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凤丹牡丹栽培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凤丹牡丹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蒋银莉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7期
摘要:铜陵是凤丹牡丹原种的发祥地和中国南方牡丹的传统产区,素有“国色在洛阳,天香在铜陵”之美誉,全国牡丹种植区域中凤丹种植面积占到80%。
铜陵牡丹药用、观赏、油用价值兼具,是江南牡丹品种群的栽培中心、中国药用牡丹之乡、中国南方牡丹生产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近年来,在铜陵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激励下,全市牡丹产业特别是油用牡丹产业呈现开局良好和加速发展态势。
本文将铜陵凤丹牡丹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铜陵凤丹牡丹的栽培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45
1 凤丹牡丹育苗技术
1.1 苗圃地选择
培育凤丹牡丹壮苗对土壤要求条件较高,应选土层深厚肥沃,易于排水、又能保墒的沙坑壤土用作苗圃地。
忌选粘重、盐碱、低洼及重茬地块,PH值以5.5~8比较适宜。
1.2 苗圃地除草
苗圃地选定后,在播种前夏秋之交,草籽尚未成熟前予以根除。
除草方法:人工深翻,把草种子压在下层,不再发芽;浅锄浅耕,让地表草籽充分萌发,10~15d一次性把杂草消灭在萌芽中,大大减少杂草种子残留量;使用除草剂,或者三者结合使用。
1.3 深耕翻晒
苗圃地应提前一个月深耕翻晒,深度30~50cm左右。
要在晴天翻耕,通过曝晒促进土壤熟化,以杀灭病菌和虫卵及消灭杂草。
翻地前每667m2施用800~1500kg腐熟厩肥,40~50kg复合肥做底肥,同时施入土壤杀虫、杀菌剂。
1.4 整地作畦
播种前再次整理土地,浅耕耙细整平,然后作成高畦。
畦宽以2~3m为适宜,畦面做成弧形,以利排水。
畦间步道(兼排水沟)深、宽各0.5m。
1.5 适时播种
凤丹牡丹的播种期一般宜选在8月至10月,9月最佳。
地温≥20℃(土表下15~30CM位置测量)。
如地温较低,或播种期偏晚,播种后必须覆盖地膜,否则当年不能萌动生根。
1.6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采用水选法选种。
选择在清水中沉下的饱满的凤丹牡丹种子,用40~50℃的温水浸种24~48h,或者用常温清水浸种48~72h,每天换水1次。
充分吸水膨胀的种子,经敌克松、多菌灵等药剂消毒处理后,即可用于播种。
1.7 播种方法
播种时土壤中要有适宜的墒情(田间持水量70%左右),墒情差时要补水造墒后方可播种。
采用条播方法,在做好的高畦上开沟播种。
按20~30cm的行距开沟。
沟深约5~10cm左右,播幅10cm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种子间距1~2cm,然后覆土3~5cm,稍加镇压。
1.8 播种量
种子用量每667m260kg左右。
1.9 幼苗管理
播种后20~30d种子开始萌动生根,入冬前幼根可达10~20cm。
若冬季天气干燥,可在苗圃地上覆盖2~3cm厚的稻草或茅草,保护越冬。
次年2月初将覆盖物去掉。
种子经过冬季低温解除上胚轴休眠后,于2月中下旬幼芽萌发陆续出土。
幼苗宜适度遮荫。
可搭遮荫棚或采取套作等其它遮荫措施。
幼苗叶片展开,春季气温上升到18~25℃时,是幼苗快积速生长期。
此时,应注意真菌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可以将杀菌剂、叶面肥(0.3%磷酸二氢钾等)、生长促进剂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在3~4月之间连续使用3次,有较好效果。
1.10 草害防治
播种后杂草开始生长前,喷洒一次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以控制草害的发生。
幼苗生长期内,应及时松土除草,切忌杂草丛生后再进行除草。
1.11 凤丹牡丹苗木出圃
凤丹牡丹可在苗圃内生长1~3a,普遍采用2~3a苗出圃定植,出圃定植宜在秋季。
栽植特别需要时也可春季出圃。
2 牡丹栽植技术
2.1 适时栽植
凤丹牡丹入秋以后有一个根系生长高峰,适时栽植可以使凤丹牡丹的根系在栽植当年得以生长并恢复,一般新根能长到20cm左右,对第2年的生长十分有利。
栽植时间以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宜。
其他时间栽植生长不旺,或成活率低下。
2.2 栽植密度
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株行距可以选择30*70cm,或者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80~100cm,窄行40cm,株距30~40cm.初植密度每667m23000株左右。
