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方程式教案
初中化学方程式教案篇一:初三教案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疑点: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什么含义?
4.解决办法:采用从实验入手的讨论法,加深对化学方程式“质”和“量”含义
的理解,讲练结合,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为化学计算打
下基础。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入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在进行书写配平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理解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哪些问题?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为“化学语言”。
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化学方程式。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为
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举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 CO2
12 32 44
[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
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12份质量的C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CO2。
[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
了呢?请看“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KClO3 === KCl + O2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
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71-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本文来自: 教师联盟网:初中化学方程式教案)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标明“↑”、“↓”。
(说明“Δ”、“↑”、“↓”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
请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提问]: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平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页第三自然段。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
程式的读法。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
和“=”表示的意义)。
[板书]:2KClO3 ==2KCl + 3O2↑
2×(39+35.5+3×16) 2×(39+35.5) 3×16×2
=245 =149 =96
1.含义:[质]:表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进行的条件。
[量]: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读法:[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
气。
[量]: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平方法。
[目的者图]: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
(四)总结、扩展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标明。
2.最小公倍数配平法步骤: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
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②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③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④把横线改成等号。
⑤检查。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第71、72页。
2.课本第73页练习。
3.总结学过的化学方程式,预习第三节。
初中化学方程式教案篇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吴吉甫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而且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正确书写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注③配④标。
(3)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树立崇尚科学观念的教育。
(2)认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体会化学用语的
方便和实用,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
上述知识就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四、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五、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六、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题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认知水平,本课题将拟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讨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2.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和书写步骤。
3.练习法: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3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为主体,所以要有充分的
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活动得到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需要补充和强化,总之少一灌输,多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提高本节课有效教学的关键。
另外,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需要一个练习与巩固的过程,本节课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所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重点,不能一味过度要求书写正确,错误地引发学生进行机械记忆。
教师必须将学生出现的问题汇集起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克服。
初中化学方程式教案篇三:教案-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质量守恒计算
名思教育-----我的成功不是偶然!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级:初三教师:陈强科目:化学班主任:日期: 时段:
主管签字:___________日期
课堂练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葡萄糖缓慢氧化(呼吸作用):11、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加热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 g装入大试管,给试管加热来制取氧气。
在反应不再发生后,等试管冷却、称量,得10.7 g固体物质。
问:(1)制得氧气多少克?(2)10.7 g固体物质里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2.有20 g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产生18 g水,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组成情况是怎样的,通过计算说明。
3.某科技活动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混合27.6 g氯酸钾和2.0 g二氧化锰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为10.0%。
请计算:
(1)剩余固体的质量;(2)制得氧气的质量;
(3)未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现将石灰石样品15 g与105.4 g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充分反应
(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时间与反应前后烧
请计算回答:(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实验室用C还原CuO,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 g白色沉淀,求参加反应的C和CuO的质量?
6.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 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 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它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7.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 g碎纸样品。
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
1)表中x(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
称取石灰石样品8 g,把4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
(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为。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9.铁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21.6 g,在灼热条件下,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后得固体物质16.8 g。
求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