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
请认真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题。
(共6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
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①(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
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②(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
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片上的绳文”し那是编索的纹理拓.印在湿教的陶表面,经过火烧面固化下来的印迹。
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
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
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ò)祈求(qǐ)“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祈求(qí)“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祈求(qí)“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祈求(qǐ)“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
文’”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2.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
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3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① 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② 》。
(2分)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
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3.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
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1分)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4.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
(共3分)
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①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
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
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③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
(3分)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
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填空。
(共4分)(5、6题必答,每题1分;7、8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2分)
5.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6.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7.欣赏着中秋圆月,小宇用微信给远在异乡的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其中引用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应该是“,”。
8.《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天和夏天景色的句子
(二)诗歌赏析(共6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完成9-11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下列选项中,对本诗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初逢筵席上对我的款待,赠给他一首诗。
B.答谢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见的酒席上赠予我的诗作。
C.对白居易在扬州刚认识我时赠予我的席子表示感谢。
10.诗中颌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友和①的思想情感。
你还知道其他诗歌中包含典故的诗句是“②”(写一句即可),表达了作者③的思想情感。
(3分)
11.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运用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沉舟時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冬雪与寒冰不能耽搁春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任何腐朽势力也不可能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种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审时度势,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三)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2-14题。
(共8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连月不开./开.宗明义山岳潜形./相形.见绌
B.去国.怀多/为国.为民沙鸥翔集./集.思广益
C.长烟一.空/一.生一世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D.樯倾.楫摧/倾.家荡产春和景.明/借景.抒情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则有去国怀多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理解:迁客骚人悲伤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登上岳阳楼后,满目萧然,触景伤情。
【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理解:古仁人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
【丙】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回去呢?
理解:范仲淹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4分)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
③砦,同“寨”。
三、名著阅读(5分)
15.有人说:“人到绝境是重生。
”强者总能在绝境中创造机会,走出困境。
请结合《水浒传》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00字左右)(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
(共7分)
【材料一】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由此,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西安,成为第九个获得此地位的城市。
此前确立的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国家中心城市也都是特大型或大型都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于2005年正式提出,它主要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而设立的,并非行政级别概念。
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形象,是国家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不同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定位。
广州是最早被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作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门户之一,它致力于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并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新晋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是著名古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引领区,它定位于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丝路文化高地,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
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应该是区域经济的中心,GDP 至少应达到3000亿,如西安2017年GDP就达到了7469.58亿元。
但GDP并非是唯一指标,还要考虑到东、中、西部各区域的发展不均衡,因此需要更多的“中心”来带动各区域的发展,协调东西部的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文化力量也是考量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
如我国的中心城市上海,它不仅是国家经济中心,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
此外,国家中心城市还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起到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努力建成“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宜居城市。
首先,应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强化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其次,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如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
和国际化大城市,它主要着眼于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16.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50字以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阋读【材料三),将下列目标与相应的举措连线。
(在横线上写出字母即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三则材料,概括西安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理由。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四级》阅读《第四极》,完成19-21题。
(共10分)
第四极
——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晨
浩瀚无际的西北太平洋某海域,深蓝色的海水犹如成片成片的“水晶蓝”绸缎,
在清晨的阳光里闪烁着明亮而富有质感的光泽。
2012年6月,“向阳红09”船搭
载着“蛟龙”号和海试队抵达预定海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级下潜试
验。
总指挥刘峰在做下潜动员:“为了今天,我们等待了很久……”
吹响深海集结号
2001年12月7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
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这里正在召开竞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组成员会议。
