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09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简单的计算。

2.掌握温度、压强、浓度以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进行定性的判断。

3.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特征,根据所给量的变化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以及判断当条件改变时平衡的移动情况
5.掌握等效平衡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

6.由图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出现的题目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在选择题部分中,以考查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为主,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考查也有时出现。

而在第Ⅱ卷中,常出现思维强度较高的题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预计今后的高考有下列趋势:一是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化学平衡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有关平衡的计算题,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掌握;二是依然会注重对考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考查,如运用图像、等效平衡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更会注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和平衡移动理论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难点突破】
难点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外因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⑴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物质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减小物质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⑵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活化分子数增多,因此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因此,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⑶注意事项:
1对于纯液体和固体物质,可认为其浓度是一个常数,它们的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能够影响物质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在固体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固体的颗粒越小,与物质的接触面积越大,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⑴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气体的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气体的压强,则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⑵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则使气体体积减小,气体的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增多,从而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次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因此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当减小压强时,气体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减少,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⑶注意事项:
1在讨论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A.恒温时,增加压强−−
→−引起体积减小−−→−引起浓度增大−−→−引起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恒容时,充入气体反应物−−
→−引起总压强增大−−→−引起浓度增大−−→−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
→−引起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C.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引起体系体积增大−−→−引起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引起反应速率减慢
2由于压强改变时,固体、液体或溶液的体积影响很小,因而它们对浓度改变的影响也很小,可以认为改变压强时对它们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⑴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⑵理论解释: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能量,使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若降低温度,则减少了活化分子的的百分含量,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⑶注意事项:
A.由于升高温度直接改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所以温度的改变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比浓度和压强的改变大,一般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4倍。

B.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所有分子的能量,所以温度对于所有的反应的有影响。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⑴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一般指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⑵理论解释: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途径,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⑶注意事项: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质量以及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B.催化剂的活性往往因接触少量杂质而明显下降,甚至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叫做催化剂中毒,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原料进行净化处理以除去杂质。

C.由于加入催化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所以加入催化剂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的影响
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溶剂等因素也都能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形成原电池也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方法。

6.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变化与活化分子的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及反应速率的关系。

难点二、化学平衡
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v 正= v 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使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从而达到新的化学平衡。

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1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 (正) = v (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增加反应物浓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则v (正) > 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2图像表示为 0反应时间反应速率平衡态Ⅰv (正)v (逆)
平衡态Ⅱv (正)′v (逆)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3结论:增加反应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移动,且新平衡时的速率大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⑵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 (正) = v (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不变,则v (正) < 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
=
时,达到平衡态Ⅱ。

2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3结论: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且新的平衡时的速率小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⑶增加生成物的浓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加快,则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2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3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且新的平衡时的速率大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⑷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慢,则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2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3结论: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移动,且新平衡时的速率小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重要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

增加物质的浓度,达到新平衡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原平衡时的速率。

注意事项:改变故态或纯液态物质的量的多少,由于速率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⑴对于有气体参与的恒容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若为a A(g)+ b B(g) c C(g)+d D(g),且a+b >c +d,
1增加体系压强。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增加体系压强时,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加,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由于a+b >c +d,系数越大,速率改变也越大,则v(正)> v(逆),平衡向正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B.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C.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且新平衡时的速率大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2减小体系压强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减小体系压强时,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但由于a+b >c +d,系数越大,速率改变也越大,则v(正)< v(逆),平衡向逆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B.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C.结论: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且新平衡时的速率小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⑵对于有气体参与的恒容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若为a A(g)+ b B(g) c C(g)+d D(g),且a+b = c +d,
1增加体系压强。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增加体系压强时,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加,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由于a+b = c +d,系数相等,速率改变也相等,则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B.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C.结论:增加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

2减小体系压强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减小体系压强时,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但由于a+b = c +d,系数相等,速率改变也相等,则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B.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C.结论: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但平衡不移动。

重要结论: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加的方向移动。

若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则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注意事项:对于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反应:a A(g)+ b B(g) c C(g)+d D(g);ΔH < 0
⑴升高温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升高温度时,整个体系中各物质的能量都升高,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而吸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增加更快,则v(正)< v(逆),平衡向逆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2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3结论: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且新平衡的速率大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⑵降低温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在平衡体系中v(正)= v(逆),达到平衡态Ⅰ。

当降低温度时,整个体系中各物质的能量都降低,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而吸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减少更快,则v(正)> v(逆),平衡向正向移动,当=时,达到平衡态Ⅱ。

2图像表示为
由图像可知,平衡态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小于平衡态Ⅰ的化学反应速率。

3结论:降低温度。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且新平衡的速率小于原来的平衡速率。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从而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但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速率变化图像为
2.由浓度变化引起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变化应具体分析:
⑴对于有多个反应物的可逆反应,如果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该物质自身的转化率减小,其他物质的转化率增大;
⑵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反应条件和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变化有关:
1在恒温恒压下,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2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减小,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⑶对于只有一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有三种情况:
1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2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3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减小,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
(1)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只能是浓度、压强和温度。

