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热学(试题部分).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热学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5年考情预测热

考题示例学业水平关联考点素养要素解法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
理论、内能
2019课标Ⅰ,33(1),5分3气体密度科学推理
★★☆2019北京理综,15,6分3能量观念
2019江苏单科,13A(1)2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8课标Ⅱ,33(1),5分3势能模型建构
2017课标Ⅰ,33(1),5分3模型建构
2015福建理综,29(1),6分3模型建构
2018北京理综,14,6分4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固体、液体、气体气体实验定
律、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
2019课标Ⅰ,33(2),10分4压强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9课标Ⅱ,33,15分4压强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9课标Ⅲ,33(2),10分4力的平衡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8课标Ⅰ,33(2),10分4力的平衡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8课标Ⅱ,33(2),10分4力的平衡模型建构
2018课标Ⅲ,33(2),10分4力的平衡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7课标Ⅰ,33(2),10分3压强模型建构
2017课标Ⅱ,33(2),10分4浮力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7课标Ⅲ,33(2),10分4力的平衡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6课标Ⅲ,33(2),10分4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15课标Ⅰ,33(2),10分4力的平衡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
第一定律
2018课标Ⅰ,33(1),5分4T-V图像能量观念图像法
★★★2018课标Ⅲ,33(1),5分3p-V图像能量观念图像法
2017课标Ⅱ,33(1),5分3能量观念
2017课标Ⅲ,33(1),5分3p-V图像能量观念图像法
2016课标Ⅰ,33(1),5分3能量观念
2016课标Ⅱ,33(1),5分4p-T图像能量观念图像法
2019江苏单科,13A(3)2p-V图像能量观念图像法
分析解读本专题内容为新课标地区的选考内容,概念规律繁多,但要求较低,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强化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如布朗运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
能、热传递、分子力等概念;分子力的特点、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
化关系、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等。

(2)固体、液体部分内容常结合实例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应学会用表面张力
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对一个物体而言,其分子动能与物体的温度相对应,其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
积相对应。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相对应。

物体内能的改变同做功和热传递相对应。

(4)加强贴近高考的典型题训练。

精选一组符合考试大纲且贴近高考的试题,巩固本专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
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1.[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6(1)](多选)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D.自然界中的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并非所有的能量都能利用
E.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答案BCD
2.(多选)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
C.在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只要大于某一尺寸,都会发生布朗运动
D.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E.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所引起的
答案ABE
3.[2020届河南五校联考,33(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用amL的纯油酸配制成bmL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滴管取1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n滴。

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Scm2,则:
(1)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是cm。

(2)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要知道油酸的。

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质量
D.体积
答案(1)a
(2)B
bSn
考点二固体、液体、气体
1.[2019广西梧州联考,33(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定量气体吸热时,其内能可能减小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
C.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的过程中,随着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增大
D.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估算出该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E.给自行车打气时越往下压,需要用的力越大,是因为压缩气体使得分子间距减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导致的
答案ACD
2.[2015课标Ⅰ,33(1),5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答案BCD
3.[2016课标Ⅲ,33(2),10分]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

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

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

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

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cmHg。

环境温度不变。

答案144cmHg9.42cm
考点三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1.[2017课标Ⅱ,33(1),5分](多选)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

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

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

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答案ABD
2.[2019广西桂林、梧州、贵港、玉林、崇左、北海第一次联合调研,33(1)](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T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

在此过程中()
A.气体的体积减小
B.气体对外界做功
C.气体的内能不变
D.气体先从外界吸收热量,后向外界放出热量
E.外界对气体做功,同时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答案ACE
3.[2020届山西五校联考,33(2)]如图所示,一绝热汽缸倒立竖放在两水平台面上,缸内一光滑活塞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在活塞下挂有一物块,活塞与物块的总重力G=30N,活塞的横截面积S=3×10-3m2。

活塞静止时,缸内气体温度t1=27℃,体积V1=3×10-3m3。

外界的大气压强恒为p0=1×105Pa,缸内有一个电阻丝,电阻丝的电阻值恒为R=5Ω,电源电动势E=18V、内阻r=1Ω。

闭合开关20s后,活塞缓慢下降高度h=0.1m,设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汽缸内的气体吸收,求:
(1)20s内气体内能的变化量;
(2)20s末缸内气体的温度。

答案(1)873J(2)57℃
炼技法提能力
【方法集训】
方法1 微观量的估算方法
1.[2018广东南海六校联考,33(1)](多选)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铜的摩尔质量为M0,密度为ρ(均为国际制单位),则()
A.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M0
N A
B.1个铜原子的体积是M0
ρN A
C.1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ρN A
D.1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ρN A M
答案ABD
2.(2020届黑龙江大庆联考)(多选)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

