见中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

②锁骨下静脉插管(方法见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③股静脉插管: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常用的方法。

常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入多孔双腔导管至股静脉建立血管通路,优点是简易、快速、血流量充足,一般医务人员容易掌握,置管并发症少;缺点是该部位感染率高。

④直接穿刺:选用外周动、静脉(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静脉和正中静脉)建立血管通路。

但动脉穿刺难度大,且易损伤血管,导致血肿及动脉瘤,有时血流量还可能不足。

⑤动静脉
外瘘(Quinton-Scribnershunt)。

(3)永久性血管通路:①动静脉内瘘(Brescia-Ciminofistula):(参见静脉内瘘术)。

②其他:亦可采用自体血管、人造血管或经处理后的脐带血管、异种(牛颈动脉)血
管等作移植。

2.透析室一般要求①透析室应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室温适宜(15-28℃)。

②地面用奥扑清洁消毒液洗刷,每日用紫外线灯或电子灭菌灯照射30min.③每日更换清洁床单、枕套、被套。

④工作人员入内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换工作鞋,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3.透析器、透析管道及内瘘穿刺针的准备遵医嘱准备不同类型的透析器,并根据不同类型透析机及不同患者内瘘状况选择不同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静脉管道及穿刺针。

血液滤过
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是依照肾小球滤过功能而设计的一种模拟装置。

HF设备由血液滤过器、血泵、负压吸引装置三部分组成。

(一)方法
1.建立动静脉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液滤过器装置:常用有聚丙烯腈膜多层小平板滤过器(如RP6滤过器)、聚砜膜空心纤维滤过器(如Diafilter TM30 Amico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滤过器(如Filtryzer
B1型、Gambro MF202型)等。

3.将患者的动静脉端分别与血液滤过器动静脉管道连接,依靠血泵和滤过器静脉管道夹子使滤过器血液侧产生13.33~26.66kpa(100~200mmHg)正压,调节负压装置,使负压达到26.66kpa,便可获得60~100ml/分滤过液,与此同时补充置换液。

如每次要求去除体内1000ml液体,则滤出液总量减去1000ml,即为置换液的输入量。

4.置换液的组成及输入方法:由Na+140mmol/L、k+2.0mmol/L、
Ca++1.85mmol/L、Mg++0.75~1.0mmol/L、Cl-105~110mmol/L、乳酸根33.75mmol/L配成。

可由滤过器动脉管道内输入(前稀释型)或静脉管道内输入(后稀释
型)。

5.根据患者病情,HF2~3次/周,4~5小时/次。

(二)临床意义
1.HF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略逊于HD,但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纠正
水、电解质及酸中毒,治疗肾衰竭、肺水肿、心包炎、脑水肿却优于HD.
2.可明显改善贫血及甘油三脂血症,易控制高血压。

3.HD与HF联用谓之血液滤过透析,可提高血液净化的效率及缩短透析时间。

4.大量置换液的输入,易污染而致发热反应及败血症,宜注意。

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
质和免疫复合物。

(一)方法
1.建立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浆分离装置:多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砜膜所制成的空心纤维型分离器。

膜面积为0.4~0.6m2,孔径0.2~0.6μm,最大截流分子量为300道尔顿。

3.将患者的动、静脉分别与血浆分离器动、静脉管道连接,调整血泵速度与负压,维持血液流速200ml/分,控制超滤血浆量30~60ml/分,装置时间为90~120分钟,2次/周,每次超滤血浆总量为4升左右。

从血浆滤过器静脉端回输4%人体白蛋白林格氏液
3.8升(即20%白蛋白400~800ml,其余为复方氯化钠溶液)。

(二)适应证①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和抗肾小球基膜肾小球炎,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风湿性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类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③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④重症肌无力、格林一巴利综合症。

⑤肝昏迷。

⑥毒蕈中毒。

⑦重症牛皮癣。

⑧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
应。

⑨高脂血症。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根据多南膜平衡原理,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

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
乱的目的。

(一)方法
1.腹膜透析法选择①紧急腹膜透析。

短期内作整日持续性透析。

多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药物中毒的抢救措施。

②间歇腹膜透析。

每周透析5~7日,每日用透析液6000~10000ml,分4~8次输入腹腔内,每次留置1~2小时,每日透析10~12小时。

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明显体液潴留者。

③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

每周透析5~7日,每日透析4~5次,每次用透析液1500~2000ml,输入腹腔,每3~4小时更换1次,夜间1次可留置腹腔内10~12小时。

在腹腔灌入透析液后,夹紧输液管,并将原盛透析液袋摺起放入腰间口袋内,放液时取出,置于低处,让透析液从腹腔内通过腹膜透析管流出,然后再换新的腹膜透析液袋。

患者在透析时不需卧床,病人可自由活动。

④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

系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循环腹膜透析机。

患者在夜间睡眠时,腹腔内留置的腹膜透析管端与自动循环腹膜透析机连接,用6~8升透析液持续透析9~10小时,清晨在腹腔内存留2升透析液,脱离机器,整个白天(10~14小时)不更换透析液,白天
患者可自由活动。

2.腹膜透析管常用的有单毛套(cuff)、双毛套及无毛套等三种硅橡胶腹膜透析管。

3.置管方法用套管针在脐与趾骨联合线上1/3处穿刺,然后通过套针将透析管送入腹腔直肠膀胱窝中,或手术分层切开腹膜,将腹膜透析管插入直肠膀胱窝中,即可行透析。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需作长期腹膜透析者,可在腹壁下作一隧道,并用带毛套的腹膜透析管通
过隧道穿出皮肤外,以助固定。