几位应聘者陈述过后,主持人宣布:“现在请大洋办的刘峰做应聘报告。
”
刘峰上台介绍了自己的简历、对专项计划的认识及初步设想。
最后,他高声音说道:“世界正在进行蓝色圈地运动,我们中国人不能当看客。
形势紧迫,时不我待。
如果应聘成功,我一定团结各个单位科研人员,为我国的深潜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与会专家认为刘峰的应聘报告有观点、有思路、有信心,他既熟悉研发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来龙去脉,又具有高度的献身祖国深海开发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最终,刘峰被任命为总体组组长。
回到家,刘峰一直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中,反复默念着王昌龄的绝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心中充满了迎接挑战和机遇的豪情。
时间往前推到1984年10月。
英国伦敦布鲁纳尔大学,博士论文答辩正在进行中。
“我注意到,您这儿写的‘献给我的祖国’,是吗?”答辩委员会主席看着吴有生博士论文扉页上的一行英文问道。
“是的。
” “那你打算留在英国吗?这里有很好的研究和生活条件啊!”“我感谢校方和老师们的厚爱,但祖国更需要我。
”吴有生礼貌而坚定地回答。
回国后,吴有生1992年出任中船重工702所所长,1994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次,他将担任《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方案论证报告》的领军人物,702所也将负责研制总装“蛟龙”号。
66岁的702所研究员徐芑南已退休6年,这次却被破格聘任为“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这一任职,就是整整10个春秋……[甲]有人说,徐芑南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600米,1000米,3000米,6000米,7000米!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蓝更深的海域。
有志男儿建奇功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
潜水器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其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
顾秋亮和他的师傅级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
人称“顾两丝”的顾秋亮,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
时间长了,他的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了问题。
凭着“顾两丝”的钳工功力,他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
安装“蛟龙”号载人球的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必须控制在0.2丝以下,0.2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
而观察窗的玻璃又异常娇气,一旦摩擦出一个小小的划痕,在深海几百个大气压的水压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甚至破碎,危及下潜人员的生命。
“一定要精细,要专注才行。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手中关系着潜水器的存亡啊!”顾秋亮这样说着,眼里含着闪亮的东西。
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是他做人的信念。
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鞭策着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2010年7月,“向九”船队在试验海区进行无动力下潜上浮、接地检测性能复核等试验。
专家们安装了一台“接地检测仪”,检测值必须保持在数值1.2以下,
才能保证安全。
可是,试航员们发现:当进入3000米海深时,检测值偏高,当上浮到1000多米时,检测值恢复正常。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器毁人亡。
要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冒着极大风险下潜。
执行此次任务的于杭、叶聪、杨波,凭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挚爱和对“蛟龙”号安全性能的信心,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不断报警的情况下,镇定自若,勇敢地下潜、下潜……他们冷静观察,对用电设备逐个采取隔离措施,同时继续加大下潜深度,延长报警出现的时间,以求固化故障点……
苍天不负有心人。
他们终于揪住了这只时隐时现的“幽灵”尾巴。
“蛟龙”号顺利返回母船后,电力小组根据他们提供的现象,锁定报警的原因,确定了解决的方案,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了问题。
这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的这首五言绝句,豪爽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中国人在征服了南极、北极和珠峰高极之后,又成功地进入到地球最深极。
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
从2002年立项起直至如今第四次海试,全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一天终于来到了!2012年6月24日,刘峰总指挥脸色凝重而坚毅,在简短动员后,他一挥手:“现在我宣布,试航员出发!”3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健步登上平台依次进舱。
雨虽然很大,人们的衣服淋透了,内心里却充满了阳光。
7时整,指挥部宣布“各就各位”。
轨道车移动、挂主缆、起吊、挂龙头缆、解缆等动作一气呵成,潜水器逐渐飘离母船尾部。
现场指挥部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着:1000、2000、6000米,随着深度
的增加,刘心成书记的心情也更加凝重:出征以来搏风踏浪迎“玛娃”台风而不畏,遇“古超”气旋尤奋勇;几次受挫,团队逆境而上,挑战极限,一路拼杀……他不敢多想,也没有时间多想。
指挥部鸦雀无声。
[乙]大家目不转睛,紧紧地盯着显示屏,有人还不时地揉揉眼睛,唯恐看不清闪烁变化的数字:6900米、6935米、6970米……10时55分,“7005米”跳出画面,指挥部一片欢腾,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共和国,不,是全世界搭载3人深潜的新纪录。
而恰恰就在这一天,正在太空中遨游的我国“神九”飞船,即将实现与此前发射的太空舱“天宫一号”手控对接。
47年前,毛泽东主席曾展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胜利凯旋,太平洋的风浪也温柔了许多。
深蓝色的海水一波连着一波,泛起了朵朵白亮亮的浪花,如同给英雄的中国海试队献上的鲜花。
一只只调皮的海豚浮现在船舷边上,好像是前来迎接的伴游者。
迎面遇上的过往货轮,相互之间拉响了汽笛,似乎是向远航归来的人们致敬。
(节选自许晨《第四极》,有删改) 19.“蛟龙号”第四次深潜试验成功,各路媒体的连篇报道使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报道中普遍提到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有哪些内涵。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甲][乙]两处都出现了一串连续的数字,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文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说明你提这个问题的原因。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品味瑕疵》一文,完成22-24题。
(共7分)
品味瑕疵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
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
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
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
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
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
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
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
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
“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
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
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
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
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
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
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
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
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
师诞生了。
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
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
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
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
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
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
”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
然的大智慧。
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
获更大的成功。
22.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23.下面是对本文的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谚语,目的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瑕疵,从而逐步走向“完人”。
B.用最美女神维纳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只残缺的手臂,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美”这个观点。
C.本文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论证结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第③段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瑕疵的玩具,就能超越完美的经典。
24.下面是有关瑕疵的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帮你理解《品味瑕疵》这篇文章?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材料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材料二:蒸馏水被称之为最好的引用水,然而,经过调査,有关专家指出:长期引用蒸馏水的人会因体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患上一些诸如“0型腿”“败血症”等疾病。
五、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已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
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
请你任选一处古迹或一件文物,将“,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