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总论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水火共制 蒸、煮、炖、潬、淬等 五、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第四章 药性理论
药性
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和作用, 即药物偏性的体现。 亦即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
药性理论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第一节 四 气
一、四气的含义
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是从性质上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二、临床应用有毒药物,应注意
1. 禁忌症 2. 炮制 要严格遵守加工操作规定。 3. 用量 严格掌握剂量,按药典规定用药。 4. 剂型 有毒的药宜制丸剂,不能制酒剂。 5. 配伍 通过配伍,可监制毒性,减少副作用。
第五章
一、概念
配伍
是指根据病情,治法和药性,选择性地将 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二、七情的含义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7.31**Jul- 2131-J ul-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Saturday, July 31,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7.3121.7.31**J ul y 31,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21.7.31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2:23:20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 -21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一、修制 纯净、粉碎、切制药材 二、水制 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等 三、火制 炒、炙、烫、煅、煨等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蜜:增补益、增润肺、缓药性 酒:增活血、引药上行、减毒 炙 姜汁:增止呕、减寒性、解毒 醋:引药入肝,增疏肝止痛、减毒 盐水:引药入肾,增补肾、泻肾火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一、升降浮沉的作用与适应证
药性 趋向
功效
适应证
升 向上 发表,祛风,散寒 头风痛、表证
浮 向表 升阳,涌吐,开窍 内脏下垂、 窍闭神昏
药性 趋向
功效
适应证
降 向下 清热,泻下,利水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沉 向里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 里热证
消导积滞,降逆止呕 呕吐,喘咳,阳亢
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自汗,盗汗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浙八味
白术、白芍、白菊花、玄参、 (玄)延胡索、浙贝、郁金、麦冬
第二节 采 集 原则
地上部分 茎叶花果种子树皮 植株最茂盛时采
地下部分 根、根茎、根皮 植株最不茂盛时采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概念
炮制,又称炮炙 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 工处理过程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一、减毒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二、增效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三、改性 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天南星 性温 治寒痰
胆南星 性凉 治热痰
四、纯净 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 五、便用 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六、引经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7/312021/7/31Jul y 3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
年代
著作
作者
载药
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1558味
明 《本草纲目》 清 《本草纲目拾遗》
李时珍
1892味
赵学敏
921味
(新增716)
其他
《雷公炮炙论》、《海药本草》、 《食疗本草》、《滇南本草》、 《蜀本草》、 《药性本草》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一节 产 地 道地药材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 特点的药材。
一、汤剂煎煮法 矿物类、贝壳类
先煎 有毒的药
质坚不易出汁 久煎能减毒
后下 芳香类
有效成分易挥发
包煎 粒小易混浊,有茸毛、刺激咽喉
确定药物剂量大小的有关因素
小
大
质量
优
次
药物 质地
轻、干燥
重、鲜品
药性 有毒性猛作用强烈 无毒性缓作用温和
体质 患者
病情
年老婴幼体弱 轻、病程久
成年、壮实 重、病程短
配伍 同类药味多非主药 同类药味少为主药
总论
绪论
中药的特点
1 天然药、资源广 “诸药以草为本” “本草”
2 文献多
3 验便廉
验:疗效确切 便:应用方便 廉:费用较低
4 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
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 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 用的物质。
中药学
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 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
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
三、妊娠用药禁忌 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
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 。
和 调和药性 和中
收
酸(涩) 涩
收敛 固涩
治疗滑脱证
清泄 清热 治疗热证 泄 通泄 通便 治疗便秘
降泄 降气 治疗气逆证 喘咳、呕吐
苦 燥 燥湿
治疗湿证
坚 坚阴 泻火存阴 治疗阴虚内热证
软 软坚散结 治疗瘰疬、瘿瘤、痰核、癥瘕
咸
下 泻下
治疗便秘
渗 渗湿 淡
利 利水
治疗水湿内停之证
性味组合
1、性味相同,作用相近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1.7.31*Jul y 31,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7/31/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7.31
谢谢大家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2021/7/312021/7/312021/7/31
单行 不用辅也 相须 同类不可离也 相使 我之佐使也 相畏 受彼之制也 相杀 制彼之毒也 相恶 夺我之能也 相反 两者不合也
增效
减毒 减效 增毒
临床应采用