随着年龄树冠增大,逐步往外移栽。
株行距的选择,宜考虑方便小型农机在大田中的使用,同时考虑方便套种其它经济作物,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2.3 栽植方法
挖深30cm的栽植穴,将苗木置入穴内,使根系舒展;穴内添土后将苗木轻轻上提,使根部颈部低于地面2cm左右,然后踏实封土。
也可使用专用栽植器或锨插入地面,别开宽
8cm,深约30cm的缝隙,然后放入凤丹牡丹的幼苗。
苗木宜直栽,不宜斜栽。
3 凤丹牡丹的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凤丹牡丹的生长期内,要经常松土保墒,同时灭除杂草,特别是定植1、2a内,树冠尚未郁闭,杂草易于滋生,宜掌握“锄早、锄小、锄了”的原则,及时除草。
凤丹牡丹的种植大田应用除草剂需要十分谨慎,什么时候用什么除草剂,什么草用什么除草剂,一定要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3.2 肥水管理
凤丹牡丹喜肥。
合理施肥,不断培肥地力,是油用牡丹凤丹丰产栽培的基础。
如栽植2a生苗,栽培后第1年,一般不需要追肥。
第2年开始,年内追肥2次,第1次在春分前后,每667m2施用40~50kg复合肥;第2次在入冬之前,每667m2施用150~200kg 饼肥加40~50kg复合肥。
第3年开始结籽后,可施肥3次。
开花前15~20d内喷1次叶面肥,开花后15~20d内施1次复合肥。
采籽后8月施用1次有机肥和复合肥,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新根生长及根部营养储存,穴施或开沟施入。
大田干旱时应适当补充水分;但切记避免积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清除水沟淤泥。
4 凤丹牡丹平茬与整形修剪
4.1 凤丹牡丹平茬
平茬对凤丹牡丹植株具有增强树势,促进分枝等作用。
使用3a生苗栽植时,可于栽植前在根颈上部3cm左右将上部茎干剪除,经消毒处理后栽植。
2a生幼苗宜在定植1a后平茬。
4.2 整形修剪
凤丹牡丹直立性较强。
应在栽植后3、4a内及时选留主枝,形成适度开张且较为牢固的丰产树形。
一般定植后2、3a内着重主枝培养,每株选留3~4个主枝,在主枝上逐年增加侧枝。
成形后的株丛每株花枝数视生长空间保持在12~15个。
每年秋季落叶后,进行一次全面修剪。
剪去开花结实后退缩的枯枝、过密枝。
注意通过上位芽的选留,调整枝条开张角度及分布空间,使树冠圆满,通风透光,同时防止结果部位迅速外移。
每年十月下旬,凤丹牡丹的叶片干枯脱落后,应及时清除,并带出凤丹地集中深埋,以减少来年病害发生。
5 凤丹牡丹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
5.1 凤丹牡丹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多年的栽植经验表明,凤丹牡丹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其面临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灰霉病、立枯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
5.1.1 根腐病
根腐病是凤丹牡丹的重要病害。
发病部位在根部,初呈黄褐色,后变成黑色,病斑凹陷,大小不一,可达髓部,病变部位变黑,根部可全部或局部被害,病重植株老根腐烂,新根不生,地上部分叶黄、萎凋。
枝条细弱,发芽迟,甚至全株死亡。
重茬对病害发生和危害的影响非常明显。
一般土质粘重、地势低洼、不易排水的地块发病重,凤丹根受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危害的植株感病重。
根腐病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患病根部越冬。
3月上旬随着地温的回升,病原菌可开始活动,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根部,5~7月为发病盛期,10月下旬病菌停止侵染。
病原菌可随流水近距离传染,或随苗木调运远距离传播。
其潜伏期为15~20d。
对发现的病株要挖出深埋,并在种植穴内撒一些石灰或硫磺粉结合阳光进行土壤消毒。
化学防治,可以采用福美砷、腐必治或者多福可湿性粉剂进行灌根。
防效可以达到84~90%以上。
5.1.2 灰霉病
凤丹牡丹的灰霉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尤其易在阴雨潮湿季节流行。
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幼茎和花瓣腐烂。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尤其下部叶片易被感染。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
