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六一居士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居士传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谪.滁山谪:贬谪,降职远调
岂.不为六一乎岂:难道
名.者乎名: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聊:聊一聊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局部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

D项中“聊〞是“姑且〞的意思,题中那么把它混淆于现代汉语的“聊天〞了,犯了以古释今的错误。

答案:D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解析:(1)中要注意“仕〞“休〞“待〞的正确解释;(2)要注意“虽〞“九奏〞的正确解释和壮语后置。

答案:(1)读书人年轻时出来做官,到老了退休,大概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吧。

(2)即使九韶之乐在洞庭的原野演奏。

3.以下对原文的表达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B.“六一居士〞中“六一〞指的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人;
C.欧阳修不断更换称呼的原因是:想借此扩大自己的名声;
D.欧阳修曾屡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他对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充满向往。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找出某个观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开展导致的结果等等,结合原文,可知C项判断不正确,由“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
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三句可知,作者改换称呼,只是想记录下自己的乐趣,而不是为扩大自己的名声。

答案:C
4.欧阳修,字_____________,号醉翁,又号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______家,文学家,_____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等。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答案:永叔六一居士政治家史学家《欧阳文忠集》
5.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而.不见
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解析:“而〞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的用法有:〔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却〞“但是〞“然而〞;〔2〕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不译;〔4〕表示承接关系,常用于两个动词性词语之间;〔5〕表示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

此题中,ABC三项中“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中表示并列关系。

答案:D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___________,集录三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常____________。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
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
〔1〕六一,何谓.也?
〔2〕是.为五一尔,奈何?
(1)是岂不为六一乎?
(2)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8.把正确内容填入空白处。

9.对本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一句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得意于五物之乐〞,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也谈到了快乐,他认为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快乐。

6.解析:考查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结合下文可知,客人问的是为什么叫“六一〞呢?“谓〞应解释为“叫做〞;“是〞在古汉语中一般用法为:代词,这,这样;与现代汉语不同,解释时要注意区分。

答案:(1)叫做;(2)这,代词。

7.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1〕中“是〞“岂〞的含义;〔2〕中“乞其身〞的含义。

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答案:〔1〕这难道不是六个一吗?〔2〕我自己向朝廷请求辞官回乡已经三年了。

8.解析:此题考查对“六一〞含义的把握情况,可在背诵识记的前提下填写。

答案: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
9.解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容许欧阳修的请求。

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答案:C
10.解析:此题考查名篇积累。

《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在初中时也是重点掌握的课
文,所以答复此题并不难。

答案:与民同乐。

二、写作训练
11.本文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逐层深入地书写出作者的追求和内心世界。

结构严谨明晰,使内容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请你模仿这种形式,写一个作文片段,相信你会写得很棒!
提示: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计几个逐层深入的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解答。

注意:一定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问答,问题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