已知1克拉=0.2克,则( ) A.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aN A
M
B.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aN A
M
C.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6M×10
-3
N A ρπ3
(单位为m)
D.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6M
N A ρπ
(单位为m)
E.每个钻石分子的质量为M N A
答案 ACE
3.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
M=0.283kg ·mol -1,密度ρ=0.895×103kg ·m -3。

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mL,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 A =6.02×1023mol -1,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V=1
6
πD 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01m 2
方法2 液柱或活塞移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1.[2019江西红色七校二模,33(2)]如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B 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左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 之间气体柱长为l A =40cm,右管内气体柱长为l B =39cm 。

先将开口B 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被封闭的气体为理想气体,整个过程温度不变,若稳定后进入左管的水银面比水银槽水银面低4cm,已知大气压强p 0=76cmHg 。

求:
①A 端上方气柱长度; ②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

答案 ①38cm ②78cmHg
方法3 汽缸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1.[2018东北三校联考,33(2)]一端开口且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用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系统平衡时,活塞与汽缸底部的距离为h 1=10cm;外界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将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砝码甲、乙放在活塞上,系统再次平衡时活塞与汽缸底部的距离为h 2=5cm;现将汽缸内气体的温度缓缓升高Δt=60℃,系统再次平衡时活塞与汽缸底部的距离为h 3=6cm;然后拿走砝码甲,使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再次缓缓升高Δt'=60℃,系统平衡时活塞与汽缸底部的距离为h 4。

忽略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摩擦。

①最初汽缸内封闭的理想气体的温度t1为多少摄氏度?
②最终活塞与汽缸底部的距离h4为多少?
答案①27℃②10.5cm
2.[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联考,33(2)]用销钉固定的导热活塞将竖直放置的导热汽缸分隔成A、B两部分,每部分都封闭有气体,此时A、B两部分气体压强之比为5∶3,上下两部分气体体积相等。

(外界温度保持不变,不计活塞和汽缸间的摩擦,整个过程不漏气)。

(1)如图甲,若活塞为轻质活塞,拔去销钉后,待其重新稳定时B部分气体的体积与原来体积之比;
(2)如图乙,若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拔去销钉并把汽缸倒置,稳定后A、B两部分气体体积之比为1∶2,重力加速度为g,求后来B气体的压强。

答案(1)3∶4(2)3Mg
7S
3.[2019江西盟校一联,33(2)]为了更方便监控高温锅炉外壁的温度变化,在锅炉的外壁上镶嵌一个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汽缸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与锅炉外壁温度相等。

汽缸开口向上,用质量为m=1kg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1cm2。

当汽缸内温度为300K时,活塞与汽缸底间距为L,活塞上部距活塞L处有一用轻质绳悬挂的重物M,当绳上拉力为零时,警报器报警。

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活塞与器壁之间摩擦可忽略,g=10m/s2。

则:
(ⅰ)当活塞刚刚碰到重物时,锅炉外壁温度为多少?
(ⅱ)若锅炉外壁的安全温度为900K,那么重物的质量应是多少?
答案(ⅰ)600K(ⅱ)1kg
【5年高考】
A组基础题组
1.[2018课标Ⅱ,33(1),5分](多选)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答案BDE
2.[2015课标Ⅱ,33(1),5分](多选)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答案 ACD
3.[2016课标Ⅰ,33(1),5分](多选)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答案 BDE
4.[2019课标Ⅰ,33(1),5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

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

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答案 低于 大于
5.[2019课标Ⅲ,33(1),5分]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首先需将纯油酸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稀释的目的是 。

实验中为了测量出一滴已知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可以 。

为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径,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

答案 使油酸在浅盘的水面上容易形成一块单分子层油膜 把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测出1mL 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得到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单分子层油膜的面积
6.(2019课标Ⅱ,33,15分)(1)如p-V 图所示,1、2、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 1、T 2、T 3。

用N 1、N 2、N 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平均次数,则N 1 N 2,T 1 T 3,N 2 N 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一容器由横截面积分别为2S 和S 的两个汽缸连通而成,容器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汽缸内壁光滑。

整个容器被通过刚性杆连接的两活塞分隔成三部分,分别充有氢气、空气和氮气。

平衡时,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 0和V 0,氢气的体积为2V 0,空气的压强为p 。

现缓慢地将中部的空气全部抽出,抽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活塞没有到达两汽缸的连接处,求
(ⅰ)抽气前氢气的压强; (ⅱ)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

答案 (1)大于 等于 大于 (2)(ⅰ)12
(p 0+p) (ⅱ)12
p 0+14
p
4(p 0+p)V 02p 0+p
7.[2018课标Ⅱ,33(2),10分]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上端开口,汽缸壁内有卡口a 和b,a 、b 间距为h,a 距缸底的高度为H;活塞只能在a 、b 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已知活塞质量为m,面积为S,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p 0,温度均为T 0。

