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看初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考角度看初高语文教学衔接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说:“练好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应考的基本功”是教师四项基本功之一,所以语文教师尤其初中语文老师一定对中考、高考要有充分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应考予以系统、科学的指导。

近几年,笔者对近五年的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和近三年湖北省各地市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作了学习和分析,感觉初中的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有效衔接,否则学生进入高中语文学习会很被动。

下面自己结合本市中考语文命题及全国高考谈谈自己一点思考。

一、初中阶段应强化议论文的教学
从全国卷高考语文试卷来看,第一大阅读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个选择题,第一题与第三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分析及提炼,第二题考查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全国卷近几年高考语文重头戏作文一般是议论文。

学生从初中刚刚进入高中学习,就要面对议论文写作和更加强调能力的议论文阅读。

但是根据目前十堰市语文中考导向,几乎就是记叙文,那么必然会把教师和学生作文学习推向以记叙文为主,那么老师讲议论文就只可能泛泛而谈,点到为止,学生学习议论文也是了解基本常识和皮毛,系统地学习议论文写作就无从谈起。

那么结果就是让学生进入高中就可能无所适从。

近几年,本市的中考作文一直以记叙文为主,中考中第二大阅读材料有时是议论文,有时是说明文,再加上无论是最新的部编的语文教材还是以前的老教材中没有规范的、好理解、易学习的议论文课
文,这就导致初中阶段教师教学无文可导、无文可教。

最新的部编教材中,七上第13课《纪念白求恩》、7下第15课《最苦和最乐》都是演讲稿,是议论文范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最先接触到的议论文,理论性很强,学生难懂,不适合作为习作范文讲授,所以很多老师都是一嘴带过,泛泛而谈。

同时,对于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应该有体系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些常规的审题、构思、选材的方法、熟练运用议论一些基本结构,甚至掌握怎样积累素材一些方法。

为了更好衔接初高语文教学,个人建议本市中考语文命题阅读部分可以直接考三类阅读材料,即议论类、说明类、记叙类三类文章,与高考对接。

作文命题可以借鉴武汉市每年中考命题方法,如2019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材料+要求“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就是明确提出学生可以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或者像北京市高考命题一样,两个作文题,更为明确提出一个写记叙文,一个写议论文。

以中考指挥棒来督促老师把议论文写作和阅读讲好、讲透、讲清楚、讲明白。

避免学生对议论文学习是个“夹生饭”,不利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附2019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题和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2019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
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
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
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
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 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
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
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
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 年,我们隆重纪念
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加强初中学生的史学阅读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一定是《二十四史》中人物素材、并且这些人物一定在历史上是官员,并且工作上一定成绩,人格有魅力,一定都是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士大夫。

基于初中生相对而言时间更加宽裕,每天都要大量的课外时间,可以提前进行史学的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伟人的品德,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

同时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留给语文学习的时间会很少,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更有难度的数理化生的学习上。

本市的中考语每年还在考课内文言文,这不能很好地促进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学习。

因为考课内的文言文更多的是识记,而高中的文
言文更多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断句、文化常识、内容理解、翻译等综合能力。

目前看湖北省各地市区中考试卷,2019襄阳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就是用的《史记▪汲郑列传》节选,2019宜昌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是北宋苏易简《文房四宝》节选,2019荆州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孟子》、《与元九书》节选。

所以,中考语文命题也要紧跟高考命题方向,用中考指挥棒来促进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三、初中要开设诗词赏读课,学生要增加诗词阅读量
首先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多读诗词,让学生真正喜欢诗词,意义非凡。

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诗词大会,第一届诗词大会的冠军得主武亦姝成为了大众的古典美女偶像,普及诗词让诗词走进百姓的生活,诗词大会的节目功德无量。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对于弘扬古典诗词这些传统文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培养有中华文化熏陶且有中国心的青少年是时代命题。

诗词也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精髓之一,唐诗宋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座最高丰碑,学习它最能了解古代的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等各种复杂情感,通过诗词的学习也能很好地知晓历史上文化交融、战争灾难、人民生活、民风民俗、河山风光等知识。

从全国卷高考来看,诗词选择主要以唐宋时代的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考查主要是一个选择题、一个简答题。

选择题、简答题侧重
考查诗歌的内容、修辞、语言,主题、写法及作用等。

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如果平时读诗词很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诗词是不够的,同时如果没有老师进行系统、分类别、分流派讲解鉴赏诗词,学生对这类题都会无所适从,因为初中阶段见得少、读得少,老师讲得少、赏得少,学生学习能力和基本功没有建立起来,往往一首陌生的诗词无法读明白大意,做题几乎靠蒙,简答题随意无章法的答两句。

与文言文一样,本市目前的古诗词考查仍然考查课内的诗词,主要还是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不是考查诗词读赏的能力,所以现在考法与高考还是没有对接,不利于高中学习。

四、初高中语文教学教研要衔接
初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衔接意识。

语文教师要把初高中语文学习看成一个整体,主动钻研初中、高中课标与教材,主动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学习习惯。

历来全国各地的语文特级教师,往往是自觉打通了初中、高中语文教学通道,初中、高中教材中任何一篇文章都能得心应手施教,上示范课。

我们经常在不同场合听湖北荆州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讲示范课,初中、高中课文均有讲授。

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有学习高中的教材、教法、高考命题趋势的理念,因为这样才能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初中语文教学。

而高中语文教师也要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初中学生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知识视野。

初中、高中语文老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注重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增强互动性,形成研究衔接的教研气候,相互沟通、合作,
必能使初中、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可以重点就诗歌、文言文、写作、现代文教学衔接,举行公开课进行教学示范,在观摩的基础上再次讨论总结经验和不足,最终形成初高中的衔接教案。

同时,教科院、教研室应该多多搭建平台,让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有机会有一起学习、探讨语文教学问题。

每年全国各地语文名师课,不管初中还是高中,都应该同时下文件要求所有初中、高中学校都派老师参加学习。

同时初中语文教研员和高中语文教研员也应该衔接,甚至可以是一个人担任初中、高中语文教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