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小数学生活化校本课程纲要廖腊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康市天龙小学数学生活化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数学生活化
2、主讲教师:廖腊梅
3、教学材料:改编
4、课程类型 :学科拓展
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两课时
6、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三个纬度、学习水平)。

(一)、总体目标:
1、加强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2、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

3、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

4、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向学生渗透学科知识整合的“数学”观。

2、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有很大帮
助,同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4、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学会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3、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将参与活动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创造的动力。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选择与设计)。

3、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
1.组织实施的原则:
(1)体现基础性,促进应用化。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要立足于打好学生数学基础,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挖掘主题性,注重兴趣化。

数学活动内容要新颖,知识点突出,能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

(3)重视灵活性,力求主体化。

数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4)加强针对性,突出个性化。

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在方法上要有规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

同时鼓励和肯定学生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归纳、去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2. 组织实施的方法:
(1)从活动内容入手,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标、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

从来源上看,可以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中的数学,工农业生产中的数学,
科学技术中的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出一些新颖的、生动的、灵活多样的、富于变化的、使学生感到活泼有趣的内容,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在活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四性”:
a、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儿童天性喜欢动,喜欢新奇,因此要选择那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b、启发性: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能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c、思想性: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d、活动性:“活动”是活动课的本质特点。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剪剪拼拼、画画算算等手段,动口、动手、动脑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活动形式入手,组织教师积极地探索故事、游戏、表演、操作、调查等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及途径。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及意见。

学是儿童的天职,玩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外活动能很好地把学与玩统一起来,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学到无法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等,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沟通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对数学课外活动过程要精心设计,要精心设计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a、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

活动课要重视情境的创设。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言语、实物、板书、照片、图画、音乐、小实验、游戏、动作、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活动的兴趣、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想象和思考。

b、加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同于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它或是课本知识的另类表现,或是课本知识的扩展、深化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探究,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动口、动脑),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起来,体现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合作的新型交往关系。

4、课程评价建议(学业成就的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1、评价内容
(一)、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当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通过评价帮助各班改进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各教师及班级探索本课程的实施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用肯定性评价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2、自主性原则
把主动权交给教师,只有活动班级才能最真实地评价其活动内容、实施过程是否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各班特色形成。

因此,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各班对课程的评价及对自身的评价。

(二)、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是由教师、学生、家长三部分组成,课程的实施定期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对教师的评价。

从课堂教学、教案设计、资料搜集、学生作品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领导评、学生评。

3、对学生的评价。

从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参与课程的表现包括参与的态度、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等;成果展示,包括实践操作、作品鉴定及在各种竞赛中的表现等。

(注:每节课,18-20分为“A”,15-17分为“B”,12-14分为“C”)。

学期末,得5次以上A 的为“优秀”,得3-4次“A”或4次以上的“B”为合格。

得3次以上的“C”为待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