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分课堂”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教育教学信息化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为了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Z ].教技[2016]2号,2016-06-07.
[2]党志敏.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研究综述[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59-61.
[3]贾颖绚,李宁.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2):66-70.[4]殷士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师
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3):125-132.
[5]王祖析.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 ].中外企业家,2016(10):224,238.
当今,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情况非常普遍。
中职护理专业课堂受医学知识严谨性和繁重性影响,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已经严重不适应目前中职学生身心、年龄和基础情况的特点,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中职课堂教学现状不理想,要求中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和探索适合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
1“对分课堂”理念与内涵“对分课堂”是针对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的核心是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重点知识框架讲授的传统课堂,一部分进行学生交互式学习讨论课堂[1]。
讲授和讨论中间分隔开,给予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
“对分课堂”的提出背景契合中职护理专业课堂。
“对分课堂”在传统课堂部分能够满足中职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论框架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内化吸收部分,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作业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学习自由空间的同时,让护理学生根据自身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学习。
在讨论阶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不仅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更好地培养适合于现代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对分课堂”在护理专业的应用现状“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与翻转课堂模式相比,其既能满足学生先学后教的优势,又避免教师无法进行高质量视频录制的困境。
李欣教师也认为“对分课堂”是有中国特色满足中国学情的教学方法[2]。
截止2017年4月,护理专业的教师已经在高职和大学的课堂上进行的“对分课程”模式的研
浅析“对分课堂”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王洋刘巧玲
(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护理专业教学中现存问题,结合“对分课堂”内涵和研究现
状,浅析“对分课堂”在中职护理教育开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对分课堂”中职护理教育
·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
99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年第4期
究,并取得较高的评价。
王凤霞教师在大学本科护理学基础和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应用发现“对分课堂”,通过护生学习态度量表进行实验法研究,发现“对分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3]。
岳梦琳教师在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通过实验法进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评分,发现“对分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2]。
杨丹教师将“对分课堂”理念应用于护理教学实践中,分析后提出“对分课程”有望成为护理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的利器。
刘志平教师在本科妇产科护理学中应用发现“对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让学生真正的运用知识,通过实施“对分课堂”,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骆海燕教师在高职儿科护理学中应用“对分课程”与案例导入式教学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减缓知识点的遗忘速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获取利用能力,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合作能力[4]。
田甜在护理专业中医学基础的应用中发现“对分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形成性评价改变课堂教学困境,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给研讨类课程提供了新的元素,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5]。
3在中职护理专业开展“对分课堂”的浅析
3.1“对分课堂”可以解决中职护理专业课堂存在的问题
“对分课堂”的提出针对高校课堂的问题中职学校也存在类似问题。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多,课时紧张,教师的授课方式多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不认真听课的现象非常普遍。
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注意力分散,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死记硬背知识点通过考试,考试通过率逐年降低。
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大多是护理专业毕业,教育能力层次不齐。
幽默、风趣、表演性强的讲课风格可以吸引学生,但让学生对知识的聚焦减少。
3.2“对分课堂”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进入中职课堂后,由于专业知识与初中文化知识的差距大,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掌握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缺少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课外活动,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保持及格万岁的懒惰心理。
“对分课堂”的传统教学过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解决专业知识的困难。
内化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建立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讨论阶段通过群体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分课程”的多元性评价和过程考核也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3.3中职护理专业教材为进行“对分课堂”提供条件
中职护理专业教材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要求,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写。
对比高等学校教材,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材的编写更为详尽,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掌握和理解。
中职学校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完全讲授过于重复。
“对分课堂”的引入,教师对知识的框架和重点难点进行总结,是书本内容的提炼,解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入门难。
课后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对分课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讨论性问题。
3.4“对分课程”对职业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环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在教学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近年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在职业学校实行。
但由于一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教师和教学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难以长时间持续开展,变成了示范课,没有达到深入课堂的最终目的。
“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易行,减轻教师和学生压力,适合长时间开展。
“对分课堂”在高校已经得到大力开展,在护理专业的实施上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和评价。
中职课堂和高校课堂在问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对中职课堂也具有其自身特点。
因此,如何构建适合中职护理专业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研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评价。
100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2]刘志平,岳梦琳.对分课堂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23-25.[3]王凤霞,王璋琳.对分课堂在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6,30(10C ):
3820-3821.[4]王凤霞,王璋琳.“对分课堂”在本科儿科护理学教
学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4):58-59.[5]田甜,徐雅,马淑然.对分课堂在护理学专业中医
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中医教育,2016,35(5):70-72,80.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儿科临床,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操作技能。
传统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课程设计顺序是一个按照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线的固定的纵向思维模式。
这种教学思维模式对于知识传授有很强的系统性、条理性和严谨性[1]。
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垂直记忆为主。
纵向思维模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对某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认识非常清楚,但是对于同样具有相同、类似症候或症状的相关疾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却没有清晰的辩识。
而临床诊治工作,患者症状、症候是导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直接依据,由于纵向思维模式教学模式的的学生习惯了“从疾病找病人”的思路,临床思维分析和应变能力较差,无法由症状、症候快速联系有关可能的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2]。
当面对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或遇到紧急的临床病例时,学生就会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
目前,中医院校学生普遍面临学习科目多以及单科学时数不断减少的困境,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广泛实行。
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选择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是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的问题,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对比传统纵向思维教学横向思维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昭玲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对比中医儿科学教学在传统纵向思维教学模式的基础
上,提出结合应用横向思维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索更为理想的中医儿科学教学模式。
方法:以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2015级全日制在校中医专业学生为对象,分班时均按随机
抽取方法,把1班作为实验组,2班作为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向思维教学模
式,试验组采用传统纵向思维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应用横向思维教学模式。
结果:试
验组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与传统的纵向思维教学模式作对比,加入横向思维教学
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值得我们进
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横向思维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