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陵水县吸毒人群丙肝抗体初筛阳性率检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陵水县吸毒人群丙肝抗体初筛阳性率检测分析
王华鸯
【摘要】目的对吸毒人群的丙型肝炎(抗-HCV阳性率)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播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96例吸毒人员和456例普通人群的血清丙肝抗体(抗-HCV).结果吸毒组血清抗-HVC阳性率为64.5%(320/496),对照组血清抗-HCV阳性率为0.65%(3/456),吸毒人员丙肝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HCV阳性率(88.3%)显著高于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27.0%).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防止丙肝在该组人群之间的传播.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7(006)004
【总页数】2页(P649-650)
【关键词】吸毒人群;丙肝抗体;阳性率
【作者】王华鸯
【作者单位】陵水县黎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陵水57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21
据已有的调查显示,在全球自然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较高,并且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HCV作为一种血源性传染病毒,在我国吸毒人群中特别是注射吸毒人群中呈现较高的感染率;吸毒人群是一类特殊人群,长期滥用海洛因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艾滋病、丙肝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为了调查了解陵水县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率,本研究对本县部分吸毒人群进行了血清抗-HCV检测分析。

1.1 资料来源陵水县2015年9月-2016年12月吸毒人群监测对象496人(吸毒组),最小21岁,最大59岁。

随机抽取来自陵水县疾控中心办理健康证体检人员血样456份作为对照组,年龄21岁-59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仪器 WellscanMK3酶标仪。

1.2.2 检测方法试剂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HCV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实验过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有效期内使用。

酶标分析仪读取结果。

1.2.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吸毒组和对照组抗HCV阳性率的比较 496例吸毒人员抗HCV阳性人数320人,阳性率为64.5%;对照组456例HCV阳性人数3人,阳性率为0.65%。

两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果见表1。

2.2 吸毒方式与抗HCV阳性率的关系 496名吸毒者中有静脉注射吸毒史的有247人,抗-HCV阳性218人,HCV阳性率为88.3%(218/247),自述非静脉注射吸毒的有249人,抗-HCV阳性102人,HCV阳性率为40.9%,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与非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CV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7名静脉注射吸毒者中有210人曾共用注射器具,共用注射器具的吸毒者HCV阳性率为99.0%(208/210),在未共用注射器具的37名注射吸毒人群中,抗-HCV阳
性率为27.0%(10/37)。

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人群中抗-HCV阳性率明显增高,两者的HC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同年龄组抗HCV阳性率的比较 30岁以下年龄段吸毒者抗HCV阳性率为50.2%,31岁-40岁阳性率为74.4%,41岁-59岁阳性率为67.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果见表2。

检测抗-HCV可以反映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

由于丙肝分布较为广泛,极有可能向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演变,所以,丙肝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一旦患有丙肝这一传染病将很难治愈[3]。

本次调查的资料显示,陵水县吸毒人员的
丙肝感染率为64.5%。

与对照组丙肝感染率(0.6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吸毒人群的丙肝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正常人群,可见吸毒人群是陵水县HCV
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和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CV感染在吸毒人群中没有年龄差别。

丙肝病毒主要经输血、母婴、性接触,使用非一次性注射针头等途径传播,静脉吸毒是目前社会上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我国某些地区,因静脉吸毒导致的丙肝病毒传播占60%-90%[4]。

本次调查显示,496例吸毒者中,有247人是
以静脉注射方式吸毒,这组人群HCV的感染率为88.3%(218/247)明显高于
自述非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40.9%(102/249)],两者HCV感染率经统
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还显示,在247名静脉注射吸毒者中有210人承认曾与其他吸毒者共用过注
射器具吸毒,共用注射器具的吸毒者HCV感染率为99.0%,明显高于未共用注射器具的吸毒人群27.0%。

表明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HCV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由于静脉吸毒人群医学知识较为匮乏,对于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危害并不知情,所以,共用注射器具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静脉吸毒人群当中,使其存在染上血源性传染病
的危险,极大地增加了感染疾病的机会。

由此不难看出,共用注射器吸毒无疑是HCV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这也是陵水县吸毒人群感染丙肝的主要途径。

静脉吸毒者的高HCV携带率已成为HCV快速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
高度重视[5]。

吸毒除了是个人的问题之外,同时,还是社会的一大重点问题。

吸毒的人群不仅是丙肝高危人群,对自身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向普通人传播和扩散。

为了可以有效的对丙肝等疾病传播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就需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只有采取措施减少吸毒人群数量才能切断血源性传染病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静脉吸毒人群进行行为干预,为了减少共用针具行为,可以将针具替换措施进行推广;其次,要对吸毒人群进行引导,使其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HCV等血源性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其扩散到一般人群当中。

【相关文献】
[1]刘潇, 陈佳琦. 联合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抗体在丙型肝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
杂志, 2012, 22(2):316-317, 323.
[2]严海燕, 欧阳颖. HCV-CAg、HC-RNA及HCV-Ab联合检测降低丙型肝炎的误诊率[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22(10): 2412-2414.
[3]孟晓红, 马原, 张利娜, 等. 146例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人员艾滋病丙肝病毒及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0, 27(6): 3-4.
[4]车盈辰. 海洛因依赖者200例丙肝感染情况分析[J]. 贵州医院, 2010, 34(1): 66-68.
[5]刘英杰, 王晨, 杨振凯. 162例吸毒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2): 146-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