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一上·越秀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下来的文献典籍(概称“古籍”),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无可比拟的,堪称但到底有多少种,都有哪些品种,存藏何处,却从来没有说清楚过,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摸清家底,是几代学人的共同梦想。

当前我国、成系列、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出版格局已经建立,虽然整体的成果质量不难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而当下,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大的挑战,则来自数字科技,古籍整理工作在应用数字技术、网络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时代。

()数字融合也一定会在未来深刻改变古籍整理出版的整个生态。

面对未来,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有太多的未知要我们去探索,有太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独步一时左图右史全方位应对
B . 举世无双左图右史高水平面对
C . 举世无双汗牛充栋全方位应对
D . 独步一时汗牛充栋高水平面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即使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整体的成果质量不难满足。

B . 但整体的成果质量尚难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C . 因为新时代全社会的需求旺盛而又迫切,而整体的成果质量未能满足。

D . 虽然整体的成果质量难以满足新时代全社会的旺盛而又迫切的需求。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数字融合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同样的道理
B . 就如同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融合一样
C . 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融合,已进入古籍整理工作
D . 就如同数字融合正极大地改变着全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一样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二上·天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造像愿文是信众在造像发愿或者还愿时表达祈福禳灾及颂赞而撰写的文章。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长江流域这些为数众多的佛教造像愿文,是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在时空上的一种拓展和延续。

从时间上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从西魏延续到宋代初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则主要涵盖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初期。

从空间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的书写者主要活动于敦煌及其周边地区,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的书写者则遍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为主的广大长江流域。

从愿文载体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一般写或者刻在主像下方的龛壁上,不可移动,观者可以直接看到。

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主要以纸质或者丝麻织品为文本载体,用毛笔书写好之后折叠藏于造像背龛之内,然后以漆髹封,与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不易被外人所发现。

从行文特征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除了记以外还有颂或铭。

铭或者颂在记之前,或长或短,以骈体文写作,辞藻华美,讲究用典,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绝大部分都没有铭或者颂,文辞多浅显。

从出资造像行愿者的社会地位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一般都是社会中层以上的信众所写,而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普遍都是社会底层百姓所为。

从愿文所包含的信息量来看,长江流域造像愿文与敦煌造像愿文,在信息类别和信息层面上,既有高度的趋同性,又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如在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不少元明清时期有关人口迁徙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从行文格式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尚不稳定。

长江流域的佛教愿文则已经开始规范化,甚至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的填空式造像愿文。

长江流域所发现的明清佛教造像愿文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造像活动都是家庭或家族的集体行为。

而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则显示其造像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因而在题记中只记录单个的造像者姓名。

如果该造像者曾有过从政经历,则把官衔全部写上。

长江流域佛教造像的发愿往往都是希望作用于活着的人,以“男增百福,女纳千祥”“人口清吉,六畜兴旺”等最为多见。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到了特殊的困难而造像,希望得到神灵庇佑以便渡过难关。

例如多年无子,妻子久病服药无效,或为保胎,或为营造新屋等,都是发愿的重要原因。

在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中,往往显示为已经逝去的亲人如七世父母、亡父亡母、亡兄等造像,希望他们可以“速登常乐”“一时成佛”或“齐登觉”。

它们反映出来的是信徒对于佛教的一种虔诚态度,因而发愿往往十分宏大,尚未见到因遇到具体困难而发愿造像的情况。

通过上述初步比较和研究可以看出,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由简至繁、由粗渐精的发展脉络。

其中,造像愿文撰写的程式化和规范化是二者最大不同之处,也是佛教造像愿文文本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在内容上,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抛弃了繁缛的修辞,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造像者的造像愿望,折射出了宋元明清以来佛教在中国南方发展的某些情况。

(摘编自胡彬彬、吴灿《长江流域与敦煌佛教造像愿文比较初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造像愿文是信众在造像发愿或者还愿时表达祈福禳灾及颂赞而撰写的文章。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是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在时空上的一种拓展和延续。

B . 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从西魏延续到宋代初期,书写者主要活动于敦煌及其周边地区;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主要涵盖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初期,书写者遍布全国各地。

C . 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与长江流域佛教选像愿文的行文格式不同。

前者格式根据需要灵活多变;后者已经开始规范化,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的填空式造像愿文。

D . 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其造像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题记中只记录单个的造像者姓名以及官衔;长江流域的明清佛教造像愿文大多数造像活动是家庭或家族的集体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将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进行比较,突出两者的诸多差异。

B . 文章从愿文的载体、行文特征、愿文信息量、行文格式等角度进行阐述,层次分明。

C . 文章列举具体例子,论证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与敦煌佛教造像愿文的内容的区别。

D . 文章在论述愿文的行文特征时,指出愿文文辞的雅俗之别,论证两者的价值高低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佛教造像愿文上,可以探知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如我们可以从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中得知元明
清时期不少有关人口迁徙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B . 长江流域佛教造像的发愿大多是针对活着的人,人们通过愿文期望人丁、家业兴旺,还有一些则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了特殊的困难,希望得到神灵庇佑以便渡过难关。

C . 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在内容上抛弃了繁缛的修辞,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造像者的造像愿望,反映出了宋元明清以来佛教在中国南方发展的某些情况。

D . 敦煌佛教造像的愿文反映出信徒对于佛教的一种虔诚态度,而发愿往往十分宏大,从中可以看出,敦煌地区佛教信徒的生活比长江流域的佛教信徒的生活要好。

3. (9分) (2020高一下·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曾给古先民提供了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食物。

而提供食物的动物的独特天性与本能,誓如鱼类繁殖力强,熊可以直立行走……这些都使原始人产生神秘感,使原始人普遍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和意愿,进而认为其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由此衍生出图腾神。

