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大毕庄中学戴玉梅一、教材分析
碳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
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
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1.二氧化碳是学生身边的物质,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大
气环境的变化。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紧密联系实际考虑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
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新的知识经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避免机械学习。

2.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所以可让学生用自己制取的二氧化碳完成性
质探究巩固旧知并实现新旧联系,构建网络。

3、基于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需整合教材
并增加探究实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主要用途,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自己
的观点,进行探究活动。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亲自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化学学
习的持续兴趣。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五、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六、教学流程: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小魔术:“不落”的气球
[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小魔术中使
用的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
[明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
[板书]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魔术。

学生分组实验检验集气瓶中
的气体。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通过小魔术,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验满方法以及生活经验,想一
想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小组谈
论,完成学案相应内容
[板书]一、性质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帮助学生回忆原有
知识,引导学生从猜
测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探究[引导]我们先来看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问]哪位同学根据二氧化碳碳的
物理性质,解释“不落的”气球下落的原因?
[板书]1.物理性质
[过渡]什么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请同学们根据探究1内容,阅读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完成学案。

[多媒体]小组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步骤: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瓶口向上)倒入约1/3的水,迅速盖上瓶盖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此实验说明什么?
[过渡]同学们实验做得都很好,下学生回答: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
学生小组实验,完成学案,
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瓶子变瘪了。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能溶于
水。

通过二氧化碳的溶
解性的性质实验,培
养学生进行实验,观
察现象,得出结论的
能力。

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舞台烟雾”。

[提问]舞台烟雾从何而来?
[解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常温下易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制冷剂,升华过程中,伴随烟雾,常用于舞台烟雾,同时干冰还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人工降雨原理”。

[过渡]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阶梯蜡烛
[多媒体]实验步骤: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一高一低的蜡烛的烧杯中。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此实验说明什么?
[过渡]此实验既说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说明了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中的“而不”,第三个“不”是不供给呼吸。

[提问]二氧化碳有毒吗?
[多媒体]二氧化碳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引导]东北有许多人有把菜存于菜窖的习惯,但是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学生聆听。

学生观看视频,理解人工降
雨原理。

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回答:蜡烛从下到上依
次熄灭。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
密度比空气的大。

学生回答:没有毒。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
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会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人直
接进入就会窒息甚至死亡,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检测出菜窖中的气体能供给人们的呼吸呢?
[提问]那我们把蜡烛放入菜窖中,什么样的现象能说明菜窖能进入了呢?
[小结]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灯火实验。

[多媒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三不”: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板书] 1.“三不”
[设问]二氧化碳还有哪些化学性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提供一个小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预酸变红。

[演示实验]将溶解性塑料瓶中的水加入石蕊。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塑料瓶中的什么物质使溶液变红了?
[小组实验]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探究3内容,阅读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完成学案。

[多媒体]实验: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实验步骤:
I 一朵花滴上稀醋酸学生思考:火。

学生回答:蜡烛的火焰不熄
灭。

学生回答:溶液变红了。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①水②二氧化碳
③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
碳酸
学生小组实验,完成学案,
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现象及分析:
I 纸花由紫变红
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的意识和用科学探
究的方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II 另一朵花上滴上水
III 观察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花IV 向集气瓶中的一朵花上迅速滴上水,并立即盖上玻璃片滴上水
[提问]是什么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提问]请同学们书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2. CO
2+H
2
O==H
2
CO
3
[演示实验]将红色溶液加热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解释]这是因为碳酸在常温下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提问]请同学们书写碳酸易分解的方程式。

[板书] H
2CO
3
==CO
2
↑+H
2
O
[过渡]二氧化碳除了与水反应,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请同学们在锥形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然后向锥形瓶中深深吹口气,观察现象。

[提问]我们呼出的什么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 II 纸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III 纸花不变色
CO
2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IV 纸花由紫变红
CO
2
与H
2
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
紫色石蕊变红
学生回答:碳酸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CO
2
+H
2
O==H
2
CO
3
学生回答:溶液中红色消失
了。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H
2
CO
3
==CO
2
↑+H
2
O
学生实验后,观察到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加深学生对化学实
验探究过程的理解。

3.CO2+Ca(OH)2=CaCO3↓+H2O
[提问]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回答。

[过渡]二氧化碳有哪些影响呢?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的影响书写了手抄报。

[多媒体]展示手抄报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二氧化碳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
用、灭火、气体肥料、化工
产品等。

同学们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后回答:温室效应
加剧,全球变暖等;进行低
碳生活等。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
和环境,关注温室效
应。

小结学完本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二氧化碳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相
关用途。

反思与交流。

作业 1. 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
的公共建筑。

“零碳”中的“碳”主要指
()
A.CO
B.CO2
C.CH4
D.C
2. 将CO2通入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一
段时间,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
活性炭粉末震荡后过滤得滤液,液体颜
色变化是()
A.红色→无色→紫色
B.红色→紫色→无色
C.无色→紫色→红色
D.蓝色→紫色→无色
3.选择氧气或二氧化碳,并写出有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2)能用于灭火的是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
是,释放的是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干冰是
学生完成作业。

巩固练习。

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
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
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填“b”
或“c”)相连接。

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
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
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
置烧杯右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
象是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化学性质
是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一、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1)“三不”
(2)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3)CO2+Ca(OH)2=CaCO3↓+H2O
二、用途
三、影响
八教学反思: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一种常见的气体,它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向空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影响生态平衡。

从而教育学生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增强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