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公开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 终于被秦国灭了。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
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减, 翻译:军队遭到挫败,土地遭到削减,丢失 六个郡,自己也像客人一样在秦国死去,被 天下人耻笑。
一、用“于”字表被动。 例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二、用“见”字表被动。 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用“为”字表被动。 例1:吾属今为之虏也。(《鸿门宴》) 例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 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 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 屈原,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
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 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 能没有怨愤吗?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 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 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 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 袖,外欺于张仪
3、屈平不与 赞同 4、因谗之曰 诽谤,说别人坏话 5、平伐其功 夸耀 6、乃令张仪佯去秦 假装
7、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1、顷襄王怒而迁之
凭借
最终 无论 因为 放逐
掌权的人
举
本义是双手举起来,用作动词。
(1)推举,选举。如: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全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列传》) 举国欢腾,举世无双
(3)举起,抬起。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诀以示者三。 (《鸿门宴》) (4)攻下,占领。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6)发动,兴起 如: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 本事矣。(2011山东卷) (7)完、尽 如:杀人如不能举
(5)拿,拿出来。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动词,沿袭 名词,机会
五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 闻强记”、“博闻强识”。 随波逐流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 浮。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七、句子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五、用“为……所……”表被动。 例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例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六、用“被”字表被动。 例1: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例2: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七、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而 能够跟世俗一道变化。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 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 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 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08安徽卷)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 《屈原列传》)(05湖南卷)
重点词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广博 明晓 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妒忌
形容词,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稀疏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 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动词,陈述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 写
疾
① 痛恨,憎恨 ②强,猛烈 ③快,迅速 ④缺点,毛病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原列传》) 声非加疾也(《劝学》)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 公输》)
因
介词,1、凭借 2、依据 3、趁机 4、因为,因此 5、由,经过 连词,于是,就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我欲因之梦吴岳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屈平不予。因谗之曰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蒙故业,因遗策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动词,讨伐,进攻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争宠而心害其能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嫉妒
害
使动用法,使…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疏
1、王怒而疏屈平
疏远
徒
1类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 2 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只是,仅仅 徒以吾两人在也 4徒步,步行 徒步 5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涉世家》)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
属
(1)动词,读zhǔ。 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 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记》) ④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2)动词,读shǔ。 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3)名词,读shǔ。 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 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 些人”“这些人”等。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过秦论》)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
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减, 翻译:军队遭到挫败,土地遭到削减,丢失 六个郡,自己也像客人一样在秦国死去,被 天下人耻笑。
一、用“于”字表被动。 例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二、用“见”字表被动。 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用“为”字表被动。 例1:吾属今为之虏也。(《鸿门宴》) 例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 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 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 屈原,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
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 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 能没有怨愤吗?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 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 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 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 袖,外欺于张仪
3、屈平不与 赞同 4、因谗之曰 诽谤,说别人坏话 5、平伐其功 夸耀 6、乃令张仪佯去秦 假装
7、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1、顷襄王怒而迁之
凭借
最终 无论 因为 放逐
掌权的人
举
本义是双手举起来,用作动词。
(1)推举,选举。如: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全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列传》) 举国欢腾,举世无双
(3)举起,抬起。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诀以示者三。 (《鸿门宴》) (4)攻下,占领。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6)发动,兴起 如: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 本事矣。(2011山东卷) (7)完、尽 如:杀人如不能举
(5)拿,拿出来。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动词,沿袭 名词,机会
五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 闻强记”、“博闻强识”。 随波逐流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 浮。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七、句子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五、用“为……所……”表被动。 例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例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六、用“被”字表被动。 例1: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例2: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七、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而 能够跟世俗一道变化。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 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 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 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08安徽卷)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 《屈原列传》)(05湖南卷)
重点词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广博 明晓 熟悉 2、争宠而心害其能。 妒忌
形容词,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稀疏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 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动词,陈述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 写
疾
① 痛恨,憎恨 ②强,猛烈 ③快,迅速 ④缺点,毛病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原列传》) 声非加疾也(《劝学》)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 公输》)
因
介词,1、凭借 2、依据 3、趁机 4、因为,因此 5、由,经过 连词,于是,就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我欲因之梦吴岳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屈平不予。因谗之曰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蒙故业,因遗策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动词,讨伐,进攻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争宠而心害其能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嫉妒
害
使动用法,使…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疏
1、王怒而疏屈平
疏远
徒
1类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 2 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只是,仅仅 徒以吾两人在也 4徒步,步行 徒步 5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涉世家》)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
属
(1)动词,读zhǔ。 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 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记》) ④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2)动词,读shǔ。 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3)名词,读shǔ。 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 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 些人”“这些人”等。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