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I2
I3
I4
I5
……
R
740
1500
7700
10500
13600
……
① R的最高正价为+3价 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
③ 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④ 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⑤ 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A. ①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B
B. 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是p区元素
C. 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D. 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故A错误;
B. 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是p区元素,故B正确;
A. X的原子半径比Y小B. 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 电负性X>YD. 第一电离能X<Y
【答案】D
【解析】
【详解】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X处于Y的下一周期,且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
A.X处于Y的下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X>Y,A错误;
D.同一能级上的同一轨道上最多排2个电子,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不同,则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所以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同一能级上电子能量相同,其运动状态不同,明确电子云含义,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14.某元素 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详解】A.电子运动不是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只是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大些,故A错误;
B.能量高的电子也可以在S轨道上运动 如7S轨道上的电子能量也很高,比4f能量还高,故B错误;
C.能层序数越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所以能层序数越大,s轨道上的电子距离原子核越远,则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故C正确;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 键
D. N2分子有一个 键,两个π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稀有气体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多原子分子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π键,A项错误;
B. 键“头碰头”重叠,π键“肩并肩”重叠,则 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B项正确;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单键一定为 键,双键中有一个 键,三键中有一个 键,则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 键,C项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则形成的化学键极性就越大,所以电负性数值可以预测化学键的极性,故选D。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π键
B. 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A. CB. FC. ClD. N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C、N、F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C<N<F,F、Cl处于同一主族,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故电负性 ,故F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答案选B。
故合理选项是D。
16.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微粒半径:
B. 共价键的键能:
C. 分子中的键角:
D. 共价键的键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 具有三个电子层,半径最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 ,故A错误;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④⑥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详解】①符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根据洪特规则,该排布图违背洪特规则,故②符合题意;
A. 结构示意图中x=4
B. 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 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D. 该原子结构中共有5个能级上填充有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K层电子排满时为2个电子,故x=2,该元素为硅,故A选项错误。
B.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故B选项错误。
A. 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 原子半径:③>②>①
C. 电负性:③>②>①D. 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以推出①为S,②为P,③为F,依此答题。
【详解】A. ①为S,②为P,③为F;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锯齿状升高,其中II A族和V族比两边的主族元素的都要高,所以Cl>P>S,即Cl>②>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减小,即F>Cl,即③>Cl;所以有第一电离能:③>②>①,A正确;
C.硅的电子排布图为 ,故C选项错误。
D.原子结构中共有1s、2s、2p、3s、3p这5个能级上填充有电子,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只要将x=2推断出来以后确定元素为硅之后进行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判断,注意电子排布图中电子的分布。
11.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
C. 3p轨道能量较高,故C错误;
D. 氮原子的3个3p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9.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 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 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④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故④错误;
⑤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2s2,故⑤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答案选B。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B. 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n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 电子的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的能量来自于电能,B不正确;
C.氖原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何况断电后就不产生红光了,说明没有生成红色物质;
D.氖原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可能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灯管能持续很久发光,若发生反应,则寿命很短,D不正确。
故选A。
10.已知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项、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电子先排能量低的轨道后排能量高的轨道,则21S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洪特规则为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的占据不同的轨道;能量最低原理为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B.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假设X的核电荷数为a,Y的核电荷数为b,则a-m=b+n,所以a-b=m+n,B错误;
C.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X<Y,C错误;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故第一电离能X<Y,D正确;
A.原子序数为1的H元素属于S区,故A错误;
B.O,S,P最后填入的电子都是p电子,所以属于p区,故B正确;
C.铁属于d区,故C错误;
D.锂、钠最后填入的电子是s电子,属于s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 利用电负性数值可以预测
A. 分子的极性B. 分子的对称性
C. 分子的空间构型D. 化学键的极性
13.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 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 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D. 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分析解答,根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的概念分析解答。
B、BF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的3个电子分子,B错误;
C、PCl5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的5个电子分别与Cl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式为 ,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10个电子,C错误;
D、N2电子式为 ,N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D正确;
正确答案D。
6.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基态原子的2p轨道和3d轨道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
B. ①为S,②为P,③为F,则原子半径大小为:②>①>③,B错误;
C. ①为S,②为P,③为F,则元素的电负性大小为:③>①>②,C错误;
D. ①为S,②为P,③为F,则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大小为:①>②,F无正价,所以不参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8.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Na]3s1
【解析】
【详解】某短周期元素R的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该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处于IIA族,该原子存在第五电离能,说明核外电子数数目大于4,故R为Mg元素。
①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①错误;
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②正确;
③R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为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故③正确;
D. 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色光,故A项正确。
A. 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然后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红色光的形式释放能量,A正确;
③违背泡利原理,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违背洪特规则,故④符合题意;
⑤该排布图符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违背洪特规则,故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
7.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第三周期 VB 族d 区B. 第四周期 族d 区
C. 第四周期 VA 族P 区D. 第四周期 VB 族ds 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 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为Fe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为 ,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故选B。
15.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分子存在 ,三键中有一个 键、两个π键,D项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BeCl2B. BF3C. PCl5D. 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BeCl2分子中Be原子最外层的2个电子分别与Cl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式为 ,分子中Be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A错误;
D. 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洪特规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分布在s区、d区和ds区,故A错误;
B项、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故B正确;
C项、电子能量与能层和能级都有关,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比较基础,注意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规律应用。
2.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B. S、O、PC. Fe、Ar、ClD. Na、Li、Mg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区划分标准知,属于p区的元素最后填入的电子是p电子;