后期病斑扩大,直径多在1cm以上。
病斑褐色、紫褐色至灰褐色,有时产生轮纹。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层。
叶柄和茎部发病时,产生水渍状暗绿色长条斑,后变褐凹陷,病部软腐,导致植株折断。
花瓣染病时,变褐腐烂,产生灰色霉层。
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液防治。
5.1.3 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轮斑病,是凤丹牡丹常见的叶部病害之一。
发病初期受害叶片产生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
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大小不等,直径为2~10mm。
病害后期,病斑上生黑霉层;相邻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
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而枯死。
凤丹牡丹的嫩茎、叶柄上的病斑出现在3月下旬。
而4月上旬新叶刚抽出不久即可见到针头状的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展相连成片,7~9月为发病盛期。
11月上旬后,病原菌进入越冬期。
可选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与叶面施肥混合进行防治。
5.1.4 立枯病
立枯病多出现在新的育苗地块。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病菌从土表侵入凤丹牡丹的幼苗茎基部。
发病时,幼苗基部先变成褐色,后呈暗褐色,严重时呈黑褐色腐烂。
病株叶片发黄,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伏。
病菌也可侵染幼株近地面潮湿叶片,引起叶枯,并很快波及全叶及叶柄,造成死腐。
发病地块可用敌磺钠(敌克松)等配水浇灌。
5.1.5 根结线虫
凤丹牡丹的根被根结线虫感染后,营养根上长出瘤状物,形成根瘤,根瘤上长须根,须根上再长瘤,可以反复多次,使根瘤呈丛枝状,严重影响凤丹牡丹的生长、开花。
通常根结线虫以雌虫和卵在凤丹牡丹的根部越冬,第2年初次侵染凤丹牡丹新生营养根的主要是越冬卵孵化的二龄幼虫。
根结线虫可以通过病土、流水、工具和带病苗木传播。
可以采用甲基异柳磷或阿维菌素灌根处理进行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5%以上。
5.2 凤丹牡丹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种植凤丹牡丹的地块有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为害。
根据危害情况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灌根防治:辛硫磷乳油或甲基异柳磷灌根处理。
毒饵诱杀:乐斯本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拌入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饵料(麦麸、豆粕等)作毒饵,傍晚均匀撒施。
蛴螬危害严重时,可设置诱杀其成虫金龟子的灯具设施。
6 凤丹牡丹草害防治
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降雨较多,草害的发生是当前凤丹牡丹栽培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凤丹牡丹的草害问题贯穿从育苗到大田栽培的全过程,特别是育苗和大田栽培的早期阶段,草害加大了管理成本和经济损失。
草害的防治方法应遵循以防为主、“锄早、锄小、锄了”和多种防治方法并举,综合防治的原则,关键环节及时防治。
6.1 整地阶段
新选定的苗圃地或者苗木栽植地应提前一个月深耕翻晒,深度50cm左右。
在深耕翻晒的同时,使用农达(草甘膦)等除草剂,局部杂草严重或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地块可酌情使用2次。
6.2 田间管理
播种或者苗木移植后,杂草开始生长前,喷洒一次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
苗木生长期内,应及时除草,坚持“锄早、锄小、锄了”,切忌杂草丛生后再除草。
6.3 防治方法
目前经常采用的除草方法包括:人工、机械除草法和化学(除草剂)除草法。
应用除草剂需谨慎(禾本科杂草可用精喹禾灵)。
此外,可以积极探索家禽(鸡、鹅)灭草、覆膜除草等其它除草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