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
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
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
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
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
情感。
)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
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读课文,考虑: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
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4.学生汇报。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5.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6.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
(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8、指导朗读
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
(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
二、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
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