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四、五、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川教版九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川教版九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三.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四.教学步骤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

→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遗留问题。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

三国核心:德国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

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五.教学小结(提问、写出)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内容要点解析及使用建议:川教版九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内容要点解析及使用建议:川教版九年级下册

川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内容要点解析及使用建议一、世界近代史(下)由一于《课标》要求以及对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的需要,世界近代史部分教学内容在本册只有两个学习主题,即承接上册的第五学习主题和第六学习主题及一个主题活动(两次世界大战史综合学习)。

第五学习主题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包括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大战的后果及其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

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开始了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但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同时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主题共安排2课。

第1课:主要讲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而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其中第一子目“主要资本国家实力的变化”是《课标》未作要求的,本子目虽安排为阅读内容,但实际上它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所以我们认为应该要求学生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在“三国同盟”子目下教材较为详细地讲述了这个同盟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子目下,教材还简略地指出了三国同盟各组成国之间的关系:主角是德国,奥匈是依附德国的伙伴,而意大利则是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这也为后来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埋下了伏笔。

此外,教材安排了两段“小字”,分别介绍了《德奥同盟条约》和《德奥意同盟条约》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理解三国同盟形成过程中各组成国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

在“三国协约”子目下,主要叙述了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及其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

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

随着这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密布着战争的乌云。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世界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一直遥遥领先,法国次之,德国和美国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

70年代后的40年间,发生巨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居第二位,而号称“世界工场”的英国却退居第三位,法国则居第四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后起的德国对殖民地占领的现状极为不满,极力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激烈的角逐中纷纷寻找伙伴以壮大自己的力量,逐渐结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同盟。

三国同盟1879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等地区,德、俄关系日趋紧张。

为了阻止俄、法结盟,进一步孤立法国,德国加紧拉拢奥匈帝国。

8月,德国宰相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安德拉西秘密会谈。

10月,双方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

1881年,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在德国的拉拢下,决定投靠德、奥。

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德奥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另一国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如果其中一国遭到除俄国以外的另一国家进攻,双方应互守善意的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则应共同作战,直到双方议和为止。

川教版(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 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附答案)

川教版(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 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附答案)

2019川教版·九下历史精品试卷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太阳中心说”的提出者是()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达尔文2.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

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是()A.爱迪生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3.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下列人物中,为牛顿提供“肩膀”的有()①爱迪生②伽利略③巴尔扎克④哥白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用下面这幅漫画讽刺达尔文()A.《物种起源》中的观点B.从事基督教神学研究C.经常进行野外考察D.整天玩乐学业荒废5.19世纪中期的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人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这种思想源于以下哪本书()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物种起源》C.《向日葵》D.《人间喜剧》6.1859年,达尔文在他出版的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法则,他的认识()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B.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基础7.核电站的建立依托的是核电技术,这是对哪位物理学家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应用()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8.梦想是人类飞翔的翅膀。

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具体乘宇宙飞船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后,哥哥见到返回地球的地,近30多岁!这种超越时空的幻想,也许将来会成为现实。

与这种梦想相关的理论是()A.万有引力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生物进化论D.相对论9.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有()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物种起源》③《欧也妮·葛朗台》④《高老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10.下列关于贝多芬的叙述,错误的是()A.德国作曲家B.深受启蒙思想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C.毕生追求平等、自由、博爱D.《英雄交响曲》是其代表作之一11.贝多芬在某一交响曲总谱扉页上写着:“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川教版(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 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附答案)

川教版(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 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附答案)

2019川教版·九下历史精品试卷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面关于彼得一世的叙述,错误的是()A.1697年,彼得一世组建的一个庞大使团到西欧考察B.彼得一世在俄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政治上引进西欧的官僚系统,大力削弱贵族势力,加强沙皇专制权力C.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D.彼得一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增强了俄国的国力2.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由此可见,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A.农奴是廉价劳动力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3.列宁说:“农奴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A.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B.地主不允许买卖奴隶C.农奴的圣地必须出钱赎买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4.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并未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B.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农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5.下列描述中,符合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压制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南方和北方因为奴隶制度存废问题而矛盾尖锐C.林肯领导大陆军打败南方军队D.北方的工厂大量使用黑人奴隶6.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极大地鼓舞了联邦军队广大士兵战斗热情的是()A.《宅地法》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1861年改革法令D.《独立宣言》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为总统B.为了摆脱困境,并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C.为了争夺内战的胜利,恢复联邦统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8.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7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第15条宪法修正案,黑人奴隶制在美国法律上被彻底废除。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主要过程;记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形成的时间及组成国家;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矛盾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及对策,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了解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和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使学生关注关注巴尔干半岛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实质,为学生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重点难点】一、重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严重后果。

