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应用(3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阻遏.(è)震悚.( sù) 绥靖.(jìng )文绉.绉(zhōu )
B、疟.疾(nüè)提.防(tí)吊唁.(yàn)穷愁潦.倒( liáo )
C、荒谬.(miù)塌.败(tā)尴尬.(gà)琐屑.(xiè)
D、瞥.见(piě)颓.唐(tuí)镂.空(lòu )大庭.广众( tí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 胚胎驻足偷渡再劫难逃
B. 轩谢点辍协同重峦叠嶂
C. 蔷薇藻井险峻因地制宜
D. 帷幕胚胎推祟巧妙绝伦
3、下列各种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看到地震后满目疮痍的故乡,我不禁触目伤怀
....
的事不要问我,你是厨师,你安排好了。

B、什么时候吃饭,吃什么,这些鸡零狗碎
....
C、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要大家团结合作,必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
,大家一定要加强D、近日气温骤降,不少班级都有同学出现感冒咳嗽,这消息真耸人听闻
....
自我防护。

4.选出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等连线有误的一项。

( )(3分)
A.《芦花荡》——孙犁——《荷花淀》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狂人日记》
C.《石壕吏》——杜甫——《秋浦歌》
D.《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桃花源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书架上放着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英语课本和许多教材。

C、永定河发水的时候,来势很猛,以前河堤两岸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D、学校的教学显著成绩,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
7、根据上下语境,仿写句子。

(3分)
书是一间与喧嚣隔绝的屋,你可以躲进去,拥有宁静与平和;书是一扇与世界沟通的窗,你可以打开来,拥有丰富与广博;,
,。

书,能给予我们爱、温暖、快乐、力量……
8. 古诗文默写(10 分)
(1 )村中闻有此人,。

(《桃花源记》陶渊明)
(2 )香远益清,。

(《爱莲说》周敦颐)
(3 )自康乐以来,。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4 )何夜无月?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5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张岱)
(6 )登临吴蜀横分地,。

(《登岳阳楼》陈与义)
(7 ),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8 ),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
(9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10 )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9、默写《三峡》、《大道之行也》(8分)
二、阅读(51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然杭人游湖,止①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④,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②设色:用颜色描绘。

③夕舂:夕阳。

④享受。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念.无与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2分)
13.【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14 ——17 题(14分)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

它一动也不动, 一副冻僵了的样子。

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

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⑵我猜想, 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 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 毅然选择了远行。

⑶一只蜜蜂飞过, 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⑷很多年前, 在我居住的村前, 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

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 远远望去, 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 浓郁的花香, 溢满了整个天空。

⑸这个时候, 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 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

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 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 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

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 忙碌着采集花蜜。

⑹当时, 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 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 只能远远地观望。

有一次, 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 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我的野蛮举动, 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

他疾步赶过来, 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

之后, 他蹲下身, 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

他的眼神溢满怜惜。

过了许久, 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

他看着我, 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 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我听了之后, 惭愧地低下了头。

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⑺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

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

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

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怡个小水洼里。

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

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⑼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⑽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

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

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

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⑿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最终大都暴尸野外。

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

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

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⒀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

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⒁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

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
团,悄然释放……
⒂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

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14. 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4 分)
(1 )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 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 )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15.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1 )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 远远望去, 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 浓郁的花香, 溢满了整个天空。

(2 )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

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16. 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

(3分)
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

(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这个叫“霾”的春天(节选)
王开岭
这个发霉的早晨,连公鸡都不会为它打鸣。

你只能用“沦陷”来形容。

诸如“黎明”“晨曦”“曙光”之类的词,和它一丁点关系没有。

这只是时间意义上的早晨,它的应有之义、美学特征,荡然无存。

戴着口罩,我在公园里跑步。

这种厚厚的防PM2.5的口罩,已非普通意义上的护具,它是武装,它把你拖入了一种战备状态。

戴上它,你就有了斗争的心态,你对天空充满敌意,对周围一切有了一种冷蔑的味道……这太糟了,这种心境对一个无条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简直是侮辱,是极大的伤害。

这个春天交给我两项任务:运动和戒烟。

这是医嘱,也是我送给中年的礼物。

可怜的是,我选择了这个春天,它让上述任务变得异常艰巨,因为,支持户外活动的天数实在太少了。

据北京气象局统计,从1月1日到29日,雾霾天数为24天。

能见度最低的那天,有人发
了条微博:“世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站在天安门前,却看不见毛主席。

