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桩码头施工对航道护岸工程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桩码头施工对航道护岸工程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为提高航道尺度,必须做好航道整治工程。

冲刷河段凹岸侧是影响航道条件的重要边界,为确保航道条件,需做好岸坡施工防护工作。

护底软体排是当前航道护岸最常用的护底方式,其整体性及柔性良好,且具有较强反滤功效。

现阶段已将高桩码头工程用于护底软体排航道护岸工程区域,其设置将损害航道护岸软体排及航道护岸结构。

为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高桩码头施工对航道护岸工程的影响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标签:高桩码头;航道护岸工程;防护措施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运工程建设愈加重要。

在航道护岸工程施工中如何应用高桩码头极为关键,高桩码头的构成成分主要分为基桩与上部结构,桩下部向土内打入,上部则位于水面以上,有梁板式及无梁大板式等为上部结构的主要类型。

作为透空结构,高桩码头平面下方波浪、水流都可通过,对波浪不发生反射,并不会对泄洪造成任何影响,可降低淤积程度。

为降低码头施工对航道护岸工程的影响,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1 工程案例分析
为确保航道运行通畅,本工程采取了航道整治工程,其中护岸工程总长度为6.1km,主要构成部分为坡顶平台、坡身、枯水平台等。

且将反滤层与六角混凝土块护面相互结合用于码头工程区段护岸枯水平台上面,则选用D型排护底与块石盖面结合的方式用于枯水平台下方。

某码头工程拟建一个5000t级通用泊位,一个5000t级件杂泊位,占用岸线长度268m。

码头桩基工程共有342根,其中68根为直径1000mm的钢管桩,117根为直径1000mm钻孔灌注桩,157根直径1000mm16PHC-C型管桩,可在护岸枯水平台上下相应范围内布设桩基,根据工程建设需求,码头周边岸坡基本稳定,1:2为坡比。

按照码头桩基施工设计规定,必须处理影响沉桩的障碍物。

当前引桥接平台位置局部护坡水深不够,为便于此段打桩打桩船通行畅通,应对部分护坡进行开挖施工,完成打桩后即可进行回填施工。

其中选取挖掘机进行引桥位置开挖施工,选取抓斗式挖泥船进行码头平台桩基位置施工。

2 码头施工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影响
(1)河势及流速变化。

根据拟建码头工程所在位置,分析、对比工程前后流速场变化。

数模计算结果表明,码头平台与下游部位流速降低较为显著,但其他位置流速变化较大。

因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河床边界条件、河势逐步呈现出稳定状态,工程施工前后,该区域分流比降低幅度小,只有0.03%左右,因此,工程施工对河段分流格局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也就是说不会影响河势稳定性。

(2)结构影响分析。

需在航道弯道凹岸侧设置码头平台,长期受迎流顶冲,码头桩基施工将严重影响护岸岸坡的稳定。

通过综合研究表明,码头周围各个区域施工对护岸影响存有一定差距。

第一,码头平台及码头引桥桩基区域。

因码头上下引桥桩基部位水深较低,施工现场打桩船进入难度较大,应实施开挖作业,开挖施工将损坏枯水平台与水上护坡区域。

因岸坡段为码头平台桩基所在位置,可选取D型排护底+抛石补坡+平抛石作为护岸结构,护坡块石厚度适中,因打桩具有一定影响区域,开挖时可选取抓斗施工,进而损坏护坡排体与覆盖块石体。

第二,码头平台前沿附近。

因码头平台桩基施工桩体深入后排体将被刺穿,致使排体断裂,并大大降低抗拉能力,此时排头作用已消失。

其次,开挖码头平台桩基部位时,极易导致排体位移,这不仅会撕裂排布,还会扯断加筋条,甚至出现构造物,如排体块石、沙枕等出现位移及滑落现象,进而导致局部位置河床泥沙裸露,河床冲刷下切。

第三,码头上下游区域。

桩基施工时桩体深入后极易出现排体被刺穿等问题,进而破坏上下游侧排体或排体覆盖体,基于此,必须做好加固施工。

3 航道护岸工程高桩码头施工防護措施
码头桩基施工极易破坏护岸工程,为此,必须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此稳定护岸结构。

按照各个区域结构的特征,本文选取不同措施对以下3个区域进行科学防护。

(1)码头引桥区域。

码头上端引桥桩基部位,地形为10.75到13.87m之间,横向至滩顶方向为13.87到21.27m。

如引桥桩基施工破坏岸坡,应在完成桩基工程后,需原状修复岸坡,并对岸坡形态、表面抛石坡度及厚度进行及时恢复。

(2)码头平台桩基区域。

水下岸坡位置为码头平台桩基所在区域,-0.67至10.87为码头平台头部地面高程范围,而5到14m为中下部地面高程。

码头桩基施工时,必须清理干净影响沉桩的障碍物,但这样将破坏桩基范围内的岸坡结构。

因此,在完成桩基施工以后,已经损坏护底排体及抛石,要求在完成桩基工程后,及时恢复被破坏的区域,且选取抛石回填的方式进行施工,要求其坡度及厚度与桩基施工前的原有断面形态要求相符。

(3)码头平台周边区域。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2为码头平台上下游端岸坡坡比,码头平台前沿水深良好,同样1:2为水下岸坡坡比。

因河道深泓与码头前沿线之间的距离为60到70m左右,-10.83m到-13.27m为深泓位置底高程范围,平均值为-12m。

按照码头平台桩基设计要求,-18.8到-22.8m为码头前沿两排桩尖标高范围,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在护岸及码头桩基施工中,做好码头前沿沙体防护工作才能提高工程稳定性。

针对码头上下游区域,22m为工程原有排布宽度,但码头施工极易破坏上下游侧的排体,由此可见,22m为桩基施工破坏码头上下游排体的最大范围,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按照码头施工设计要求,规定將相应安全距离留设到防护工程范围与码头桩基位置,防止对桩基施工造成严重威胁。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2m为码头上下游侧分别留设的安全距离,20m为防护范围。

在码头前沿部位,因开挖破坏排体,必须加固码头前沿20m宽范围。

确定的加固范围必须与码头前沿河床高程、块石抛投及桩体安全距离规定相符,如选取抛石结构,可将1m定为抛石厚度。

完成码头工程施工,整体而言,对河势、水位影响较小,影响护岸主要表现在开挖对岸坡的损坏及破坏构造物自身结构,特别是破坏护底排之后,极易加剧岸坡部分位置冲刷情况。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修复岸坡的方案。

第一,对原有工程结构及岸坡坡比予以恢复,充分发挥已建航道整治工程的功能;第二,针对极易受影响的区域结构选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其稳定性,避免水流或码头工程施工进一步冲刷岸坡,防止破坏航道护岸结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于航道护岸工程来讲,实施高桩码头工程,将破坏排体或结构物,为确保岸坡及结构物的稳定性。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高桩码头施工影响航道护岸工程的因素进行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影响状况,才能确保采取的防护措施科学、有效,才能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保证航道通行畅通。

参考文献:
[1]胡伟利,邱辉.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港区护岸工程中的应用[J]. 水运工程,201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