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逻辑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逻辑分析
语言与思维互为表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以《曹刿论战》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逻辑分析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曹刿论战》不仅记叙技巧高超,而且具有一般议论文的逻辑性。
文章开头曹刿和乡人的对话是两种思维形式的论辩,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理过程,写出曹刿卓有见地的军事见解。
乡人以“肉食者谋之”为由,劝阻曹刿,推理过程为:
当官的谋划战事,你不是当官的,所以,你不必谋划战事。
这个推理犯了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变为周延概念的错误。
“谋划战事”在大前提肯定判断中作为谓项不周延,而在结论否定判断中作谓项变成周延的了,推理不合逻辑,结论也就错误了。
曹刿反驳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句话暗含着下列推理过程:
谋划战事要能深谋远虑,官员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所以,目光短浅的官员不能谋划战事。
作大前提的肯定判断是真实的,“谋划战事”在大前提中周延,在结论否定判断中也周延,该推理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联系。
文章接着写曹刿入见鲁庄公。
对话直接论述了战争取胜的根本条件。
庄公:只要我给别人恩惠,那么别人就为我效力,我给别人吃的穿的等恩惠,所以,别人能为我效力出战。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曹刿:只有把恩惠普遍施于人民,人民才会跟你去作战,你只把恩惠施于贵族,没有把恩惠普遍施于人民,所以,人民不会跟你去作战。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从对话所反映出的逻辑思维过程可以看出庄公着眼于施恩惠,认为只要施了恩惠,就有人跟他去打仗,曹刿着眼于人心的向背,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战争才能取胜。
庄公的判断只反映现象,因而真实性不够,曹刿的判断揭示本质,因而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庄公:只要祭祀神灵诚实,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我祭祀神灵诚实,所以,我会得到神灵保佑。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多的肯定前件式,但作为大前提的假言判断是虚假的,因而整个推理式虽然符合规则,结论却是错误的。
曹刿虽然没有揭露庄公推理大前提的虚假性,但能否认它的实然性。
曹刿的推理式为:
小事情诚实不能得到神灵保佑,祭祀诚实是小事诚实,所以,祭祀诚实不能得到神灵保佑。
鲁庄公提出的两条出战理由被曹刿否定后,才提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出战的依据,得到了曹刿的肯定。
曹刿的话,可以这样排列:
判狱公正是办事公正,办事公正是忠实于民,忠实于民是战胜敌国的条件,所以,判狱公正是战胜敌国的条件。
这是三段论连锁推理,说明可以凭借判狱公正取信于民,与齐国开战。
战争结束,鲁国取得了胜利,庄公仍不明其理,所以就有了曹刿论说。
曹刿认为打仗靠的是勇气,两军交战,勇者胜,其推理形式为:
一切战争是凭勇气决胜负的,齐鲁之战是战争,所以,齐鲁之战是凭勇气决胜负的。
接着曹刿又论说了“逐师”的依据,即“辙乱”“旗靡”,推理过程为:
凡辙乱、旗靡的败退是真败退,齐军的败退是辙乱、旗靡的败退,所以,齐军的败退是真败退。
凡真败退的军队是可追击的军队,齐军是真败退的军队,所以,齐军是可追击的军队。
这两个相互连接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因果关系。
曹刿在答问中,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深刻地论说了战争中克敌制胜的规律。
《曹刿论战》实际上是一个复式连锁论证,由推理、判断、概念等一系列思维形式组成。
在讲解文章内容时,教师只能选择一些关键性的思维形式作重点分析,以便让学生把握论说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