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87例临床治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87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该院所收治的87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43例患者采用红霉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4例患者采用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标签: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临床治疗;红霉素;金双歧
胃肠功能障碍是新生儿在围生期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此类疾病通常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败血症以及窒息的情况,它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类脏器功能障碍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1]。
对于此类患儿,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以此来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2]。
为分析讨论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现对该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87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7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出生后均经过相应的检查被确诊为胃肠功能障碍。
在该研究的所有患儿中,有35例女孩,52例男孩,其胎龄为37~42周,平均胎龄为40.5周。
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的43例患者采用红霉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4例患者采用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来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 mg/(kg·d)红霉素来进行泵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片金双歧管饲,给药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未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有效:患儿在
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未出现呕吐的情况,其腹胀程度减轻,肠鸣音也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改变,患儿还出现了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情况。
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所示。
3 讨论
目前,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诊断时,尚无任何一项指标可以对患儿的此类病症作出明确的诊断,在对此类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时,通常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来对其进行诊断[3]。
当新生儿出现肠鸣音消失或减弱、呕吐、腹胀、呕吐液体表现为咖啡色等体征或症状时,就应该考虑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胃肠道功能障碍早期,其临床症状不具备典型性,部分患儿仅会出现1~2种临床症状,因此,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4]。
因此,在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诊断时,一定要对患儿的病情进展进行严密的观察,以便于在患儿发病早期就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窒息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5]。
由于患儿在窒息时容易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的情况,其肠系膜就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累及肾、脑、心等多个器官,使其肠粘膜出现缺血性改变,最终使得患儿出现便血、呕吐、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胀等情况。
红霉素作为一种业界公认的理想促胃肠动力药物,此类药物的有效成分就是胃动素激动剂,药物在进入患儿的胃部后,会与胃粘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相结合,以此来达到促进胃肠蠕动的目的[6]。
红霉素对胃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小剂量的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过剂量适宜的红霉素可以对患儿的胃潴留、腹胀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进行有效地缓解。
金双歧是由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及长双歧杆菌所制成的活菌落制剂,长双歧杆菌是其主要成分,其繁殖速度相对较快,产酸能力也相对较强,且对各类环境的适应性较高。
将这3种菌株联合使用,可以使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抗感染能力。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对为肠道功能障碍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金双歧联合红霉素的治疗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体疗效果,使患者的各项不良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缩短。
该研究的这一结果与某些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红霉素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因此,在对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金双歧联合红霉素的治疗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茜.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4例临床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23):69-70.
[2] 何秋颖.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与胃肠功能障碍53例临床分析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3] 刘会青.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5):84-85.
[4] 王菊萍.危重症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12-913.
[5] 李伟生,苏格炘,陈晓玲,等.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60例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6):877.
[6] 杨彤,林希平,黄献文,等.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胃黏膜pH值的变化与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