二、难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之间的利益冲突。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谈话法、图示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发生在什么时候?其标志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渡)19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并催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随着垄断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是,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彼此矛盾重重,最终促成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在欧洲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川教版·九下历史精品试卷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面关于彼得一世的叙述,错误的是()A.1697年,彼得一世组建的一个庞大使团到西欧考察B.彼得一世在俄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政治上引进西欧的官僚系统,大力削弱贵族势力,加强沙皇专制权力C.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D.彼得一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增强了俄国的国力2.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由此可见,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A.农奴是廉价劳动力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3.列宁说:“农奴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A.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B.地主不允许买卖奴隶C.农奴的圣地必须出钱赎买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4.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并未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B.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农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5.下列描述中,符合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压制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南方和北方因为奴隶制度存废问题而矛盾尖锐C.林肯领导大陆军打败南方军队D.北方的工厂大量使用黑人奴隶6.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极大地鼓舞了联邦军队广大士兵战斗热情的是()A.《宅地法》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1861年改革法令D.《独立宣言》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为总统B.为了摆脱困境,并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C.为了争夺内战的胜利,恢复联邦统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8.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7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第15条宪法修正案,黑人奴隶制在美国法律上被彻底废除。

美国政府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A.独立战争时期B.南北战争时期C.1861年改革时期D.18世纪中期9.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A.华盛顿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林肯10.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下出现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闭关锁国,封建落后②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强烈要求改革③农奴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④农民起义不断⑤美、英等国武力入侵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④⑤11.19世纪中期,日本武装倒幕的主力有()①中下级武士②商人③资本家④新兴地主⑤农民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1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论述,正确的是()A.彻底废除了天皇制B.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改革比较彻底D.开始于1867年的倒幕运动13.《资本的年代》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叙述道:“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民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上述材料所强调的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A.兼收并蓄 B.闭关锁国C.漫无目标D.彻底全面14.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近来世界上的强国,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B.加强中央集权C.努力发展教育D.允许土地买卖15.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③然后都野蛮侵略中国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16.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南方的经济制度是:,北方的经济制度是:。

(2)指导明治政府进行改革的三大政策是:、和。

17.列举封建农奴制给俄国带来的影响(6分)18.下面是“马虎”和“马大哈”就明治维新的对话,其中有5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10分)马虎:“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1853年,英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威胁日本于次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本大门因此被迫打开。

”马大哈:“日本不甘沉沦,鉴于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改革。

这场改革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禁止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向中国学习,发展教育。

日本因此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亚洲强国。

”错误1:改正:错误2:改正:错误3:改正:错误4:改正:错误5:改正:19.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

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全球通史》材料二 1861年改革前,俄国不同阶级、派别提出的部分改革方案如下:——陶慧芬《俄国近代改革史》(1)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下哪个派别的方案在1861年改革中基本得到体现?写出该派别方案与1861年改革内容的两点相同之处。

(6分)(3)对于这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也有人说是“农奴的盛宴”,还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6分)20.19世纪60-90年代,你写得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是用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和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2)美国内战是一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他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DCCB 5—10 ADBDC 11—15 BBACD二.非选择题16.(1)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2)“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17.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无人生自由;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18. 错误1 资本主义改正:封建错误2 天皇改正:德川幕府错误3 英国改正:美国错误4 禁止改正“允许错误5 中国改正:欧美19.(1)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制度(2)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农奴可以从地主那里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3)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专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这次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0.(1)政治上,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把全国分为3府72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等。

科技和教育方面,想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教育,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等。

(2)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他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导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B.电力的开发和应用C.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D.瓦特改良发明蒸汽机2.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的发明者是()A.奥托B.格拉姆C.西门子D.法拉第3.第一台实用电动机的发明者是()A.德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比利时人4.格拉姆的发明主要用于()A.汽车动力源B.飞机动力源C.纺纱机动力源D.带动机器5.耐用电灯泡的发明者是()A.西门子B.爱迪生C.法拉第D.德普勒6.发明远距离送电方法的是()A.德普勒B.法拉第C.爱迪生D.西门子7.火力发电站的第一个创建者是()A.爱迪生B.德普勒C.奥托D.西门子8.下列关于内燃机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奥托发明了煤气内燃机②戴姆勒发明了汽油内燃机③迪赛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9.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A.石油的开采利用B.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C.内燃机D.电力10.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是由建成的()A.本茨B.福特C.戴姆勒D.狄塞尔11.“飞行者1号”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人类飞行时代的开始,其发明者是()A.莱特兄弟B.史蒂芬孙C.福特D.爱迪生12.19世纪后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B.农村人口的激增C.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D.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13.德国以为例,提倡科研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A.牛津大学B.巴黎大学C.柏林大学D.剑桥大学14.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美国,日本人口高速增长。

这为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A.工业B.军事C.经济D.农业15.19世纪后半期,在众多人类生存环境破坏和污染的表现中,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的是()A.高楼大厦的无序建造B.工业污水大量排放C.城市人口密集D.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能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列举题(20分)(1)列于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5分)(2)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5分)(3)列举工业化国家社会巨变的具体表现。

(10分)17.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了飞机。

汽车飞机的问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大了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打“√”,不是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