”并配了张广场的照片,一片灰,啥也没有。

守着“健康讲座”的老年族,常年会听到两种“专家提醒”。

一是“多开窗通风,防流感,除甲醛,减少室内污染……”一是“老少不宜外出,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闭门窗,防PM2.5……”
悲摧的是,这两种指令,指的往往是同一天。

我对恶劣天气的定义,早不是刮风下雨砸冰雹,相反,我酷爱它们,只有一场大风才能把雾霾吹走,只有一场大雨,才能把天地洗净。

然后是卷土重来、再度沦陷,然后是风云骤起、喜迎解放……
如今的“好天气”,全靠传统的“坏天气”来交易,来救赎。

这个早晨,我并不孤独,一位遛狗的人,迎面走来,他戴着口罩,而狗没有。

走近了,我认出了那狗,也知道了主人是谁。

两个蒙面人,谁都没打招呼的意思,狗也一声不吭,垂头丧气……
我突然回头打量那只狗,它的鼻孔,它的肺,完全暴露在有毒的空气中,它没有拒绝的权利,更没有防护能力。

这么肮脏的天气,桃花竟然开了,像群不谙世事的少女。

树林拐弯处,猛然撞见她们,我惊呆了,惶惶然,似乎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她们依然笑靥娇羞,依然腮红欲滴,依然粉颈婆娑,和一千年前的姐妹一模一样。

那一袭幽香,来自同一个香囊,来自同一首“桃之夭夭”或唐诗宋词。

她们若无其事,一副陶醉的样子,一副专心致志、憧憬出嫁的神态,似乎从不考虑嫁给谁,哪怕是个流氓,是个劫匪,是个混蛋。

她们脸上的幸福感染了我。

我仰起脖子,冲着灰色笑了笑。

桃花,才是典型的花痴。

她们是春天的新娘,她们每年都要出嫁,嫁给春天里某种汹涌的物质。

我羡慕她们,没心没肺,不用呼吸。

我参加了她们的婚礼。

凝视良久后,我依依不舍,向肮脏春天里的娇艳告别。

犹如乱世情人的永诀。

走出公园时,瞅见门墙上有张贴纸:“通知:自今日起,本公园开始喷洒防虫药剂,药物有效期为十五天,此间,请不要在园内久留,更不要采摘或挖食野菜,否则后果自负。


我想起那群天天讨论用野菜包水饺的老太太。

可那些鸟儿怎么办?谁来通知它们呢?
这时,我听见一声狗叫。

狗会骂人吗?
18.通读全文,将“我”在这个春天早晨的遭际补充完整。

(2分)
在公园里跑步→→撞见开放的桃花→
19.下面是文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2分)
然后是卷土重来、再度沦陷,然后是风云骤起、喜迎解放
……
..
20.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共4分)
(1)这种厚厚的防PM2.5的口罩,已非普通意义上的护具,它是武装,它把你拖入了一
种战备状态。

(从词语运用角度)
(2)凝视良久后,我依依不舍,向肮脏春天里的娇艳告别。

犹如乱世情人的永诀。

(从修辞角度)
21.作者为什么写桃花?请从写作手法角度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2.结尾“狗会骂人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

(共12分)
“跨界”海兔
①海兔又称海蛞蝓,裸腮类。

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

我国的海兔已定名的有21种。

海兔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

海兔不是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

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

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不同: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只有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

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

头上一前一后,长有二对触角。

后触角较长,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

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

②和许多身背坚硬贝壳的亲戚相比,没有盔甲护身的海蛞蝓看起来美丽柔弱,可事实上却是海底的猎手,有不少种类都是“肉食主义者”。

它们擅长用头部挖掘泥沙,去寻找海葵或者水螅这样的可口小点心,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常会被海蛞蝓们囫囵吞下,即使是带有刺细胞的海葵也难以逃脱,被大快朵颐之后,其含有毒素的刺细胞还会为海蛞蝓所用,被储存在它们的背部皮肤中,作为对付天敌的武器。

③海蛞蝓不但可以从食物中提取毒素,还会自行研制毒液。

科学研究发现,海蛞蝓受到威胁时,便动用威力强大的“生化武器”。

原来它体内有两种腺体,能分别分泌出带有毒素的乳白色物质和深色的墨汁。

海蛞蝓会迅速将两种液体混合,像调制鸡尾酒般自制出一种暗色毒液。

不但起到烟雾弹的作用,毒液还可以使敌害神经麻醉而失去攻击力。

在一片带有毒性的暗色烟幕的掩护下,海兔可以从容趁机逃遁。

④善于捕食,又擅长用毒,除此之外,海蛞蝓还有别的绝技,堪称“跨界”明星。

早在20世纪,科学家就发现一些海蛞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海蛞蝓常以特定类型的海藻为食,连身上的色彩、花纹和突起物都会变得和该海藻相似,在进食的同时也完成了高超的伪装。

