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齐献忠(1968.05-),男,汉族,河南省新野县人,硕士研究
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邮箱:qxz190190@㊂
ʌ临床研究ɔ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齐献忠,秦慧兵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㊀南阳㊀473000)
ʌ摘要ɔ㊀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㊂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 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31例)和无脑微出血组(39例),分析脑微出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程度㊁合并高血压㊁高血脂㊁糖尿病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关联(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脂㊁高血压㊁高血糖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
险因素,且脑微出血组患者认知功能多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无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合并高血脂㊁高血压㊁高血糖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发生易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㊂
ʌ关键词ɔ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认知功能doi :㊀10.3969/j.issn.1672-0369.2018.18.012
中图分类号:㊀R743.3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㊀1672-0369(2018)18-0029-02
㊀㊀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1],
发病率高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㊂脑微出血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及时了解导致脑微出血发生的原因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3]㊂本文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㊂
1㊀资料与方法
1.1㊀一般资料㊀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近期均未服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也未合并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根据MRI 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脑微出血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2~77
岁,平均(68.9ʃ4.6)岁;病程7d 至1年,平均(0.5ʃ
0.1)年;无脑微出血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63~79岁,平均(68.8ʃ5.0)岁;病程10d
至1年,平均(0.6ʃ0.1)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㊂
1.2㊀方法㊀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日清晨空腹采取血液进行血糖与血脂检查,并进行血压测定,了解患者血糖㊁血压及血脂情况㊂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 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T1WI㊁T2WI㊁DWI㊁FLAIR 及梯度回波T2ˑWI,采用梯度回波T2ˑWI 进行影响分析,脑微出血表现为出现圆形的信号影,且其质地均匀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㊂同时与头颅CT 检查结果进行结合,将大脑各动脉远端分支横断面的流空影㊁含铁血黄素沉积等现象排除㊂对导致脑微出血发生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神经内科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定㊂
1.3㊀判定标准㊀白质疏松情况按照脑白质改变(WMC)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对额叶㊁顶枕叶㊁颞叶㊁基底核区㊁幕下五个部位进行评分,评分分别为0~3分,分值越高表示病灶改变越严重,各部位评分之和即为脑白质改变的最后评分,并以最后评分为依据对脑白质疏松情况进行评估[4]㊂
以MOCA 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量表共30分,共包含抽象思维(2分)㊁延迟回忆(5分)㊁视空间及执行功能(5分)㊁定向力(6分)㊁语言能力(6分)㊁注意力与计算力(6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5]㊂
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
量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 检验与x 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
2㊀结果
2.1㊀单因素分析㊀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除合并心脏病外,脑白质疏松程度㊁合并高血压㊁高血脂㊁糖尿病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均与脑微出血发生关联(P <0.05)㊂见表1㊂
2.2㊀多因素分析㊀将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脂㊁高血压㊁高血糖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㊂见表2㊂
9
2
表1㊀单因素分析
组别年龄(岁)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脑白质疏松程度脑微出血组(n=31)68.9ʃ4.61921179 4.1ʃ0.6 5.1ʃ0.6
无脑微出血组(n=39)67.8ʃ5.091189 2.2ʃ0.5 3.1ʃ0.3 t/x2值0.94710.5110.888.860.3214.45218.176
P值0.1740.0010.0010.0030.5710.0000.000
表2㊀多因素分析
指标因素B SE Wald P OR95%CI 合并高血压 1.4110.42710.2950.0018.0227.162~9.331合并糖尿病0.9220.765 5.3610.003 5.322 4.068~6.596合并高血脂 1.5370.32612.1010.001 3.126 3.125~4.268腔隙性脑梗死数目 1.7020.4837.3530.003 5.323 4.068-6.325
表3㊀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xʃs)
组别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定向力语言能力注意力与计算力脑微出血组(n=31)0.8ʃ0.1 2.4ʃ0.7 3.1ʃ0.5 5.2ʃ0.7 2.1ʃ0.8 4.2ʃ0.6
无脑微出血组(n=39) 1.6ʃ0.2 3.7ʃ0.5 4.6ʃ0.9 6.3ʃ0.9 2.9ʃ0.7 5.8ʃ0.7 t值20.3229.0568.309 5.590 4.46810.109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㊀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㊀两组在MOCA量表各指标评分方面脑微出血组评分均低于无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
3㊀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疾病[6]㊂而脑微出血则是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㊂该疾病通常可经核磁共振检查进行明确[7]㊂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微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8]㊂因此,及时明确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尤为重要[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白质疏松程度㊁合并高血压㊁高血脂㊁糖尿病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关联,合并高血脂㊁高血压㊁高血糖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组患者认知功能多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无脑微出血组㊂表明合并高血脂㊁高血压㊁高血糖㊁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发生易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㊂提示临床上加强对患者血糖㊁血压㊁血脂等指标的控制,以有效的预防脑微出血现象发生尤为重要[10,11],同时提示脑微出血现象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㊂分析原因可能为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相应区域的功能障碍[12]㊂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且脑微出血的发生易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㊂
参考文献
[1]㊀刘春洁,郑海亮,李晓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4):533-535. [2]㊀周霞,张浩,贺恒鹏,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
动抑制因子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24-27.
[3]㊀苟吉玉,余松.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1896-1900.
[4]㊀李昂,丁里.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应
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30):110-112. [5]㊀赵旭明,袁喜平,黄晓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6,311 (b11):58-59.
[6]㊀陆婧,陈军,赵益林,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相关危
险因素分析及SWAN的临床检测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23(1):36-41.
[7]㊀郭莹.颈动脉超声在分析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
危险因素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6):1026-1032.
[8]㊀王跃慧,梁文华,白莹,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部动脉狭窄
的高危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4):38-40. [9]㊀马利,王娟娟,刘强,等.不同脑血管病病人的脑微出血患病率
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 15(14):1794-1796.
[10]㊀吴水平.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
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308
-310.
[11]㊀赵琼.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肢体运动能力及ADL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
29(9):70-71.
[12]㊀孙立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
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6):31-32.
编辑:苏威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