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三年下册音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伊通镇联家小学
音乐课程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课程表
第一课爱祖国
课题: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课时:1——1
一、教材分析
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
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个复乐段。
第一、三乐句(各4小节)相同。
句中运用八分休止和切分的节奏,旋律作分解和弦进行,轻盈活跃,富有生气。
第二、四乐句除句末终止不同外,其余也均相同。
由于旋律作级进,节奏连贯,显得亲切柔和。
这一部分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天真的形象,并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真切感情。
第二部分句幅扩展(每乐句为8小节),节奏骤然展开,旋律跌宕起伏,气息宽广,大、小调式的对比(第一乐句的后4小节属于小调性质),使音乐的色彩更为丰富。
歌曲这一部分感情激荡欢畅,这是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温暖的阳光下,少年儿童为友谊、为祖国而纵情放歌。
末尾的4小节采用了第一部分中连贯的上行旋律的音调并加扩充,攀升至歌曲的最高音,将歌曲推向**。
第三部分。
这里节奏明快有力,具有进行曲风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在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在十月的阳光下坚定豪迈、胜利前进的步伐。
歌曲的尾声采用三个声部的和弦连接,和谐、明净,预示了祖国美好的前景。
二、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四、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光盘。
五、教学过程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基本要求
课前做好歌片(黑板上抄歌曲、幻灯片、投影片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生展示)。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
“风”、“雨”的含(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风”、“雨”的含义?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7.谈话导入:
8.根据图形谱感受歌曲
9.聆听歌曲范唱。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10.学唱歌曲: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6”,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
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
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
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11.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12.教学小结。
课题: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课时:1——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表演歌曲。
2、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热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萌发做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自豪感。
⑥再次与范唱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小结(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当我们面对连绵起伏、满眼翠绿的群山时,我们用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嘹亮的歌声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我们在悠扬、嘹亮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第六课牧童之歌
课题:聆听《小放牛》课时:6——1
教学目的:
通过民间乐曲《小放牛》,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音乐的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民间乐曲《小放牛》。
教学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让学生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常规教学,使学生了解上音乐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教唱问候歌与再见歌,请学生倾听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术语。
二、出示课题民间乐曲《小放牛》
1、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范唱录音一遍,感受河北民歌的民歌风格。
3、再听赏一遍,让学生侧重了解民间小歌舞剧的形式和特点。
三、介绍歌曲《小放牛》
1、简介歌曲。
2、教师范唱全曲。
3、简介赵州桥,播放风光片《赵州桥》的片段,边观看边解说:赵州桥是隋朝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造的,它是世界上建造最早、最著名的石造敝肩式拱桥,此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在使用,歌词中提到桥是鲁班所修,说明鲁班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名声和功绩是很大的。
4、简介歌词中提到的几个神话的人物,点明:用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等作为歌曲内容是民歌的一大特点,《小放牛》就是用民间传说的故事为题写成的。
5、再听歌曲范唱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本课中的插图,加深歌曲的印象。
四、学唱歌曲《小放牛》对唱部分
1、视唱合唱部分的5个小节,要求唱准第二声部的大跳音程。
2、视唱对唱部分的旋律,抓住几个有特征的节奏进行反复的练习。
3、朗读歌词,由于歌词充满了趣味和知识,在朗读时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边读边介绍内容。
4、由于问答都唱同一旋律,因此唱时在语气上要加以区别。
5、播放录音进行范唱村姑与牧童的独唱部分重点练习,让学生用这一段
∙组织教学:
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一进入教室就对本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情境导入:
1:教师唱自编歌曲加朗诵:“ 啊每当想起你,可爱的孩子们,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扬老师,加入这个节奏
× ××× ×××× ×× ×—
3:师生跟着音乐共同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要求声情并茂。
4:教师表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设计意图: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表达,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
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习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新歌教学
1:聆听范唱回答问题: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部分?2:第二部分学唱:学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二部分,可以先试唱歌谱,再唱歌词,注意“啊”的演唱,要唱出对老师的深情
3:师生合作:教师演唱第一部分,学生演唱第二部分。
4:第一部分学唱:学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一部分,教师指导音高,节奏,音色,歌唱状态
5: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完全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导,最后,教师弹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来演唱。
6:全曲完整演唱: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7:合作分组演唱,加入朗诵:
(四)拓展:
想对老师说的悄悄话:
播放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教师选几名学生上来,把秘密悄悄的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习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朗诵、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
,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
四:小结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小秘密之后,感到非常的甜蜜和感动,你们爱老师,老师也爱你们,最后,请大家一边唱歌,一边把写着秘密的纸条一个一个交给老师,然后走出教室。
课题:聆听《飞来的花瓣》课时:7——3
教学目标:
情感体验:学唱歌曲,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