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作者:张海燕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6期
张海燕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对临床113例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论证工作中积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
护理经验。

结果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并发症得到一定的控制。

结论针对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2(c)-0049-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具有安全、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和创伤小等很多优点,是增强心肌功能,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重要的微创手术疗法。

但是由于心脏病患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术后卧床等诸多原因,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增高,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病痛,甚至危
及生命。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术后患者加强高效监测,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就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4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13例,男71例,女42例,年龄
39~76岁,平均年龄57.3岁。

术后并发症情况:出血和皮下出血4例,心律失常4例,假性动
脉瘤1例,动静脉血栓1例,尿潴留10例,造影肾病1例。

并发症经过积极处理后,都得到控制。

并发症的处理如下。

2心律失常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导管跨膜及机械性刺激左心室心
内膜、诱发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

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如下:①术后严密监测心电示
波是否有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②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心绞痛症状及心
电图波形异常,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动态变化,血压低于90/60mmHg时应用升压药物。

床旁备好利多卡因等抢救药物及除颤仪等急救器械。

③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

防止因情绪紧张增加心肌兴奋度及心肌耗氧量而诱发心率失常,在4例并发心率失常患者中,有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颤、1例频发室早。

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再灌注诱发,心率最低为40次/min,血压120/70mmHg,注射阿托品0.5mg后,心率恢复达到60次/min。

3出血及皮下血肿的护理
出血和皮下血肿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比较多见。

可能与手术中使用肝素、术后砂袋移位、过早活动、卧位不当、穿刺侧肢体加压、包扎力度不够等有关。

另外,患者排便用力过猛、剧烈咳嗽等也可诱发出血、血肿。

为避免出血、皮下血肿,应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定时检查穿刺处敷料是否有渗血,大腿内侧是否有血迹、皮肤颜色、温度及穿刺侧足背动脉搏
动等情况;术后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食物,保持其大小便通畅;指导患者咳嗽、大小便时
自行以手压迫穿刺点,并密切关注穿刺点情况。

压迫止血的正确方法为将鞘管拔除,局部压迫
15~20 min,待穿刺点无出血后,再用宽胶带加压包扎。

1 kg砂袋压迫穿刺6 h,包扎12 h,
术侧肢体制动12 h,防止术侧下肢过早活动,并定时查看砂袋位置。

如出现出血,应立即重新
加压包扎。

对于轻度血肿形成患者,可以50%硫酸镁湿热敷。

本组1例患者因过早下床排便而
并发大出血,1例因肥胖导致加压包扎力度不够诱发大出血,及时发现后给予手指压迫止血,
并重新加压包扎,相应护理后10 h后未再发现出血,其余3例为皮下瘀斑,自行吸收好转。

4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极为少见,但危险度高。

发病因素有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等。

迅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①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中流量吸氧,维持静脉通路并持续
行床旁心电监护,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量,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②术前耐心向患者讲解
手术必要性、步骤、注意事项及其临床疗效,帮助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③术前保证
足够睡眠,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物地西泮口服。

④术前禁食以4~6 h为宜,不必过长。

术后2
h分次多饮水,每次应少于200 mL。

⑤注意观察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准备好急救药物如阿托品、多巴胺、除颤器等。

拔管前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鞘管周围皮肤麻醉后再拔管,以缓解拔管造成
的疼痛感。

若患者大汗、心率缓慢、面色苍白、血压降低应警惕血管迷走反射;对心率过缓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以提高心率;血压低者,可给予多巴胺,并补充血容量。

本组
2例因穿刺部位疼痛,1例因情绪紧张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经上述对症处理后均转危为安。

5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假性动脉瘤多因患者患肢未严格制动及术后压迫止血不当引发。

预防的关键是采取准确的
股动脉穿刺方法及压迫止血方法。

一经确诊为假性动脉瘤应及时处理,以血管压迫器或手压迫
股动脉破口,及时行超声检查,避免静脉同时受压而形成血栓,再加压包扎24~48 h,同时防
止因压力过大、包扎过紧导致下肢缺血或皮肤破溃、坏死。

本组1例并发假性动脉瘤,在术后
第三天拆绷带时发现,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于超声引导下再次压迫制动愈合。

6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患者合并高血脂症,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
形成。

②术后患者肢体制动时间过长或穿刺部位压迫导致血流减慢。

③高龄患者易于形成血栓。

预防护理措施有:手术后合理使用抗凝剂询问患者术侧肢体是否有麻木;检查患者肢体灵活度,可给予局部按摩;细心查看患者术肢穿刺部位颜色、温度,嘱患者保暖;仔细观察对比双侧足
背动脉搏动对称与否,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持续减弱或皮肤温度较低,伴有怕冷、肢体麻木等
症状,应警惕早期血栓,及时行溶栓治疗。

同时,让患者静卧休息,少活动,避免血栓脱落,
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经证实形成血栓后,可采取溶栓剂、止痛、血管扩张剂等对症处理。

本组1例并发动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7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

本组12例均因不适应床上排便或神经紧张导致尿潴留,采取听流水声及经腹部热敷等诱导后,10例成功排尿,另外2例行导
尿术应急解决尿潴留。

因此,医护人员应于术前开展宣教工作,嘱患者术前1~2d自行练习床上排尿,预防尿潴留。

8造影剂肾病的护理
冠状介入治疗过程中会应用大量造影剂,若无法及时排出,滞留于患者肾小管能够加重肾
功能损伤。

术后嘱患者多饮水,12h内饮水量达到1~2L为宜,对不能饮水者行静脉补液。

本组
1例并发造影剂肾病,及时行静脉、口服补液并利用利尿剂治疗后尿量增加,血肌酐恢复。

因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强化出入量管理,对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更需注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但围手术期可能并发多种合并症,严重的甚至能够导致死亡。

本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率失常、出血和皮下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血栓、尿潴留及造影剂肾病等。

经及时发现,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是并发症获得有效控制,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因此,重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医务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术前开展心理疏导,并做好充分准备。

术后在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对各种并发症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措施,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树铮,陈韵岱.冠脉介入诊治技巧及器械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2] 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0.
[3] 廖少琴,吴菊娴,李夏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致上肢血肿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2107.
(收稿日期:2013-08-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