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教材《透镜及其应用》专家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点拨:投影仪得到的像与物体相比,上下左右相反,因此使用时物 体应倒立放置.
知识点3 放大镜
【典例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D的像,她 常常这样做( )A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3.(4分)以下是小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 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B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4分)如图5-2-4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 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的是( A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显微镜
5.(6分)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 维码图案上发生了__反___(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凸__透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实___(填“实” 或“虚”)像.
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巧读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是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它的外壳是用玻璃做成 的三棱柱形,如图5-2-5甲所示,但读温度计示数时,还要把握一定的技 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操作,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边转动边观 察,找好角度,就可以透过玻璃外壳清楚地看到细管中变“粗”了的水银 柱,从而较快地读出示数. (1)读出体温计示数的同学,沿的是如图5-2-5乙所示的__A__(填“A”“B” 或“C”)方向进行读数.
课堂检测 限时__1_0_分__钟__总分___3_0_分_ 1.(4分)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C)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2.(4分)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C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 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知识点2 投影仪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_凸__透镜,屏幕相当于__光__屏__.成像时,物体到镜 头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在屏幕上成_倒__立___、_放__大__的 __实__像.
知识点3 放大镜
3.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___正__立_、____放__大的____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 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8.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 和自然 风光为 题材的 诗,是 唐代汉 族诗歌 的主要 题材之 一,是 唐诗当 中思想 性最深 刻,想 象力最 丰富, 艺术性 最强的 一部分 。
(2)在读示数时,细管中的水银柱变“粗”了,是因为_A_面__相__当__于__一__个__放__大__镜__. (3)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了此原理?请举一例.
答案:鱼缸制成凸形

1.银色修饰了同一个对象,同时五句 话也表 达了一 个共同 的主题,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显 示了生 命本生 的一种 张力。 在西方 社会中 ,银色 有其代 表的含 义,即 银色是 纯洁、 博爱、 美德和 富裕的 象征。
【典例2】如图5-2-2所示,为某同学的头像幻灯片.在放幻灯片时, 将幻灯片倒着插在幻灯架上,屏幕上出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 )B
【变式拓展2】如图5-2-3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 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D.投影仪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7.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 展的,如 果课堂 活动与 学生动 脑脱节,活动与 学生情 感、态 度、价 值观的 培养脱 节,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 么这种 课堂活 动只能 说是一 种教学 资源的 浪费.源自课堂演练 知识点1 照相机
【典例1】下列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D
【变式拓展1】如图5-2-1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 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实__像__(填“实像”或“虚 像”).
思路点拨: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大,则物体与镜头应拉近些.
知识点2 投影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探究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理
课时重点 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应用 课时难点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凸_透镜.照相时,被照物体必须在照相机镜头的 两倍焦距以外,在胶卷上成______、倒_立_____的缩__小__像. 实
【变式拓展3】一位同学利用双黄连口服液的空瓶制作成温度计.他将小 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小瓶中装的蓝钢笔水遇热膨胀在细管中 明显上升,水面以下的小瓶变得很粗,小瓶变粗是因为水和烧杯共同构成 凸透镜,成__正__立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虚__(填“虚”或 “实”)像.
思路点拨:将放大镜放在物体适当的位置才会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