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4.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
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
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
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
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25.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
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
A. 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
B. 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
C. 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D. 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
26.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
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 融儒释道为一体
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7.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
该技术有助于
A. 打破西方科技垄断
B. 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
C. 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D. 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28.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
B.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 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
29.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
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
这表明
A. 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
B. 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C. 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最垒
D. 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30.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
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
B. 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 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
D. 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31.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
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
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由此可推断出
A.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 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 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 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32.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
这表明罗马法
A. 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B. 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 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
D. 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33.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表中信息表明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34.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 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 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 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日标
D. 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35.“21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域。
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
”材料观点反映出
A. 文化价值差异阻碍全球化
B.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 文化产业代表全球价值观
D. 国际格局逐渐演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
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
写。
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
法国文豪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
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材料二: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
同
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
新的思想文化。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
响很大。
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
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草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乏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l)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
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13分)
(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1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
(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
朝代
要素
分值
44.(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
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
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
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
各罪止徒三年。
知情者,各同里正法。
(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
有文簿者,主典为首。
佐职以下,节级连坐。
)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l)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
(7分)
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选择题:DBADA CABDA BCDBC AABBC BDCCB ADCAA BDCAB
历史部分:
40.(l)特征:西方:肯定世俗生活,歌颂爱情;肯定人的价值,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文
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
(3分)晚清:强烈的批判现实性;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
宣扬西方思想文化。
(4分)
原因:西方: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取得进展。
(3分)
晚清:自然经济受西方经济冲击逐渐解体,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晚清中国已经逐
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固家;民族危机下断加深,挽救危亡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3
分)
(2)解读:从文明史角度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交汇与碰撞,是西方
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封建文明的碰撞。
(4分)
从现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自然经济解体,近代经济发展及政治民主、法治化的
诉求,是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的结果。
(4分)
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中国人思想上反抗外来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结果。
(4分)
41.示例:
朝代西汉
要素政治制度领土
分值8 7 8
说明:西汉总体上来说,政治比较清明;从政局来说,保持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
中央官职基本承袭秦制.但地方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造成王
国叛乱;采取察举制选官,有一定的进步性。
汉朝除拥有秦朝的全部疆土外,汉武帝北驱匈奴,西平西域,领土空前广袤,进一步巩固了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评分参考
分值要求
丧格填写完整。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进行说明;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10~12
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表格填写完整。
能够围绕所给要素与分数,借助史实进行分析;所举史实与要素构成逻辑7~9
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表格填写完整。
所运用的史实依据不足,或史实与要素构成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4~6
文字较通顺。
表格填写完整。
论述文字与所举要素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0~3
不通顺。
44.(1)特点:严格禁止脱离户籍;采用严刑峻法管理;实行分层级管理制度;带有宗法伦
理观念色彩。
(8分)
(2)评价:严格的户籍管理把人口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不利于人口
流动,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