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汽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 处。

求此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答案 (1+ℎH
)(1+
mg
p 0S
)T 0 (p 0S+mg)h
8.[2017课标Ⅲ,33(2),10分]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a)所示,玻璃泡M 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 1和K 2。

K 1长为l,顶端封闭,K 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 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 连通。

开始测量时,M 与K 2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K 2中水银面与K 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 1,且K 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如图(b)所示。

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 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

已知K 1和K 2的内径均为d,M 的容积为V 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求:
(ⅰ)待测气体的压强;
(ⅱ)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答案 (ⅰ)
ρπgℎ2d 24V 0+πd 2(l -h)
(ⅱ)πρgl 2d 24V 0
9.[2016课标Ⅰ,33(2),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2σ
r
,其中σ=0.070N/m 。

现让水下10m 处一半径为0.50cm 的气泡缓慢上升。

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水的密度ρ=1.0×103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ⅰ)求在水下10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ⅱ)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答案 (ⅰ)28Pa (ⅱ)1.3
B 组 提升题组
1.[2017课标Ⅲ,33(1),5分](多选)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 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 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 回到初态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程ab 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在过程ca 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在过程ab 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在过程bc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E.在过程ca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 ABD
2.[2016课标Ⅱ,33(1),5分](多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 、bc 、cd 、da 回到原状态,其p-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过原点O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
C.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在过程d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E.在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答案ABE
3.(2018课标Ⅲ,33,15分)(1)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

在此过程中。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2)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

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1=18.0cm和l2=12.0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cmHg。

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

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

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答案(1)BCD
(2)本题考查气体实验定律。

设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此时原左、右两边气柱长度分别变为l1'和l2'。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p1=p2+ρg(l1-l2)①
式中ρ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

由玻意耳定律有
p1l1=pl1'②
p2l2=pl2'③
两边气柱长度的变化量大小相等
l1'-l1=l2-l2'④
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
l1'=22.5cm⑤
l2'=7.5cm⑥
4.(2017课标Ⅰ,33,15分)(1)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时相比,100℃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2)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

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 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

已知室温为27℃,汽缸导热。

(ⅰ)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ⅱ)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ⅲ)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答案(1)ABC
(2)(ⅰ)V
2
2p0(ⅱ)B的顶部(ⅲ)1.6p0
5.[2017课标Ⅱ,33(2),10分]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T a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 b。

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T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ⅰ)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ⅱ)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ⅲ)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答案(ⅰ)Vgρ0T0
T b (ⅱ)Vgρ0T0
T a
(ⅲ)Vρ0T0(1
T b -1
T a
)-m0
6.[2019课标Ⅰ,33(2),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中。

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

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

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Pa;室温温度为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ⅰ)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ⅱ)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227℃,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答案(ⅰ)3.2×107Pa(ⅱ)1.6×108Pa
7.[2019课标Ⅲ,33(2),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有一段高度为2.0cm的水根柱,水银柱下密封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2.0cm。

若将细管倒置,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位于管口处,且无水银滴落,管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

已知大气压强为76cmHg,环境温度为296K。

(ⅰ)求细管的长度;
(ⅱ)若在倒置前,缓慢加热管内被密封的气体,直到水银柱的上表面恰好与管口平齐为止,求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

答案(ⅰ)41cm(ⅱ)312K
8.[2016课标Ⅱ,33(2),10分]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m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

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m3。

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

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答案4天
9.[2015课标Ⅰ,33(2),10分]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

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2;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

初始时大
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
,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

现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

2
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


(ⅰ)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ⅱ)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答案(ⅰ)330K(ⅱ)1.01×105Pa
10.(2018课标Ⅰ,33,15分)(1)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过程①、②、③、④到达状态e。

对此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过程①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B.过程②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C.过程④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状态c、d的内能相等
E.状态d的压强比状态b的压强小
(2)如图,容积为V的汽缸由导热材料制成,面积为S的活塞将汽缸分成容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细管与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相连,细管上有一阀门K。

开始时,K关闭,汽缸内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
为p0。

现将K打开,容器内的液体缓慢地流入汽缸,当流入的液体体积为V
时,将K关闭,活塞平衡时其下方气
8。

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外界温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流入汽缸内液体的体的体积减小了V
6
质量。

答案(1)BDE(2)15p0S
26g
C组教师专用题组
1.(2019北京理综,1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答案A
2.(2018北京理综,14,6分)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答案C
3.[2014课标Ⅱ,33(1),5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答案BCE
4.[2019江苏单科,13A(1)](多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理想气体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该气体()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息下来
B.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均相等
C.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D.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