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证指数波动趋势分析
一、内生动力
1.超卖超买
(1)随机指数KDJ
由KDJ线来看,目前股市处于超卖阶段,K、D、J三线都位于20以下,处于超卖时期,根据其周期来看,虽上涨不会过于强势,但是上涨不可避免,一周左右会涨到高点。

(2)相对强弱指数RSI
从RSI线来看,目前属于6日RSI 线向下跌破15超卖期的反弹上涨时期,后市依然看涨(一周内依然上涨势头生猛,一个月之内整体趋势会是上涨)。

二、外生动力
1.需求
(1)存款准备金率
4月22日是今年第四次上缴存款准备金的日子,面对约3600亿元资金的缴款“洪峰”,21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骤然紧张,资金价格全线飙升,尤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幅最大,昨日跳升了180个基点。

业内人士分析,存款准备金率数次上调的累积效应已逐渐显现,不排除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资金面宽松态势或将发生逆转。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银行:银行可用的资金相对少了,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2)利率
利率是影响股市走势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 . 根据古典经济理论,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它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 . 资金的供给来自储蓄, 需求来自投资, 而投资和储蓄都是利率的函数 . 利率下调, 可以降低货币的持有成本,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从而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流和企业贴现率, 导致股价上升 . 所以利率提高, 股市走低;反之, 利率下降, 股市走高 . 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描述:
1)根据现值理论,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两个因素, 与证券预期收益成正比, 与银行存款利率成
反比 . 理论上说, 股票价格等于未来各项每股预期股息和某年出售其价值的现值之和 .
2)股票价格除了与预期价值有关以外, 还强烈地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 当市场供不应求时, 股票价格上涨, 反之市场供过于求时, 股票价格下降 . 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市场资金量 . 利率上升, 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大, 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出, 股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 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小, 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供不应求, 造成股票价格上涨 .
3)利率上升, 企业的借贷成本增加, 获得资金困难,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未来的利润将减少, 那么预期股息必然会减少, 股票价格因此会下降 . 世行大通推荐阅读:反之, 利率下降, 企业的借贷成本会降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未来的利润会增加, 预期股息收入增加, 股票价格上涨 . 因此, 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
(3)GDP
理论上说, GDP是反映一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宏观指标 . 它的下降表明经济不景气, 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不佳, 企业减少投资, 降低成本, 融资速度减慢, 股票市场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上方缓慢移动;同时, 股票市场的需求方——股票投资者也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 从而减少支出和投资资金, 使股票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两个曲线的下移将使股票价格下降 . 世行大通推荐阅读:反之, 当一国经济发展迅速, GDP增长较快时, 预示着经济前景看好,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善, 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极想扩大规模, 增加投资, 对资金的需求膨胀, 因而股票市场趋向活跃 . 在股票市场均衡运行、而且其经济功能不存在严重扭曲的条件下, 一般来说, 股票价格随GDP同向而动, 当GDP增加时, 股票价格也随之上升;当GDP减少时, 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 . 因此, GDP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经济数据维持相对稳健状态。

工业数据显示,3
月份工业数据环比实现正增长,环比折年增长率达到15.25%,相对于1-2月份工业12.95%的年化增长率,经济增速在3月份有所加快。

(4)汇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 汇率变动对一国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多方面, 主要有:进出口、物价和投资 . 汇率直接影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 一个国家的汇率上升, 意味着本币贬值, 会促进出口、平抑进口, 从而增加本国的现金流, 提高国内公司的预期收益,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票价格 . 因此, 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156:1,又刷新高点。