I2
I3
I4
I5
……
R
740
1500
7700
10500
13600
……
① R的最高正价为+3价 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
③ 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④ 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⑤ 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A. ①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B
B. 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是p区元素
C. 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D. 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故A错误;
B. 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是p区元素,故B正确;
A. X的原子半径比Y小B. 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 电负性X>YD. 第一电离能X<Y
【答案】D
【解析】
【详解】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X处于Y的下一周期,且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
A.X处于Y的下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X>Y,A错误;
D.同一能级上的同一轨道上最多排2个电子,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不同,则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所以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同一能级上电子能量相同,其运动状态不同,明确电子云含义,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14.某元素 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详解】A.电子运动不是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只是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大些,故A错误;
B.能量高的电子也可以在S轨道上运动 如7S轨道上的电子能量也很高,比4f能量还高,故B错误;
C.能层序数越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所以能层序数越大,s轨道上的电子距离原子核越远,则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故C正确;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 键
D. N2分子有一个 键,两个π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稀有气体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多原子分子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π键,A项错误;
B. 键“头碰头”重叠,π键“肩并肩”重叠,则 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B项正确;
C. 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单键一定为 键,双键中有一个 键,三键中有一个 键,则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 键,C项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则形成的化学键极性就越大,所以电负性数值可以预测化学键的极性,故选D。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π键
B. 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A. CB. FC. ClD. N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C、N、F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C<N<F,F、Cl处于同一主族,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故电负性 ,故F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答案选B。
故合理选项是D。
16.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微粒半径:
B. 共价键的键能:
C. 分子中的键角:
D. 共价键的键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 具有三个电子层,半径最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 ,故A错误;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④⑥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详解】①符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根据洪特规则,该排布图违背洪特规则,故②符合题意;
A. 结构示意图中x=4
B. 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 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D. 该原子结构中共有5个能级上填充有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K层电子排满时为2个电子,故x=2,该元素为硅,故A选项错误。
B.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故B选项错误。
A. 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 原子半径:③>②>①
C. 电负性:③>②>①D. 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以推出①为S,②为P,③为F,依此答题。
【详解】A. ①为S,②为P,③为F;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锯齿状升高,其中II A族和V族比两边的主族元素的都要高,所以Cl>P>S,即Cl>②>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减小,即F>Cl,即③>Cl;所以有第一电离能:③>②>①,A正确;
C.硅的电子排布图为 ,故C选项错误。
D.原子结构中共有1s、2s、2p、3s、3p这5个能级上填充有电子,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只要将x=2推断出来以后确定元素为硅之后进行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判断,注意电子排布图中电子的分布。
11.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
C. 3p轨道能量较高,故C错误;
D. 氮原子的3个3p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9.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 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 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④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故④错误;
⑤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2s2,故⑤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答案选B。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B. 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n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 电子的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的能量来自于电能,B不正确;
C.氖原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何况断电后就不产生红光了,说明没有生成红色物质;
D.氖原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可能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灯管能持续很久发光,若发生反应,则寿命很短,D不正确。
故选A。
10.已知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项、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电子先排能量低的轨道后排能量高的轨道,则21S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洪特规则为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的占据不同的轨道;能量最低原理为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B.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假设X的核电荷数为a,Y的核电荷数为b,则a-m=b+n,所以a-b=m+n,B错误;
C.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X<Y,C错误;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故第一电离能X<Y,D正确;
A.原子序数为1的H元素属于S区,故A错误;
B.O,S,P最后填入的电子都是p电子,所以属于p区,故B正确;
C.铁属于d区,故C错误;
D.锂、钠最后填入的电子是s电子,属于s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 利用电负性数值可以预测
A. 分子的极性B. 分子的对称性
C. 分子的空间构型D. 化学键的极性
13.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 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 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D. 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分析解答,根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的概念分析解答。
B、BF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的3个电子分子,B错误;
C、PCl5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的5个电子分别与Cl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式为 ,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10个电子,C错误;
D、N2电子式为 ,N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D正确;
正确答案D。
6.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基态原子的2p轨道和3d轨道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
B. ①为S,②为P,③为F,则原子半径大小为:②>①>③,B错误;
C. ①为S,②为P,③为F,则元素的电负性大小为:③>①>②,C错误;
D. ①为S,②为P,③为F,则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大小为:①>②,F无正价,所以不参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8.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Na]3s1
【解析】
【详解】某短周期元素R的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该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处于IIA族,该原子存在第五电离能,说明核外电子数数目大于4,故R为Mg元素。
①R的最高正价为+2价,故①错误;
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②正确;
③R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为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故③正确;
D. 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色光,故A项正确。
A. 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然后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红色光的形式释放能量,A正确;
③违背泡利原理,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违背洪特规则,故④符合题意;
⑤该排布图符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违背洪特规则,故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
7.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第三周期 VB 族d 区B. 第四周期 族d 区
C. 第四周期 VA 族P 区D. 第四周期 VB 族ds 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 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为Fe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为 ,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故选B。
15.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分子存在 ,三键中有一个 键、两个π键,D项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BeCl2B. BF3C. PCl5D. 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BeCl2分子中Be原子最外层的2个电子分别与Cl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式为 ,分子中Be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A错误;
D. 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洪特规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分布在s区、d区和ds区,故A错误;
B项、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故B正确;
C项、电子能量与能层和能级都有关,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比较基础,注意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规律应用。
2.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B. S、O、PC. Fe、Ar、ClD. Na、Li、Mg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区划分标准知,属于p区的元素最后填入的电子是p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