加以注意 不能用
第六章 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乌头 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芨、白蔹
甘草 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藜芦 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
二、与升降浮沉有关的因素
性味
质地
炮制
配伍
升浮 温热 辛甘 轻(花、叶) 酒升、姜散 随
大
沉降 寒凉 酸苦 重 金石
咸
贝壳
盐下行 醋酸敛
队
果、子
第四节 归 经
一、概念
归:归属 药物作用部位归属于某一经络
经:经络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具体指出药物作用的适应范围。
第四节 归 经
二、应用
1. 按经选药 咳嗽、气喘——肺经病——选入肺经药
中药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
1 基础课程 2 桥梁课程 3 实 用 性 极 强 的 学 科(临 床 学 科)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起源
药食同源
食
毒
药
中药学的发展
主流本草著作
年代
著作
作者
东汉 《神农本草经》
梁 《神农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唐 《新修本草》
李勣、苏敬等
载药 365味 730味 844味
b同一脏腑经络病,还有病位在上下表里,病势向上下外 内的不同。
2. 脏腑经络的病变是相互影响的,用药 时,不能单纯使用一经的药物,要根据相互 间的关系及病之传变规律,配合其他经的药 同用。
第五节 毒 性
一、古本草学中“毒”的含义
广义:指药物的偏性。 毒药常是药物的总称
毒
指药物作用的强弱
狭义: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杏仁、苏子
胁肋胀痛、乳胀疝痛—肝经病—选入肝经药 柴胡、香附
2. 引经药 某些药物可引导其他药物作用于某一脏腑。 桔梗、牛膝
三、注意
1. 归经必须有其他药性相结合
a. 同一脏腑经络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同一经 药物也具有温、清、补、泻的不同。如肺经
清肺热黄芩 温肺寒干姜 补肺虚百合 泻肺实葶苈子
第一节 四 气
二、四气的作用(功效)
性 属性
作用
适应证
寒、凉 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
温、热 阳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寒证、阴证
第二节 五 味
一、五味的含义
辛、甘、酸、苦、咸 淡、涩
二、五味的作用
散 发散表邪 辛
治疗表证
行 行气、行血 治疗气滞证、血瘀证
第二节 五 味
补 补益虚弱 治疗虚证 甘 缓 缓急止痛 治疗各种急性疼痛,四肢或脘腹
应用
剂型
丸、散
汤
另煎 溶化
贵重药 胶类药
泡服 (焗服)
冲服 贵重药
煎汤代水
同煎有效成分被他药吸收 性粘易粘附他药或粘锅煮焦 有效成分易溶于水 防散失,研成细末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31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7/31/2021 12:23:20 PM
2、性味不同,作用不同 苦寒、清热。 甘温、补益
3、性同味异,作用不同
麻黄 辛温、发散风寒 淫羊藿 甘温、补肾壮阳 乌梅 酸温、敛肺涩肠 厚朴 苦温、燥湿,治寒湿证
性味组合
4、味同性异,作用不同 薄荷 辛凉、发散风热 石膏 辛大寒、清热泻火 砂仁 辛温、温中行气 附子 辛热、补火助阳 ,散寒
第三节 升降浮沉(定向概念)
四、服药饮食禁忌 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剂 量
中药剂量 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 主要指每味药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服的有效剂量
公制 1公斤=1000克=1000000毫克
换算
1两=30克 1钱的用法
第四章 药性理论
药性
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和作用, 即药物偏性的体现。 亦即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
药性理论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第一节 四 气
一、四气的含义
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是从性质上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二、临床应用有毒药物,应注意
1. 禁忌症 2. 炮制 要严格遵守加工操作规定。 3. 用量 严格掌握剂量,按药典规定用药。 4. 剂型 有毒的药宜制丸剂,不能制酒剂。 5. 配伍 通过配伍,可监制毒性,减少副作用。
第五章
一、概念
配伍
是指根据病情,治法和药性,选择性地将 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二、七情的含义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7.31**Jul- 2131-J ul-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Saturday, July 31,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7.3121.7.31**J ul y 31,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21.7.31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2:23:20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 -21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一、修制 纯净、粉碎、切制药材 二、水制 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等 三、火制 炒、炙、烫、煅、煨等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蜜:增补益、增润肺、缓药性 酒:增活血、引药上行、减毒 炙 姜汁:增止呕、减寒性、解毒 醋:引药入肝,增疏肝止痛、减毒 盐水:引药入肾,增补肾、泻肾火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一、升降浮沉的作用与适应证
药性 趋向
功效
适应证
升 向上 发表,祛风,散寒 头风痛、表证
浮 向表 升阳,涌吐,开窍 内脏下垂、 窍闭神昏
药性 趋向
功效
适应证
降 向下 清热,泻下,利水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沉 向里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 里热证
消导积滞,降逆止呕 呕吐,喘咳,阳亢
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自汗,盗汗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浙八味
白术、白芍、白菊花、玄参、 (玄)延胡索、浙贝、郁金、麦冬
第二节 采 集 原则
地上部分 茎叶花果种子树皮 植株最茂盛时采
地下部分 根、根茎、根皮 植株最不茂盛时采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概念
炮制,又称炮炙 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 工处理过程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一、减毒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二、增效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三、改性 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天南星 性温 治寒痰