昨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5156人民币,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72个基点,首次突破6.52关口,进入6.51区间,并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5)货币发行量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可以通过3种效应实现:
1)预期效应 . 当中央银行准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 能够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货币市场的预期, 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供给量, 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和规模;
2)投资组合效应 . 当中央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增加, 但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投资收益)却递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会超出日常交易的需要, 结果会促使部分货币进入股市寻求收益, 导致股市价格的上涨;3)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 . 世行大通推荐阅读: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 利率将下降, 投资将增加, 并经过乘数扩张效应, 导致股票投资收益提高, 从而刺激股市价格的上涨 .
以上3种效应一般来说都是正向的, 即货币供给量增加, 则股市价格上涨 . 因此,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6)外围环境难以乐观
最近,标普公司将美国AAA信用评级的前景评级从“稳定”降至“负面”,这意味着未来标普有可能调降美国主权评级,并由此造成全球市场动荡的主要原因。

不过标普目前对美国的信用评级为AAA不变。

标普公司认为,美国财政状况存在重大风险,在金融危机两年多之后,美国政府仍然没有找到扭转财政恶化势头或解决长期财政压力的有效办法,美国财政状况稳定或难以为继,国债市场走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欧洲方面,欧债问题则面临4月、7月、10月三个密集再融资窗口的考验。

继上周下调爱尔兰主权债券评级至Baa3后,日前穆迪再次下调爱尔兰银行业评级,前景负面;另一评级机构惠誉也称,爱尔兰财政赤字至2013—2014年或将达到GDP的116%,经济复苏前景堪忧。

此外,希腊已经提出债务重组要求,18日希腊2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06%,5年期升至18.00%。

芬兰最新选举形势则可能使欧债问题进一步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中东和北非政局仍旧不稳,成为埋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雷”,原油期货价格一季度迅速冲高至110美元以上。

分析人士预计,地缘政治局势不会很快明朗,将支撑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二季度WTI油价突破120美元可能性很大,这激昂对国际经济增长与通胀形势带来双重负面冲击。

此外,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已经影响了日本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其量化宽松政策下的巨额资金投放,则延缓了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正常节奏,并为中长期通胀形势留下隐患。

(7)3000点徘徊彰显信心不足
自4月6日站上3000点以来,上证指数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在该关口上方反复震荡。

观察盘面表现不难发现,市场的交易性机会非常活跃:钢铁板块、水泥板块、以及煤炭板块等在期间扮演了维护大盘整体走势的主力军作用;金融板块当中的券商股同样表现出来其不俗的表现。

由此,除了能大大刺激投资者投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二线蓝筹股的掀动作用,从而激发其他板块进行尾随,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赚钱氛围。

这种活跃度极高的盘面表现,实际上充分说明了目前市场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少信心与激情。

春节以来,蓝筹行情的内在动力就是中小盘股票和蓝筹股的估值差异过大,而到了现阶段,这一基础理由正在削弱。

从最近几日银行、钢铁等板块资金明显流出这一事实可以看出,这类低估值股票在大涨之后的吸引力显著下降近一个半月的蓝筹行情使得周期板块或面临调整风险,且在流动性不断紧缩的背景下,市场存量资金尚无法推动其大幅攀升。

与此同时,中小板指(7156.681,-65.37,-0.91%)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双双破位也对市场打击较大。

一直以来,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代表市场中小市值个股,也代表市场的赚钱效应,如今两大指数双双出现破位下行,说明中小市值个股目前估值水平相对偏高,估值回归行情仍将延续。

2.供给
(1)IPO
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是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有限责任公司IPO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即新股票上市的意思。

未上市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创业者资产得到膨胀,当股票卖出去时,可以得到一笔收益,用来扩大再生产。

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对应于一级市场,大部分公开发行股票由投资银行集团承销而进入市场,银行按照一定的折扣价从发行方购买到自己的账户,然后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公开发行的准备费用较高,私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部分规避此类费用。

这个现象在九十年代末的美国发起,当时美国正经历科网股泡沫。

创办人会以独立资本成立公司,并希望在牛市期间透过首次公开募股集资(IPO)。

由于投资者认为这些公司有机会成为微软第二,股价在它们上市的初期通常都会上扬。

(2)再融资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再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大小非解禁
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占总股本5%以内。

反之叫大非,即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

解禁,即解除禁止,是非流通股票已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力。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许上市流通。