其中压强只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2)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时的可逆反应,多项条件改变时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考虑。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只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但不能抵消。

3.化学平衡的计算
(1)四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差量
1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转化量
2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转化量
3各物质转化浓度之比=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4化学平衡前后,同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2)三个百分数:
1反应物的转化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某一指定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与起始物质的量(或起始浓度)的比值。

转化率的大小,可以说明该反应所进行的程度,即原料利用率的大小。

但转化率随着反应物起始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点区别于平衡常数K。

可见,平衡常数K更能反映出反应的本质。

转化率=n转化/n起始×100%=c转化/c起始×100%
2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

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大,原料利用率越高,则产率也越大。

产率=产物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3混合物组分的百分含量=平衡总量平衡量
(3)三个常用公式
1T 、V 相同时,P1/P2=n1/n2或P/△P=n/△n
2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 =m /n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混合气体的质量m,运用方程式的计量数计算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
3混合气体的密度D =m /V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混合气体的质量m,注意恒容和恒压对体积的影响)
难点三、等效平衡
1.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判断方法: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数量是否相当。

3.等效平衡的分类: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平衡时的状态规律如下:)g (nB )g (mA +)g (qD )g (pC +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1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量,只要通过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半边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在固定容积的容器内进行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如果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相同,则各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此时的平衡称为全等效平衡。

3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状态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此时的等效平衡有两种可能:若所加物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时与原平衡相同,则为全等效平衡;若只是比例相同,则为相似等效。

4在恒温、定容条件下,对于类似H2+I22HI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且方程式的一边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只要方程式的另一边的几种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无论加入多少量的生成物(在方程式的这一侧只有这种物质);或只加入这种单一反应物质(如HI),而另几种反应物的量为0,都能使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恒定。

5在恒温、定容条件下,对于类似H2+I22HI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且方程式的一边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
A.如果不加入单一反应物(HI),而同时加入非单一反应物(例如加入H2和I2),如果这两次的反应物的量成比例,也能使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恒定。

B.如果加入的物质在反应方程式的两侧都有,则把单一反应物按照方程式的系数比转化为方程式一侧的几种反应物,如果能使这些反应物经过配比转化后的物质的量几次成比例,则也能使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恒定。

(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温度、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通过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半边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容器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各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

两平衡等效。

此时的等效平衡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变化没有关系。

如: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mA+nBpC+qD。

如果两次反应投入原料物质不同,而反应达到平衡时,指定物质的浓度相同,则经过配比转化后的原料不仅完全成比例,而且物质的量完全相同。

【高考预测】
预测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快慢比较
例1.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O22SO3进行一段时间后,SO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 ,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A.0.1s B.0.25s C.0.5s D.2.5s
预测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2.(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
(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一些宏观物理量恒定不变:a各物质的浓度不变,b平衡混合物中各组份的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不变,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e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

1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2能说明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3能说明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4能说明反应C(s)+H2O(g)CO(g)+H2(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预测三、化学平衡移动
例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 (g )+Y (g )
Z (g )+W (s )
△H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 ,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 ,上述反应的△H 增大 预测四、
化学平衡常数 例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 )CO (c )O H (c )CO (c k 22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预测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t1℃时反应N2+3H22NH3ΔH<0的速率为v,若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B.合成氨中及时分离出氨气可减慢反应速率
C.在合成氨反应中,相同条件下在有催化剂时(a)和无催化剂时(b)速率时间图像可用下图一表示
D.在合成氨反应中,不同温度下(T2>T1)的NH3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用图二表示
预测六、等效平衡的原理及规律
例6.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cmol/L,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4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cmol/L的是()
A.4molA+2molB B.1molA+0.5molB+1.5molC+1molD
C.2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预测七、化学平衡计算
例7.在1L密闭容器中,把1mol A和1mol B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A(g)+B(g)x C (g)+2D(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4mol D,并测得C的平衡浓度为0.4mol·Lˉ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B.A的转化率为40%
C.B的平衡浓度为0.8 mol·Lˉ1D.D的体积分数为20%
答案:B
【易错点点睛】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x C(g)△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 =2,反应开始2 min 内,v (B )=0.1 mol/(L·min)
B.t 1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 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 (C ),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t 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 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 (B )不变
【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s )+2B (g )2C (g )+D (g );H <0。

现将1 mol A 和2 mol B 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 和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 ,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 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 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t
速率
v v (正)v (逆)v (逆)′v (正)′t 1t 2甲容器
==0t 速率v v (正)v (逆)
′′v (正)v (逆)=v (逆)′v (正)′=t 1t 2乙容器′′′′

乙 P 活塞 K
11题图1 11
图1图2图3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
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
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
应速率
变化情况分
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时,该平衡发生了移动,因此必须在新的条件下考虑各组分量的关系。

【3】下列关于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