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乡思人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简析前三句的景物描写。

2.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
二、《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说说塞下秋景有哪些异处。

2.这首词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词的上下阙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前两句诗写景叙事,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五、《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1.首句中的“暗”字有什么含义?请加以分析。

2有人认为,第三句中的“折柳”为全诗点睛之笔,你是怎么看的?
六、《相见欢》
天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悲,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阙所写的内容。

2.简析“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七、《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凤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有一个成语出自第三句诗,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2.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其内涵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九、《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第一句诗中的两个“难"字分别指什么?
2.颔联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意思?现在一般用来表这什么意思?
3.请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前三句写景,景中含情。

作者进用九个名调词,并列九种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演染出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意思对即可)
2.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晴之妙。

前面几句描写的凄凉秋景构筑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这种环境更能引起“断肠人”的情感共鸣,渲染出人物内心的愁苦之情。

最后一句写景中人,直接抒写人物内心的无限愁苦之情,点明了全曲的主旨,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
1.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午,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还是止不住。

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三、1.秋天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里夹杂着号角声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
沉落日下闭门的孤城。

2.上阙写景,描写塞外秋天风光:下关抒情,抒写忱国思家的苦闷心情。

3.上阙写景,最中融入了浓浓的情;下阙抒情,情中也有景。

上阙写景为下阙抒情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础。

下阙抒发的感情由上阙描写的景物触发,全词情景交融。

四、
1.蕴含着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友人离别的痛苦等情感。

2.拟人手法。

诗人大胆想象,赋予明月以人性,希望明月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诗人的忧愁、无奈和关切之情,生动形象,新颖奇特。

五、
1.(1)说明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2)“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一致。

2.“折柳“既点明了吹笛人所吹曲子的名字,又令人想起了折柳送别的风俗,因此引起了诗人的客愁乡思,所以“折柳”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六、
1.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曲深的庭院,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2.“别是”二字极佳,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情感。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备受屈辱,尝尽愁苦,内心情感极其复杂,难以表达。

3.表达了亡国离恨的国怅和孤独落寞的情怀。

七、
1.“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那机就鼓成弧形了。

2.描给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八、
1,西窗剪烛(或“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的妻子,盼望相聚。

后泛指亲友聚谈。

2.第一次是写眼前实景,巴山夜而,旅途凄凉,诗人内心孤寂。

第二次写想象将来见面夜话时,说起巴山表西的情景及心境。

这样写一实一虚,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九、
1.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是指分别时的痛苦难堪。

2.诗中是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为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这首诗写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全诗表现的是悲伤、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渴望、执着的复杂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