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

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
的。

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

或叫限售A股。

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分析人士认为,解禁潮是否会影响股市关键要看市场总体趋势,一旦股指上涨过快,再加上周边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走势并不乐观,大小非解禁的负面影响会被放大。

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其购入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获得暴利。

因此市场很难准确估量解禁后的套利冲动。

对2008年而言,“大小非”解禁对A股市场阶段性的资金供求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总体而言,不会对资金供求面的总体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

若市场正处于平衡市格局或偏弱市格局,则可能给市场阶段性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对个股而言,获得流通权既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又可能带来回调风险,投资者应区别对待。

在市场总体趋势向好时,若公司基本面较优秀,则限售股很可能带来投资机会。

这是因为在限售股解禁前期,因投资者心理压力,股价往往会出现调整。

而一旦解禁之后,优质的基本面容易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股价可能被推高;若市场总体运行趋势偏淡,且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则限售股解禁很可能带来显著回调风险。

(4)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另有,CPI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电脑中的CPI(Characters Per Inch)、衡量计算机性能的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管理学中的CPI(Common Performance Indicator) 等。

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在美国,居民消费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

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

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

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

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3月份及一季度经济数,3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38%,物价指数突破32个月新高,虽然这一数据结果并没有完全出乎市场预料,甚至低于此前预测5.5%以上的水平,但食品类价格接近12%的涨幅,意味着通胀压力仍然没有缓解,市场通胀预期远远强于CPI数据所显示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开始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3月份上涨7.3%,环比上涨0.6%。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份上涨10.5%,环比上涨1.0%。

在大宗商品及上游资源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
如果说目前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那么,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可能成为带动未来物价水平维持高位的主要推手。

三、结论
基本上可以确定,目前多空双方都处在一个观望的态势,而目前仍处于主力做多资金推动的上升趋势中,多方资金主导地位的变化关系到下周市场的走势。

由于国务院展开了一轮各地房地产督查对地方政府十分不满意,银监会的态度引发市场政策面的进一步趋紧预期,主力也不愿蒙受损失,只能将“胆儿”放小一点,静观其变。

主力的从散心理不利于做多氛围的聚集,可能助涨空方气势。

资金流向上来看,资金近期持续的小幅流出,今日开始有所扩大。

目前市场持续缩量并连收十字星表明市场的上涨并不强劲,根基并不牢固,而且持续缩量的反弹也证明市场调整的并不充分,还有调整要求。

此外影响股指运行的还在于宏观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地产调控和抗通胀压力之下的货币政策。

今天因为监管部门将房价跌50%纳入新一轮房贷压力测试,造成对银行进一步紧缩房地产信贷的预期,使得银行地产两板块持续承压,造成指数地位震荡。

如果作为大盘风向标的银行地产不能奋起护盘,那3000点一带纠结走势还将延续。

展望后市:3000点的整固还未结束,3050点还将是上方的强压力位,前期高点3186点一带依旧是中期最强压力位。

短线如果不能放量,在3000点附近的纠结震荡走势还将持续。

从技术上看,目前指数中阴线杀到3000点,暂受20日线支撑,均线出现死叉,而且KDJ指标也是高位死叉,同时MACD指标也显示死叉,并且持续收绿柱,加上中小板创业板持续杀跌挫伤人气,表明空方仍将肆虐。

但鉴于每次指数挑战3000点支撑都会出现权重股力挺大盘,因此3000点经过多次回踩还是有较强支撑,在其上方投资者可安心持股。

至于投资机会而言,1季度报业绩大增品种,还将给市场一定挣钱机会。

无论是国际市场环境,还是国内通胀态势以及政策趋向,短期内较难出现系统性机会,可能更多地呈现一系列的结构性机会。

在这种长期拉锯,久攻不下的背景下,随着蓝筹股估值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题材股的末路狂奔,市场交易性机会也将会逐渐丧失,为了积蓄新的动能和创造新的机会,主动向下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