4.透析液的配方透析液可临时自行配置或使用商品化透析液。

临时透析液配方:5%葡萄糖液500ml,生理盐水1000ml,5%碳酸氢钠100ml,5%
氯化钙12ml,渗透压359.4mmol/L.
上海长征制药厂透析配方:氯化钠5.5g,氯化钙0.3g,氯化镁0.15g,醋酸钠5.0g,偏焦亚硫酸钠0.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渗透压374.3mmol/L.
5.透析注意事项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有无伤口渗漏:记录透析液输入及流出量(若流出量<输入量,应暂停透析寻找原因);观察流出液的色泽及澄清度,并做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蛋白定量;遇有腹膜炎迹象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

(二)并发症及其处理
1.腹膜炎为最重要的并发症,以细菌性腹膜炎多见。

感染细菌可来自伤口、手术操作时及透析液污染。

如有腹痛、发热、透析液色泽变浊和白细胞数增至100/mm3透析液内细菌检查阳性(应注意厌氧菌感染)时,可明确诊断。

腹膜炎可引起蛋白严重丧失,腹膜粘连、增厚,导致腹膜透析失效,导管堵塞,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腹膜炎时应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用甲氧苯青霉素(透析液内浓度100mg/L)或头孢菌素(透析液内浓度50mg/L;革兰阴性杆菌宜用庆大霉素(透析液内浓度8mg/L)或妥布霉素(透析液内浓度为8mg/L)并增加透析次数。

一般经数日至1周可得到控制。

若处理无效,病情日趋严重或有腹腔霉菌感染者,则应考虑拔除透析管,改用其它透析疗法。

此外,透析液配方不当或葡萄糖浓度过高亦可引起腹痛,透析液中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色泽变浊,酷似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但透出液细菌检查阴性,可资鉴别。

2.腹痛高渗性透析液、透析液温度过低或过高、腹腔注入液量过多或进入空气过多、透析液PH不当、腹腔感染、导管移位刺激等均可引起腹痛。

在处理上应去除原因,并可在透析液中加入1%~2%普鲁卡因3~10ml,无效时酌减透析次数。

3.透析管引流不畅原因有导管移位或扭曲,被纤维蛋白、血块或大网膜脂肪阻塞,肠腔或腹腔气体过多,透析后肠粘连,透析管端的小孔有部分露在腹腔内液体表面上,致使虹吸作用消失。

可采用变换体位或取半卧位式,按摩腹部,或用盐水、肝素或尿激酶溶液注入透析管内,并留置30~60分钟;腹胀明显者可给小剂量新斯的明;腹腔内多注入500ml 透析液,再取半卧位,以便恢复虹吸作用。

如无效,可在严格消毒下,送入硬质透析管内芯,疏通透析管;无法复通者,应重新植入透析管。

4.水过多或肺水肿:透析早期因患者有明显的氮质血症,如连续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脱水,此时血浆渗透压往往高于透析液渗透压,一旦改为常规透析液,可招致水潴留,甚至
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

(三)适应证同血液透析。

(四)禁忌证无绝对禁忌症,但不宜在下述情况下透析:①广泛腹膜粘连、腹腔内脏外伤、近期腹部大手术、结肠造瘘或粪瘘、腹壁广泛感染或蜂窝组织炎、腹腔内有弥漫性恶性肿瘤或病变不明者。

②膈疝、严重肺部病变伴呼吸困难者。

③妊娠。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将患者动脉血引入储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装置,通过接触血液使其中的毒物、代谢产物被吸附而净化,然后再回输体内。

(一)方法
1.建立动、静脉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液灌流装置由灌流罐、吸附剂、微囊膜组成。

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有白蛋白火棉胶包裹活性炭、丙烯酸水凝胶包裹活性炭和醋酸纤维包裹活性炭等。

活性炭通常是8~14目
的椰壳炭。

3.将患者的动、静脉分别与血液灌流装置的动、静脉管道相连接,利用血泵维持血液流
速200ml/分左右。

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3小时,直至临床症状好转。

(二)临床意义HP能有效去除血液内肌酐、尿酸、中分子物质、酚类、胍类、吲哚、有机酸及多种药物,但不能去除尿素、磷酸盐、水分及电解质,因此治疗尿毒症时,一般应
与HD或HF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皮肤病
变调查分析
该项研究目的是调查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1ysis,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皮肤病变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对181例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皮肤体检;收集其临床和生化资料,分析皮肤病变的患病率,病变类型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①181例患者中161例(88.95%)存在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变,其中38例(23.60%)存在1种皮肤病变,52例(32.30%)有2种,40例(24.84%)有3种、26例(16.15%)有4种、5例(3.11%)有5种。

②最常见是皮肤干燥(128/181,77.72%),其次是瘙痒(101/181,55.80%)、脱屑(73/181,40.33%)和色素沉着(70/181,38.67%。

其他有皮肤苍白(6/181,3.31%)、瘀斑(4/181,2.21%)、指(趾)干性坏疽(3/181,1.66%)、足部溃疡(2/181,1.10%)、甲纵裂(1/181,0.55%)。

③皮肤病变组患者的透析龄、超滤量、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皮肤病变组;而血红蛋白、血清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低于无皮肤病变组。

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KT/V、血钙磷乘积、血甲状旁腺激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是MHD患者发生皮肤病
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此得出结论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皮肤病变的患病率高,以皮肤干燥症和皮肤瘙痒最常见。

透析龄、KTN、血钙磷乘积、血甲状旁腺激素、Hs—CRP和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是MHD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皮肤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