⑤科学研究者还发现,这些海蛞蝓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光合工厂,即使不摄食,它们也能吸收浅海中的光线,轻轻松松的一个“日光浴”,便能产生充足的能量。

⑥一般来说,是否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划分动植物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身为动物的海蛞蝓,
却拥有植物的“绝技”,如此说来,这一分类界限似乎被海蛞蝓打破和模糊了。

⑦美国缅因州大学的朗夫则说的更为具体,她在研究论文中指出,藻类被海蛞蝓摄入体内之后,大部分细胞质都被吸收,然而叶绿体却在消化过程中被奇迹般地保留下来,并储存于其体内进行光合作用。

而且,海蛞蝓的“光合”能力也并非依靠叶绿素,研究发现,有的海蛞蝓体内一段重要的DNA和藻类光合作用的相关基因有着相同的序列。

她认为,海蛞蝓可能具有跨物种“盗取”基因链的能力。

⑧拥有这样的神奇天赋,也让研究者产生了大胆推测——再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海蛞蝓或许将成为第一个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动植物混合体”。

23.海蛞蝓为什么被称为“海兔”?请根据第①自然段的内容概括。

(2分)
24.文中主要介绍了海蛞蝓的什么特征?请摘要回答。

(3分)
25.结合文意,说说标题中“跨界”在文中的具体内容。

(2分)
26.指出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
27.简要分析第⑥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
三、写作:(满分60分)
28.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珍藏的财富,它可以是老师对你的谆谆教诲,可以是朋友送你的精美礼物,可以是妈妈对你的一路呵护……
请以“珍藏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等。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1C 2C 3D 4C 5A 6B
7、示例:书是一杯与友人畅饮的酒,你可以喝下去,拥有快意与潇洒。

书是一座与低俗决裂的山,你可以站上去,拥有纯洁和高贵。

书是一座与理想联通的桥,你可以踏上来,拥有智慧和方法。

书是一扇与知识(心灵)相通的门,你可以走进去,拥有内涵(舒畅)和底蕴(平静)。

10.(1)想,思考(2)清澈透明
11.(1)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2.【甲】清澈透明【乙】别样趣味。

13.【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14. (1)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分)。

(2)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15. (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2)运用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分)。

16. (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

(2)第⑺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⑷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

(3)第⒁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⑹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

(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


17. 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1分),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
的稀少(1分),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1分)。

(或:文章以物喻人(1分),借辛勤酿蜜的蜜蜂(1分),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1分)。


18.遇见狗和它的主人看见喷洒药剂通知
19.(1)含义:指大风把雾霾吹走,大雨把天地洗净;(2)作用:与开头的“沦陷”一词照应;(或写出了雾霾吹走后人们的喜悦之情)。

(含义和作用各1分,意对即可。

2分)20.(1)示例:“拖入”一词,生动地写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的无奈和悲哀;
或“战备状态”一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和环境之间的不和谐。

(选词及分析各1分)(2)运用比喻,将“我”与桃花的告别比作乱世情人的永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了作者的慨叹:在这个肮脏的春天里,像桃花这样的美是无法永存的。

(修辞方法及分析各1分)21.写桃花,是从反面衬托环境的恶劣;桃花开得越盛,颜色越鲜艳,越使人感到雾霾的灰暗和肮脏(越能引起人对生存环境的慨叹和反思)。

(意对即可。


22.①和前文“狗,它的鼻孔,它的肺,完全暴露在有毒的空气中,它没有拒绝的权利,更没有防护能力”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委婉地表达对生存环境现状的批判,揭示文章主题。

(每点1分,意对即可。

2分)
23.海蛞蝓不动时,(1分)头上两对触角中的后触角就像是兔子头上的耳朵,(1分)所以被称为海兔。

(每点1分,意对即可。

2分)
24.①善于捕食②擅长用毒③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5.指一些海蛞蝓虽然是动物(1分),却可以拥有植物才有的绝技“光合作用”。

(1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2分)
26.打比方,把海蛞蝓的身体比作小型的光合工厂;通俗形象地介绍了海蛞蝓能通过光合作用供给自身能量的特点。

27.承上启下;由海蛞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现象转入到深入说明光合作用的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