这些图腾神最初是桉照图腾的自然形象创造的,逐渐发展成为半人半兽神,最后演变成人形神。

这说明“神”的发展史。

是随着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慢慢形成的。

图腾崇拜除了图腾物、图腾神话之外,还有祭祀仪式,图腾柱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遣迹。

图腾柱,源于萨满巫术的原始部族雕刻艺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已经出现动物雕塑作品,主要有巨象、熊、犀牛等动物雕像。

原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

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

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

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绝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竖立着图腾柱。

困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米,低的也有两米多。

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图形。

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刻雕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

頂端为大鹰,底部为熊形,鹰熊两者属丈夫的图腾;中间刻一狼形,为妻子的家族图腾。

印第安人希望在图腾柱上尽可能地刻记图腾整体形象,因此不得不把众多的局部形象叠起来,一般都重点刻画图腾头部形象,躯体与四肢則需分解与移位。

美洲印第安人于19世纪从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雕刻器具,从而取谛了传统的石斧和骨凿。

这样,图腾柱雕刻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

被收藏的精品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

这些工艺精湛、图形精美、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如一个熊雕刻图案中,它的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象征着一位已去世的酋长的灵魂。

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像北美洲那种木雕图腾柱。

但是,图腾崇拜是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远早于北美印第安部落。

依据北美印第安氏族血缘考证,木雕图腾柱最初的文化源头,可追溯到中华鸟图腾民族,河姆渡文化遣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田佳训《神工鬼斧的图腾柱雕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图腾神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电产有关联,也与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联。

B . 图腾柱的诞生与萨满巫术有关,集中了原始雕刻艺术精华,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

C . 美洲印第安人村落房子前后都有图腾柱,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有人物,也有动物。

D . 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其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比北美印第安人还要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先以图腾神引出图腾柱,再写图腾柱特征及雕刻艺术,然后列举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的情况,最后写了华夏古族图腾崇拜的情况。

B . 文中用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的例子,说明了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所刻画的图形通常是他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C . 文中所提的印第安人在熊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別大的眼的图腾柱的亊例证明了,在图腾柱中有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D . 文中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的事实,来论证木刻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

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

B . 图腾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一般高高矗立于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色彩艳丽。

C . 印第安人一般会把图腾形象头部作为雕刻重点部位,而对其他部位进行分解与移位。

D . 欧洲人的雕刻器具对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雕刻艺术颇有影响,促进了后者取得辉煌。

4. (12分)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读《时间简史》[注]
毕飞宇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

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

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

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

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

我喜欢他。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

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

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

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

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

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

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

”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

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

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

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

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

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活更长的寿命。

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

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贪婪带上了观赏性。

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

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

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

我崇拜我的母亲。

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

”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

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

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

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

它被分成许多“格”。

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

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

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

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

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
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

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

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

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

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

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回到《时间简史》。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

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

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

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注)《时间简史》: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作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开头以雪山的美丽、圣洁来形容《时间简史》的魅力,以雪山的遥远、不可攀登来表明作者因无法理解此书而沮丧的心情。

B . 相比霍金,作者更喜欢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既能像小说家一样通俗生动地讲述,又能像诗人一样借形象来传达深意。

C . 文中引述他人观点、描写个人感悟与经历的大量文字,看似与题目无关,其实都属于对《时间简史》一书的阐释与补充。

D . 结尾“回到《时间简史》”一句,点题并照应开头,还包含了言外之意:作者在“回到”之前已经历过遥远的精神漫游。

(2)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3)既然“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为什么作者坚持认为“它依然是必需的”?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B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门徒,弟子
C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记载,传记
D .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夸奖,赞许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 巫医,懂医术的巫师。

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百工,各种工匠。

C . “古文”是指唐代以前,从先秦、两汉直到两晋的散文。

D . 六艺,按古代的说法,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师是能传授道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那些童子之师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只帮助小孩学习文章中的文句。

B . 那些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不仅己不从师,反而讥笑他人从师学习。

他们认为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C .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几个人道德才智赶不上孔子高,但有一技之长,所以孔子愿意向他们学习。

D . 年少的李蟠喜欢古人的文章,普遍地学习了六艺的经文传文,未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谦恭地向韩愈学习求教。

韩愈觉得他能遵从古代的道理,就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20高三上·合肥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别将之安西
高适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惊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注释】暌携:聚散,离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紧扣题意,直陈安西位于渺远之地,路途艰险,难以到达,离愁别绪溢于言表。

B . “风尘”意指战乱,“惊”字突出了征程之险;“摇落”写出秋日萧瑟,烘托远离之苦。

C . 颈联写安西远在流沙之外,是对“绝域”渺远的照应,将送别愁绪表达得更为浓烈。

D . 这首诗真实再现安西边塞的自然景物,从中可窥见盛唐边塞诗雄浑悲壮的特点。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从《论语》“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塑造了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自信而富有才略的儒将形象。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5分)(2020·珠海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相较于杨柳与梧桐,________,却因“雨打芭蕉”一个瞬间,让文人雅士们怦然心动,成为寄托愁绪的象征物。

________或许杨万里的诗就是最好的说明,他在《芭蕉雨》里写道:“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雨打芭蕉的清韵被杨万里描述得细致入微,对于芭蕉自身来说是喜悦的歌唱,________,相较于那些默默无闻的植物实属万幸,和那些被歌颂赞美的植物相比却又是不幸。

9. (1分)下面是某校举办话剧表演大赛后的得分表,如果你是本次大赛的学生评委,请你就这张得分表来谈谈你的体会。

(至少说出两点体会,不超过60个字)
高二话剧表演大赛评分表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溜出学校去看电影,等他们回到学校,大门已经关上了。

若被老师发现私自外出,将会受到严厉的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