胆南星 性凉 治热痰
四、纯净 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 五、便用 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六、引经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7/312021/7/31Jul y 3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
年代
著作
作者
载药
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1558味
明 《本草纲目》 清 《本草纲目拾遗》
李时珍
1892味
赵学敏
921味
(新增716)
其他
《雷公炮炙论》、《海药本草》、 《食疗本草》、《滇南本草》、 《蜀本草》、 《药性本草》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一节 产 地 道地药材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 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 特点的药材。
一、汤剂煎煮法 矿物类、贝壳类
先煎 有毒的药
质坚不易出汁 久煎能减毒
后下 芳香类
有效成分易挥发
包煎 粒小易混浊,有茸毛、刺激咽喉
确定药物剂量大小的有关因素
小
大
质量
优
次
药物 质地
轻、干燥
重、鲜品
药性 有毒性猛作用强烈 无毒性缓作用温和
体质 患者
病情
年老婴幼体弱 轻、病程久
成年、壮实 重、病程短
配伍 同类药味多非主药 同类药味少为主药
总论
绪论
中药的特点
1 天然药、资源广 “诸药以草为本” “本草”
2 文献多
3 验便廉
验:疗效确切 便:应用方便 廉:费用较低
4 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
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 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 用的物质。
中药学
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 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
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
三、妊娠用药禁忌 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
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 。
和 调和药性 和中
收
酸(涩) 涩
收敛 固涩
治疗滑脱证
清泄 清热 治疗热证 泄 通泄 通便 治疗便秘
降泄 降气 治疗气逆证 喘咳、呕吐
苦 燥 燥湿
治疗湿证
坚 坚阴 泻火存阴 治疗阴虚内热证
软 软坚散结 治疗瘰疬、瘿瘤、痰核、癥瘕
咸
下 泻下
治疗便秘
渗 渗湿 淡
利 利水
治疗水湿内停之证
性味组合
1、性味相同,作用相近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1.7.31*Jul y 31,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7/31/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7.31
谢谢大家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2021/7/312021/7/312021/7/31
单行 不用辅也 相须 同类不可离也 相使 我之佐使也 相畏 受彼之制也 相杀 制彼之毒也 相恶 夺我之能也 相反 两者不合也
增效
减毒 减效 增毒
临床应采用
加以注意 不能用
第六章 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乌头 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芨、白蔹
甘草 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藜芦 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
二、与升降浮沉有关的因素
性味
质地
炮制
配伍
升浮 温热 辛甘 轻(花、叶) 酒升、姜散 随
大
沉降 寒凉 酸苦 重 金石
咸
贝壳
盐下行 醋酸敛
队
果、子
第四节 归 经
一、概念
归:归属 药物作用部位归属于某一经络
经:经络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具体指出药物作用的适应范围。
第四节 归 经
二、应用
1. 按经选药 咳嗽、气喘——肺经病——选入肺经药
中药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
1 基础课程 2 桥梁课程 3 实 用 性 极 强 的 学 科(临 床 学 科)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起源
药食同源
食
毒
药
中药学的发展
主流本草著作
年代
著作
作者
东汉 《神农本草经》
梁 《神农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唐 《新修本草》
李勣、苏敬等
载药 365味 730味 844味
b同一脏腑经络病,还有病位在上下表里,病势向上下外 内的不同。
2. 脏腑经络的病变是相互影响的,用药 时,不能单纯使用一经的药物,要根据相互 间的关系及病之传变规律,配合其他经的药 同用。
第五节 毒 性
一、古本草学中“毒”的含义
广义:指药物的偏性。 毒药常是药物的总称
毒
指药物作用的强弱
狭义: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杏仁、苏子
胁肋胀痛、乳胀疝痛—肝经病—选入肝经药 柴胡、香附
2. 引经药 某些药物可引导其他药物作用于某一脏腑。 桔梗、牛膝
三、注意
1. 归经必须有其他药性相结合
a. 同一脏腑经络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同一经 药物也具有温、清、补、泻的不同。如肺经
清肺热黄芩 温肺寒干姜 补肺虚百合 泻肺实葶苈子
第一节 四 气
二、四气的作用(功效)
性 属性
作用
适应证
寒、凉 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
温、热 阳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寒证、阴证
第二节 五 味
一、五味的含义
辛、甘、酸、苦、咸 淡、涩
二、五味的作用
散 发散表邪 辛
治疗表证
行 行气、行血 治疗气滞证、血瘀证
第二节 五 味
补 补益虚弱 治疗虚证 甘 缓 缓急止痛 治疗各种急性疼痛,四肢或脘腹
应用
剂型
丸、散
汤
另煎 溶化
贵重药 胶类药
泡服 (焗服)
冲服 贵重药
煎汤代水
同煎有效成分被他药吸收 性粘易粘附他药或粘锅煮焦 有效成分易溶于水 防散失,研成细末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31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7/31/2021 12:23:20 PM
2、性味不同,作用不同 苦寒、清热。 甘温、补益
3、性同味异,作用不同
麻黄 辛温、发散风寒 淫羊藿 甘温、补肾壮阳 乌梅 酸温、敛肺涩肠 厚朴 苦温、燥湿,治寒湿证
性味组合
4、味同性异,作用不同 薄荷 辛凉、发散风热 石膏 辛大寒、清热泻火 砂仁 辛温、温中行气 附子 辛热、补火助阳 ,散寒
第三节 升降浮沉(定向概念)
四、服药饮食禁忌 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剂 量
中药剂量 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 主要指每味药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服的有效剂量
公制 1公斤=1000克=1000000毫克
换算
1两=30克 1钱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