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呼中区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安岭呼中区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
析
宋小磊;李楠
【摘要】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西伯利亚古陆的东南侧,位于著名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上,属于的成矿带则是得尔布干金多金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有利.北东向卡马兰河断裂为含矿热液的流通运移提供了条件,在区内晚燕山期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及花岗岩侵入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多期次热液活动得以发生,提供了成矿的动热来源,有用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发生激活、迁移和富集,热液中的有用元素与其一起充填并沉淀于构造破碎带和裂隙构造中,形成了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7(000)036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矿;热液活动;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作者】宋小磊;李楠
【作者单位】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矿区地理位置处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
本文通过对成矿区带总体、系统的研究,充分借鉴已有矿点的成果,认真研究其地质特征及成
矿类型,在矿区内进一步确定对成矿有利的地层、岩浆岩的分布范围,进一步划分成矿有力地段,为找矿提供有利信息。
该区地处西伯利亚古陆的东南侧,位于著名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上,属于的成矿带则是得尔布干金多金属成矿带。
地壳发展经历了早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等多次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板块间的摩擦、碰撞以及拼接增生作用使本区地壳破碎。
尤其随着侏罗纪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本区发生大规模剪切构造作用,构造-岩浆再次强烈活动,许多深断裂从而形成,并且与古断裂贯通,这些断裂成
为幔源物质上涌的通道,从而大规模火山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能够有好的的空间、物质及动力条件。
区域地层自上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
中生界地层发育最为广泛,古生界其次。
元古界多呈捕虏体零星分布,新生界仅于沟谷中发育。
从老到新主要有: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岩组的浅变质海相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合;中上侏罗
统塔木兰沟组陆相基性火山熔岩及其碎屑岩;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碎屑岩;下白垩统光华组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碎屑岩;下白垩统甘河组玄武岩、安山岩、凝灰砾岩;第四系上更新统阶地冲积层亚粘土、亚砂土、砂及砂砾石;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现代河流冲洪积相及山地残积松散堆积物组成。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岩石类型复杂,显示出多期性、继承性活动的特点,自中元古代-早白垩世侵入岩均有出露。
元古代及前古生代的侵入岩大多在白卡鲁山以北区
域及塔源附近区域出露,中生代侵入岩大多在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出露。
区域潜火山岩主要为燕山期,主要岩性为次英安岩、次流纹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潜火山岩与金银及有色金属矿产关系密切。
大地构造位置在额尔古纳褶皱系的东侧,由于晋宁期、海西期花岗岩的穿插,并且覆盖了燕山期大面积的火山岩,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区内地层呈零散分布,构造比较复杂。
区内褶皱主要为近东西走向的复式背斜;区内断裂主要为卡马
兰河断裂,呈北东向。
矿区外围有多处矿床(矿体)分布,主要有:碧水铅锌多金属矿、盘古河铁矿、下嘎来奥伊河铁多金属矿、呼中区偃尾山铜金银矿床、塔源铜金银矿床、松岭区岔路口钼多金属矿床、呼中区布鲁吉山钼矿床等。
矿区地层从老到新主要有: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浅变质海相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合;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熔岩及其碎屑岩;下白垩统光华组酸性熔岩及其碎屑岩;白垩系下统甘河组玄武岩、安山岩、凝灰砾岩;第四系上更新统阶地冲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本区主要出露早石炭世闪长岩。
区内主要断裂为卡马兰河断裂,北东向。
该断裂具有明显线性特征,延伸东方红幅与北东向盘古河断裂衔接。
该断裂在区域上有较重要的意义,更控制了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展布,沿断裂线燕山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呈贯状贯入。
该矿区额尔古纳褶皱系与中生代火山带相接壤地带,中间有卡马兰河断裂带通过,该区是构造复合地带,同时区内有亚立盖河火山机构,具备分期多种构造的成矿有利条件,为区内构造-岩浆多期次活动条件下的热液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条件。
北东向卡马兰河断裂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便利条件,含矿热液的扩散、充填、交代、富集以及沉淀场所则是后期的裂隙构造和构造破碎带,进而形成了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本矿区位于大兴安岭额尔古纳地块白卡鲁山岛弧区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位于苏鲁乌亚河有色金属Ⅲ级成矿远景区中。
区内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多为矿源层,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火山-沉积岩系则是主要的赋矿层,区域内多数铅锌多金属矿点与该期火山岩地层有关。
2.4.1 水系沉积物异常地质意义明显。
本区以往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发现了较好的地球化学异常,测区内呈环状分布,共有6处组合异常,异常总面积约
46平方千米。
另外测区内有多个单元素异常零星分布,规模较小,有Au-55、As-23、Ag-25、Ag-28、Ag-21、As-27、Zn-38、Au-2 等。
2.4.2 与周围典型矿床相似的矿源层。
本矿区位于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区西约25km 处,本矿区见有与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区相一致的下白垩统光华组、甘河组地层及上元古界-下寒武统的倭勒根岩群地层。
前人资料显示,倭勒根岩群变质岩中有含金
石英细(网)脉,其中的金含量达到0.4g/t,而且铜、铅、锌等元素含量亦不低,说明上元古界-下寒武统的倭勒根岩群地层具有矿源层的特点。
通过较大比例尺的
地质测量,对区内地质成矿条件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矿区出露的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组地层岩石蚀变较发育,主要有
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帘石化等蚀变,区内水系沉积物异常、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和金重砂异常浓度均高于背景值不少,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是金及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区段。
2.4.3 矿区内航磁异常分布明显。
与磁铁矿及有关矿产关系密切。
推断该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对找矿有一定意义。
并根据磁场延伸趋势与其所表现出的较强的地磁异常(东西向延伸)特征,本矿区有可能发现新的找矿线索。
该区地处西伯利亚古陆的东南侧,位于著名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上,属于的成矿带则是得尔布干金多金属成矿带,卡马兰河燕山晚期铅锌银金成矿亚带上,是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区。
区域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NE向和NNE向是区内的主要构造
线方向。
大规模的NE向、NNE向线形构造引起了岩浆上涌和火山喷发,NNE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和相应的火山盆地得以形成,更重要的是因基底产生构造活化,成矿流体及含矿热液沿构造活动带在各种方向、不同序次的构造中形成了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
区域上广泛分布燕山期的花岗岩体,NE向、NNE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花岗岩体的
产状,岩体呈NE向、NNE向的线性分布。
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床与该期次的花岗岩密切相关,其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小规模斑岩和次火山岩,是热液型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
区域上广泛分布有白音高老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光华组酸性火山岩、龙江组中性火山岩,极少量出露古生代及元古代变质岩。
该期次的火山作用与金属矿产密切相关,与火山作用有关形成的金属矿产有 Au、Ag、Cu、Pb、Zn、Mo 等。
综上所述,该区大地构造位置有利,北东向卡马兰河断裂为含矿热液的流通运移提供了条件,而区内晚燕山期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及花岗岩侵入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多期次热液活动得以发生,提供了成矿的动热来源,有用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发生激活、迁移和富集,热液中的有用元素与其一起充填并沉淀于构造破碎带和裂隙构造中,形成卡马兰河南铜多金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万N-51-24、M-51-4东方红林场、呼中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9.
[2]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1:25万呼中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0.
[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岩石地层[S].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4]黑龙江省地质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S].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